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时间:2024-10-09 10:19:50 教师资格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精选6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精选6篇)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出版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舒新城《教育通论》 B.庄泽宣《教育概论》

  C.孟宪承《教育概论》 D.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人物教育思想。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D项正确。

  A、B、C项: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C参考解析: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列宁称之为""永恒的范畴""。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了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文化形态都要依靠教育世代相传,故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

  A.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

  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

  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

  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

  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此,二者的共同点是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本题选B。

  4.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水平

  B.政府重视

  C.人口数量

  D.文化传统

  A参考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最后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其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这种剩余劳动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和办教育的人口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实体和可能,而且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需要。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荀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遗传的先天制约

  B.教育的主导作用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环境的潜移默化

  D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意思是蓬草长在意思是蓬草长在麻丛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荀况的这段话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本题答案选D。

  6.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技术

  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D.教师、学生、教学计划

  A参考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故选项A符合题意。

  7.2001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行()

  A.六三分段

  B.五四分段

  C.四二三分段

  D.九年一贯

  D参考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故本题答案选D项。

  8.强调教学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罗杰斯

  C参考解析: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9.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应该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

  B.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准备教具

  C.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考虑教法

  D.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了解学生

  A本题考查备课的要求。一般备课要做的三项工作,就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即我们常说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故本题答案选A项。

  10.美国学者20 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C参考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指20 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实验中学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研究,每个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1.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周,班主任李老师每天早上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周后,李老师安排学生值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了值日任务。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自我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说服教育法

  C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李老师作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体现了榜样示范法的运用,故本题选C。

  12.苏菲想给王老师打电话,却没有电话号码,询问同学后随即拨通电话。通话结束后,她便忘了电话号码。苏菲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属于()

  A.内隐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C参考解析: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长划分: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本题中苏菲询问号码后随即拨通然后通话之后又忘记,是电话号码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现象。故选项C符合题意。

  13.丁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敲门,这时学生都不由自主将目光转向门口。学生的这种注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3)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题干中,学生被突然的敲门声吸引,是无意注意的体现,不需要意志努力,也没有预定目的。故本题选B。

  14.曹虹确信自己能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这反映了她的哪一心理品质?()

  A.自我效能

  B.自我促进

  C.自我监控

  D.自我强化

  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题干,曹虹确信自己能出色完成各科作业,是相信自己的表现,因此本题选A。

  15.杨亮常制定学习计划,但执行计划时总是半途而废。这主要反映了他意志品质的哪一特性?

  A.果断性

  B.坚韧性

  C.理智性

  D.独立性

  B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具有四种品质: (1) 独立性(2) 果断性(3)自制性(4) 坚韧性(坚持性)。题干杨亮总是半途而废,说明他对学习计划的执行不能长时间坚持,体现了坚韧性的缺乏。故本题选B。

  16.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成人感及幼稚感并存。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哪种特点? ()

  A.动荡性

  B.自主性

  C.前瞻性

  D.失衡性

  A参考解析:动荡性。由于受到经验、见识等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整个心理面貌表现出很不稳定、动荡不安的特点。

  中学生易出现的表现:跳楼;和父母或老师对着干;一点小事就火冒三丈;看不惯就动手;很在乎别人的看法等。

  17.白雪自小受到母亲细心照料,从未离家独立生活。她初中入学刚住校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哭泣、无力、心疼与食欲不振。为此,母亲到学校陪她住了几天,白雪的症状消失,恢复正常。但母亲返家,其症状再现。白雪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学习问题

  B.适应问题

  C.气质问题

  D,认知问题

  B参考解析:白雪从不曾独立生活到初中住校生活,属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由于环境的改变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属于适应问题,故选项B符合题意。

  18.初中生海博考试不及格,便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儿。他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否认

  B.压抑

  C.退行

  D.补偿

  C本题考查心理防御机制。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应对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题干初中生海博考试不及格后,以小孩子的哭哭啼啼方式应对失败,是退行的体现;因此本题选C。

