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孙进山2004年cpa会计辅导笔记
第 一 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会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外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主要是投资人)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内部管理者)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经营活动);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持续经营:
历史成本、折旧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固定资产才可以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来计提折旧。
如果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
3、会计分期: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产生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4、货币计量:
我国企业一般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如果以某种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这部分应注意的内容有:
(1)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3)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方法。
(4)货币计量以币值稳定为条件,恶性通货膨胀对货币计量这一假设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性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②、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会计指标口径一致,横向之间相互可比。
③、一贯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变更条件: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变更之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④、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⑤、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⑥、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当的期收入或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②、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
配比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权责发生制原则与配比有关,它是为配比准备条件的,以便配比结果正确。
③、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帐面余额。
资产发生减值的,可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以符合会计稳健原则要求。
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凡只使一个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期间)受益的,作为收益性支出;使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期间)受益的,作为资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①、谨慎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可提八项准备,但不得设置密秘准备。滥用谨慎性原则,应视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和披露(采用追溯调整处理)。
②、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比如其他业务在利润表的简化披露;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的,可以不披露;合并会计报表中对固定资产转为商品的业务可以不作抵销。
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能仅根据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比如投资影响、售后回购、售后回租、关联关系的判断、合并报表范围的判断。
应重点关注以下原则:
A、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等都与实质重于形式有关。
B、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该原则是企业会计政策在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C、可比性原则
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该原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同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不能为了追求可比性,过分强调使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使会计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D、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是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的损益,将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对给定的支出,应能够判断是收益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
E、谨慎性原则
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本书很多地方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都是基于谨慎原则,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等。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如本年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下一年收回应收账款时作为收益就属于一个典型的设置秘密准备的例子。
F、重要性原则
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第四节 会计要素
这部分内容应关注资产和收入的定义。
一、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的定义中非常强调“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内容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如原有的“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项目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已不复存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一方面是遵循谨慎性原则,另一方面也是与资产的定义有关。
资产的三个特征,缺一不可:
①、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经济利益
②、企业所拥有、或企业所控制的
③、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二、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收入的定义中,强调的是“日常活动”,如出售无形资产就不属于日常活动,取得的收入不能在“其他业务收入”账户中反映,按制度规定,出售无形资产影响的损益在营业外收支中反映。
待续。。。。每日一章
会计
【孙进山cpa会计辅导笔记】相关文章:
走进山庄作文09-06
进山300字作文04-30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读书笔记05-01
CPA检查标尺确定05-03
孙翊04-29
推进山区农地流转的对策思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