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有哪些

时间:2024-10-18 16:35:31 教师资格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有哪些

  亲爱的考生们,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迈向教师职业的重要一步。你是否好奇这场考试究竟考些什么呢?考试内容涵盖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等多个科目。了解考试内容,方能有的放矢地备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具体内容,为你的教师梦助力扬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有哪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试的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主观题题型包括:简答、论述、解答、材料(案例)分析、课例点评、诊断、辨析、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写作等。

  《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职业理念

  1. 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 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 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2. 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 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 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 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 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试卷共五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第二大题为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第三大题为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第四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第五大题为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学前儿童发展

  1. 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2.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 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 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 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 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 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9. 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10. 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

  (二)学前教育原理

  1. 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2. 理解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3. 了解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简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4. 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能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5. 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6.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7. 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8. 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上的基本观点和要求。

  9. 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三)生活指导

  1. 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理解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2. 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3. 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了解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了解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的应急处理方法。

  (四) 环境创设

  1. 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 了解常见活动区的功能,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3. 了解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4. 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五)游戏活动的指导

  1. 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 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并能提供相应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 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2. 掌握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

  3. 理解整合各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能够综合地设计并开展教育活动。

  4. 能根据活动中幼儿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互动方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 在活动中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七)教育评价

  1. 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能对保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

  2. 能够利用评价手段发现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试卷共四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第二大题为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第三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第四大题为教学设计(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 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 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 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 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 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 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 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 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 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 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 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 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 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 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 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 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 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 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 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 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科知识

  1. 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 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 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五)教学设计

  1. 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 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 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 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 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 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 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六)教学实施

  1. 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 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 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 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 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评价

  1. 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

  2. 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 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试卷共四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第二大题为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第三大题为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第四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 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 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 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 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 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 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 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 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 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 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4. 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 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 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 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 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 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 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 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 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 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 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 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 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 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 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 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 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4. 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5. 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 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 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 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 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 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 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 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7. 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8. 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相应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有哪些】相关文章: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有哪些10-18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有哪些要求10-18

新加坡中小学的留学优势有哪些05-02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知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种类有哪些[1]04-30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知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的种类有哪些04-30

教师面试的技巧有哪些02-02

报关员资格考试报名有哪些具体要求?11-01

对中小学升降国旗具体要求有哪些05-07

教师节礼物有哪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