  19.张铭非常喜欢王老师,愿意接受王老师的教导,并在观点、行动方面与王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这说明张铭的品德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 ()

  A.认同阶段

  B.服从阶段

  C.依恋阶段

  D.内化阶段

  A参考解析: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过程: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阶段态度与品德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题干,张铭愿意接受并与王老师保持一致,是处于认同阶段;因此本题选A。

  20.张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非常严厉,且要求学生必须服从。他的班级管理风格属于()

  A.仁慈型

  B.民主型

  C.专断型

  D.放任型

  C参考解析:勒温等人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和民主型。题干说对学生非常严厉、要求学生必须服从,属于专断型,本题选C。

  21.在课堂上,学生能准确识别班级行为准则和个人行为准则,并以这些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课堂纪律类型属于()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课堂纪律的分类,分为以下四种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由题干所述“以班级和个人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可知符合自我促成纪律的概念。故本题答案选D项。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 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22、参考解析:此说法正确。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历史继承性主要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的继承和教育方法的继承。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2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

  23、参考解析: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24.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本质上是不同的。

  24、参考解析:此说法正确。

  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的本质区别是: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5.学校心理辅导只面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5、参考解析:此说法错误。

  学校心理辅导要遵循全员参与,全方位考虑,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其主要对象是全体正常学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请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6、参考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27.请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

  27、参考解析:校本课程的四个突出特征:

  (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

  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

  (3)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代媒体中收集组织的。

  (4)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

  28.简述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28、参考解析:发散思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流畅性。即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即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

  29.简述良好的性格培养途径。

  29、参考解析:

  (1)树立效仿的榜样

  (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

  (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初中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刘老师提问道:“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刘老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我们在太平洋上,”他的话引起了哄堂大笑。

  刘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学生回答道。

  “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

  学生回答:“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刘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刘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 (8分)

  (2)阐述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0 分)

  30、参考解析:

  1、刘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材料中,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并且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理解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这些举措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3)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创造性学习

  (4)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5)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

  31.材料:

  情境 1:林强上课捣乱,受到同学责怪和老师批评,可他的行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频繁出现。后来,为了消除他的捣乱行为,当他捣乱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捣乱行为逐渐减少了。

  情境 2:杰明上课时总是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的学习。老师找他谈话,他多次承诺予以改正,但很快又重犯。今天上课时,他趁陈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抽掉陈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于是,老师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动资格。

  情境 3:兴华平时课上喜欢讲闲话,老师为了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批评,而是采用新的策略,只要兴华不在课上讲闲话,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

  问题:

  (1)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分析三种情境中教师做法的依据。(12 分)

  (2)该材料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有何启示?(6 分)

  31、参考解析:

  (1)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连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正强化、惩罚、消退等概念。

  情境1中,教师的做法依据的是斯金纳的消退原理,消退即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材料中当林强捣乱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捣乱行为逐渐减少了。正是依据了消退的原理。

  情境2中,教师的做法依据的是斯金纳的惩罚,惩罚指的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材料中老师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动资格,属于惩罚的运用。

  情境3中,教师的做法依据的是强化中的正强化。正强化即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材料中,老师只要兴华不在课上讲闲话,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正是正强化的运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有如下教育启示:

  ①正确运用强化理论,及时给予适当表扬,避免。例如情境3 中,老师在学生上课不讲闲话时给予强化,反而能够使兴华改变讲闲话的不良习惯。

  ②合理运用消退作用,降低不良习惯发生概率。消退是指某行为被强化过,如果该行为之后不再被强化,该行为频率会降低。例如情境1 中,学生上课捣乱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③慎重使用惩罚。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例如情境2中,老师对杰明抽走同学椅子这一严重行为,进行了慎重的惩罚。

  总之,教师可以采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教师应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相关原理灵活掌握,并将其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言论的著作是( )。

