企业和教育的矛盾:何谓“有用”人才?
内容提要:一面是巨大的人才缺口,一面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低就业率。在会展产业和会展教育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常听说,现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有多大多大,是的,我也有很大的压力,但我的信心还在。”吕雯是北京联合大学会展设计专业三年级学生,一年之后,她就要开始步入社会寻找工作了。
日前,上海、深圳先后传出会展人才缺口50%的消息。这对于准备进入会展行业的求职者来说似乎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但事实并非如此。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展览工作两年时间,有一定的政企公关能力,有国内大型展场、展台运作经验……等诸如此类的条件让诸多大学生只能望门兴叹。
“有用”人才的标准
“我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不乐观,虽然现在还是很需要从事会展专业的人才,但是很多学会展的学生毕业后,因为不好找到会展方面的工作而转到环艺和平面设计了。”吕雯的这番话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似乎还不仅仅是高校扩招的原因所致,此外还有招聘企业招聘要求的深层原因。
现实中,企业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强调员工实际的操作技能,期望毕业生“上岗就能用”。但是,高校更希望学生全面发展,更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期望学生不管到了哪家会展企业,只要经过短时期的实习和培训,就能够适应新工作。关于会展教育的方向,在企业和教育者之间产生了分歧。
有报道称,深圳目前会展人才的缺口达到了50%,已经严重影响了深圳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当然,如果这一数字属实,那么这里指的人才肯定是指高水平的会展活动策划、管理、营销、风险控制以及展览展示设计等方面的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刘大可分析认为,“因为会展行业总体上从业门槛并不高,像服务接待、水电等工种并不需要非常专业的会展知识,相关工种只要经过短时间的简单培训完全能够胜任工作。”
当前,业内很多人都对会展教育的方向提出了“量身定制”、“拿来就用”等观点。“在我看来这显然是不懂教育的表现,是在对教育进行误导。试想,如果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为企业‘包办一切’,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存在强大的员工培训系统,而没有把这些功能推向高校?”刘大可认为,真正有用的人才应该包含三层含义:要会动脑,要了解行业的运行规律,清楚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和逻辑关系;要会动手,清楚了解会展活动有哪些环节,这些环节如何来操作;要会学习,事物总是在变化的,要善于不断接受新事物。
学历教育应注重素质
快速增长的会展产业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相应会展教育市场也日益火爆起来。据了解,目前高等院校的会展教育和一些社会机构的会展培训都在快速增长,但高校教育增长的速度更快一些,目前涉足会展教育的高校已经超过60所,其中经教育部正式审批的已经达到14所。
一边是月薪不到1000的工资严重地打击着毕业生的自信心,一边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表示不满。
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哪个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高等院校从事会展教育工作的刘大可认为:“高校会展教育与社会机构的会展培训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很难说哪种更能够满足目前会展业的需求。严格来说,高等教育是会展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社会机构的培训更加强调技能的培训,是典型的‘缺哪块、补哪块’的培训模式。”
据了解,截止到七月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专业的就业率至少已经超过95%,绝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去向与会展业密切相关,而且不少学生手中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岗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瑞文斯堡大学、新加坡笔克、港中旅、中青旅、国旅等众多知名机构接收了该校部分毕业生。以此作为论据,刘大可认为:从毕业去向看,二外目前的教学定位、培养方式和教育思路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教育的主导人物之一,刘大可将经验总结为三条:首先是注重基础,包括思想道德基础,如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专业基础,如计算机、外语、经济学、管理学等;其次要突出特色,二外会展系学生最大的特色是外语水平高,在口语表达方面尤为突出;再次是注重实践,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等多种途径开辟学生的实践渠道,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资格认证与在职培训
日前,上海市为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由上海市人事局牵头,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上海世博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的《上海市会展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据了解,该认证共分三个部分:初级、中级、高级,针对不同的从业人员而设计的。“并且,这些标准也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如果能够获得这些认证,那在会展公司就能找到相应的位置。”一位熟悉该《认证》的业内人士称。
对会展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是很多会展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提高人才素质方面共同采取的措施。上海市采取的这一举措对推动会展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发挥作用的效果究竟有多大以及是否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认可,关键取决于认证培训的内容以及方法等是否确实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刘大可表示,“获得资格证书只是一种形式,不能以是否获得资格证书作为人才的评价标准。”
更多的企业不愿意再做一个社会培训机构,他们希望的人才是已经拥有广泛和专业的从业经验,到公司之后立刻能够独挡一面。“理论扎实、实践匮乏”,这些都是会展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他们与公司的要求相差太远。在资格认证为会展公司招聘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同时,在职培训也迅速火爆起来。在此方面,国内虽然缺乏全面的权威数据,但据初步统计,国内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的会展短期培训超过50次。
会展一线的从业人员不懂理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谁将是未来会展业的真正主导者?“我们没有实践经验,有些设计理念过于理想化,不够实际,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在学校我们已经系统的学到关于会展设计的知识,在踏入社会之前已经了解并掌握了会展设计的知识。在毕业之后,经过几年的锻炼,积累一些经验之后,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科班生吕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