  A. 论语

  B. 学记

  C. 大学

  D. 中庸

  【答案】A

  2.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巨人传》

  B.《理想国》

  C.《太阳城》

  D.《爱弥儿》

  【答案】D

  【解析】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 )。

  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答案】D

  【解析】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能够战胜不利的环境,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相反,则会错失良机,失去发展的可能。

  4.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

  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调查研究

  D.个案研究

  【答案】B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科学性

  B.阶段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越来越紧密,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标杆。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具有(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

  A.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B.强制性、基础性、普及性

  C.基础性、普及性、免费性

  D.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8.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答案】D

  【解析】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

  A.范例教学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

  D.非制导教学

  【答案】C

  【解析】暗示教学是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潜在的心理能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医学博士洛扎诺夫所创立。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合作学习

  B.复式学习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答案】B

  【解析】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11.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B.实际锻炼法

  A.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答案】C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强调的是学校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2.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她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

  A.负向强化

  B.间隔强化

  C.自我强化

  D.代替强化

  【答案】D

  【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王强被老师表扬对李红来说就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13.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负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B。本题是顺向正迁移。

  【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之前学过的物理平衡对后续学习的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就是顺向迁移。

  14.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 )。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范围

  【答案】B.注意的分配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即同时将注意分配在不同的.活动,属于注意的分配。

  15.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弥散性

  B.闭锁性

  C.波动性

  D.感染性

  【答案】C.波动性

  【解析】青少年情绪不仅兴奋性高,而且波动性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往往会因一时成功,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表现为情绪在两极间的明显跌宕。二是青少年还常出现莫明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那一特点( )。

  A.果断性

  B.独立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A.果断性

  【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17.廖老师在心理辅导课上经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 )。

  A.认真法

  B.代币法

  C.脱敏法

  D.消退法

  【答案】B.代币法

  【解析】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18.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这种表现属于( )。

  A.抑郁

  B.妄想

  C.强迫

  D.焦虑

  【答案】D.焦虑

  【解析】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症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作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19.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方式属于( )。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A.树立榜样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题目中视频中的某中学生就是老师树立的榜样。

  20.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愤,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引学生地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 )。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答案】A.民主式

  【解析】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

  21.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

  A.角色意志

  B.角色体验

  D.角色期待

  C.角色认知

  【答案】C.角色认知

  【解析】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一个人能否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取决于他对这一角色的认知程度。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本题说法错误。

  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教育包括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因此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总是积极的,题干说法错误。

  23.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综上,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4.机动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参考答案】本题说法错误。

  总体上说,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佳。但是对于具体的活动,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学习强度和学习效果并不是成正比关系。

  25.情绪与认知是互不影响的。

  【答案】本题说法错误。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响应的行为反应。认知过程是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或信息加工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情绪产生的前提与基础。情绪对人的认识产生动力或阻力性作用。

  因此情绪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答案】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包括:

  (1)社会需求。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等。

  (2)学科知识水平。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

  27.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贯彻要求如下:

  第一,明确学习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教师的讲授应该强调重点、难点、关键点;

  第三,设置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8.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客体永久性”。

  第二,前运算阶段(2-7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性等等。

  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等等。

  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29.简述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如下:

  第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同时能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第二,掌握自我调节策略。教师一方面可以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取合理手段疏导情绪。

  第三,加强锻炼,保持健康。教师要妥善安排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分配精力,科学安排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在我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时候,有次家校联系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期间,家长不停数落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一直低着头。由于我在班上对这个学生也比较关注,尽管他成绩靠后,但是有一些长处,所以待家长说完后,我马上说道∶这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应还不错,学习的劲头也有,也能认真听课,我想以后成绩肯是会有进步的""。说完,那孩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扬过他。这个孩子平时挺踏实。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经过这次当着家长面表扬他,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贯彻哪一德育原则

  (2)阐述贯彻该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第一,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在老师眼中尽管该生成绩靠后,但是其身上也存在一些优点,如有学习劲头,认真听课,乐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师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该生的积极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从而促进了成绩的提升。

  第二,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要“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材料中老师并没有和家长的立场一致,全盘否定学生,而是既看到了学生成绩靠后的一面,又注意到了其拥有的优点,做到了辩证地看待学生。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材料中老师针对该生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的优点,有意识地在其家长面表扬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他的学习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因势利导。材料中老师认为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老师的这种做法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使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1.材料∶王老师是一名新入职的高中数学教师,刚刚上了一周多课,就发现班上学生对她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意。她原以为是这些学生对学习不积极,经深入解,发现她讲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课下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目前讲的教学内容感到太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程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这回学生们却反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苦思冥想,为什么自己教学效果不好?

  随后她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张老师跟王老师说:“你要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

  问题:

  (1)请用维果斯基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案例,指出如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参考答案】

  第一,王老师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没有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边。其意义在于:指导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

  的状态。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材料中的王老师,在没有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选择了内容简单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导致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太容易,太过无聊”;而后又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毫无理由的将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难度“大幅提升”,又导致了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结果。教学没有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可以从以前几个方面做起:

  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阶段性要求教学要有针对性。材料中,王老师作为一个新手老师,没有先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

  ②教学要遵循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材料中,王老师设置的难度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

  ③采用支架式教学。为了促进教学的发展,应该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在材料里,王老师在学生掌握不了时并没有给学生提供指导。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挥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贤愚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 )。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劝学》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人物。孔子最早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中。故本题选B。

  2.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 )。

  解析: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生产力B.政治C.文化 D.人口

  3.参考答案:A

  解析: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4.学制发展进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收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多轨学制D.分支型学制

  4.参考答案:D

  解析:分支型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题干所述符合分支型学制。

  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自然本位论

  5.参考答案:B

  解析:卢梭属于个人本位论。

  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A.从幼儿园到初中B.从小学到初中C.从初中到高中D.从小学到高中

  6.参考答案: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从小学到高中。

  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的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7.参考答案:B

  解析:三项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8.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较大影响,其特点是把大到上课,小到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B.道尔顿C.文纳特D.贝尔兰卡

  8.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特朗普制的内涵。

  9.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吧“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

  9.参考答案:B

  解析:档案袋评价强调过程,属于形成性评价。

  10.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

  10.参考答案:C

  解析:“每月一星” 活动的开展属于品德评价法。

  11.子路对教育的作用不以为然说: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样长得直;砍来当箭,照样能穿透犀牛皮。孔子对他说若是将砍来的竹子刮光装上箭头,磨得很利,岂不射的更深吗?子路接受了孔子的教诲成为孔门的学生。孔子做法体现哪一德育原则()

  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D.疏导原则

  11.参考答案:D

  解析:孔子针对子路对教育作用的不以为然,提出经过加工后的竹子能够射的更远,意为经过教育的人能取得更好的成就,由此改变子路的观点。这符合疏导原则的内涵。

  12.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集中 B.注意分心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相关内容。注意分心是指离开了当前任务,被无关事物所吸引。

  13.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的这种做法符合()

  A.人本主义学观B.行为主义学观C.认知主义学观D.建构主义学观

  13.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用“奖励”激发学习动机,是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4.晓磊为了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晓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

  14.参考答案:C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题干中为晓磊为了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表扬,体现的是附属内驱力,故选C。

  15.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参考答案:D

  解析:能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体现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辩证思维的出现,符合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16.晓军上中学后,自尊心越来越强,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全面,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反应的是晓军自我意识哪一方面的发展()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D.物质自我

  16.参考答案:B

  解析:心理自我阶段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处于该阶段的青年,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题干的描述符合该阶段的特点,故选B。

  17.高三学生志强认为,做事应达到尽善尽美,因此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常常因偶尔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纠正其不合理信念来调整他的情绪,该教师采用的合理辅导方法是()

  A.理性情绪疗法B.系统脱敏法C.阳强化反应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7.参考答案:A

  解析:理性情绪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所以要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调整自己的情绪。题干中老师所用的方法正是理性情绪疗法,故选A。

  1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玩儿游戏来强化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理的安排应该是该孩子()

  A.玩儿完游戏后做作业 B.自己规定游戏时间C.边玩游戏边做作业 D.完成作业后玩游戏

  18.参考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正确的做法是用玩游戏这个高频活动来强化作业这一低频活动,因此正确选项为D。

  19.小旭认为,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它对老师和家长绝对遵从希望,得到他们的赞许,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A.社会契约阶段B.相对功利阶段C.寻求认可阶段D.遵守法规阶段

  19.参考答案:C

  解析:寻求认可取向,又叫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题干的描述符合阶段,故选C。

  20.教学课上,学生由于惧怕教师而出现紧张拘谨、反应被动、心不在焉等现象,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 D.失控型

  20.参考答案:C

  解析: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课堂纪律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教师的状态;不少学生做小动作,情绪压抑等。

  21.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反应了王老师的哪一方面能力突出()

  A.教学操作B.教学归因 C.教学迁移D.教学反思

  21.参考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学操作能力的概念。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2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地社会活动,教育与其他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教育具有育人性,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现象只存在人与人之间,动物界之间不存在教育现象,所以题干说老猴带小猴爬树是教育说法是错误的。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

  2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多重种途径,比如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活动、劳动等,而且任何学科都应具有教育性,所以进行德育教育不仅靠思想品德课老师,还需要各种其他学科老师的努力。

  所以题干说思想工作仅靠德育老师说法是错误的。

  24.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

  2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顺向迁移和正迁移是不同的概念。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而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说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

  因此款干说法错误。

  25.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它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6.参考答案: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2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27.参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进行个别教育工作

  (5)组织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活动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等

  28.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28.参考答案:

  (1)智力类型的差异

  (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4)特殊能力的差异

  (5)智力的性别差异

  29.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有那些?

  29.参考答案:

  (1)情绪耗竭,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个性化,刻意与工作对象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3)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周老师教高一五班数学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他决定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任务和要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六位学生,周老师特别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和阅读相关书籍。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作业,还选做了一些难度更大的习题,对于其他学生,周老师分别给他们布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通过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周老师耐心地加以辅导,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问题:

  (1)周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8)

  (2)请结合材料对这些教学原则加以分析。(10)

  30.参考答案:

  (1)周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直观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

  (2)分析如下:

  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周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差别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要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材料中周老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任务和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掌握知识。材料中周老师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属于模象直观,使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④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进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材料中周老师对于不同程度学生设定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稍作拔高,学生完成状况良好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31.下面是一位学生给老师的求助信。

  许老师,您好!我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上高中以来学习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近几次考试都没考好,这让我很沮丧,越来越不自信,现在一提到考试,我就浑身不自在,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把成绩提高?在平时学习中,我都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完成作业,老师和同学们也认为我的能力较强,常常推荐我参加一些学习竞赛,但我都推辞了,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想我能行吗?我能考好吗?我是不是再也考不出好成绩了?

  老师,我特别希望改变我目前的状态,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因此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学生:海波

  3月31日

  问题:

  (1)请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这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0)

  (2)如果你是许老师应该如何帮助这位学生。(8)

  31.参考答案:

  (1)

  ①存在问题: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做成某件事情的主观判断。该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近几次考试的连续失败,对于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自我效能感减低。

  ②产生原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有个体自身成败经验、言语暗示、替代经验、情绪 唤醒。该生主要原因为成败经验和言语暗示。首先该生近几次考试没有考好,由于连续的失败经验是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减低,这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其次该生多次认为考试失败是自身能力不行,多次消极的言语暗示减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①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成功性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几次考试进行正确的归因,并据此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③教师观认为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学习,材料中对于学生的消极的学习动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和引导学生进步,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④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需要老师对该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指导。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1.答案:A。学记。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

  B. 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两轨之间互不相通、 互不衔接。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

  8.A[解析]本题考察中学课程。题干中所述为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进行管理的课程,因此属于学科课程类型。故本题选A。

  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

  D.因材施教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以后注意

  12.A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

  C.先快后漫

  D.匀速减漫

  13.C [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4.D[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

  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 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 )。

  A.团体警觉

  B.替代强化

  C.最小干预

  D.处理转换

  15.A[解析]团体警觉是指在讲演和讨论期间,老师用来鼓励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提问方法。

  16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 A[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根据题干中对方华的描述,方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

  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站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重称为( )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组织者

  D.自我差异性

  17.B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8.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8.C [解析]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典型表现是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度焦虑。 题干中郭阳重复洗手,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典型强迫症的表现。

  19.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 ) .

  A.鼓励合作学习

  B.给予积极期望

  C.提出纪律要求

  D.引导发现学习

  19.B[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强调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积极的期望。

  20.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 种学习理论(。) .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20.A[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中,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题干是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

  21.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已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A.教学责任感

  B.教学幸福感

  C.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

  21.D[解析]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题干中李老师认为能教好学生,就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二、辨析题

  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2.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投知识.

  23.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五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理品质是理想目标。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4.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①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②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第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25.(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品德形成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等;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智力因素、情绪因素、情感因素等。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教育对象对社会规范的态度和体验即为情感。情感是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简答题

  26.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的方针的基本内容。

  26.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7.(1)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的规律) ;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 (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育性规律)。

  28.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

  28.(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29.简述发散想维的基本特征。

  29.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等特点。(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里的多少。(2) 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3) 独创性(独特性)。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例如,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把“石头”作为称象的工具就显得十分独特。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其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做题。

  30.材料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能带上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 ..... 反思中我萌生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让你选择一样的话,你们会选择什么?想不到大家都选择了奖状。于是我说:“ 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已在哪方面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们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在下个月能够得到“月明星” 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级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一则体育运动规则。” “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原来这些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习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也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1) 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 该班主任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 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0.(1)该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以下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该班主任发现后进生更喜欢奖状后,因势利导,鼓励和启发学生写下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最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得到了奖状体现了对疏导原则的运用。

  ②因材施教原则。该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班主任在收到学生的信后,考虑到学生对奖状的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自己,并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班主任客观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创造条件,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启发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④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班主任通过对进步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来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⑤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该班主任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既做到了尊重学生,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适度的要求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2)该班主任主要使用了以下德育方法:

  ①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班主任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并对学生提出各种活动要求体现的是对实际锻炼法的运用。

  ②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班主任为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鼓励他们获得“月明星”的称号体现的是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③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利用后进生对奖状的渴望,鼓励、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努力表现自己,从而提高成绩体现了对该方法的运用。

  ④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即个人修券法,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根据道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品徳的方法。班主任通过奖状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通辻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体现的是自我教育法。(考生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1.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常常感觉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合。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

  (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晓辉的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

  31.(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绪的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中学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提高,情感内容进一步深化。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①情绪反应强烈,易动感情。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情,或者振奋,显得激动、热情;或者动怒、怄气,与人争吵,甚至打架。如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②出现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父母或教师等成人遇事“爱唠叨”,说话过头,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结伴的时候。如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③情绪变化的两极性明显。如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

  (2)对晓辉问题的知道,①教会晓辉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②丰富晓辉的情绪体验;③引导晓辉正确看待问题(调整认知);④教会晓辉情绪调节的方法;a.认知调节法;b.合理宣泄法(自我排解);c.意志调节法;d.转移注意法;e.幽默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晓辉情绪调节能力。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5

  一、单选题(本大题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主导论

  D、主体能动论

  1.B

  2、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就有()。

  A、相对独立性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C。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

  【答案】A。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

  【答案】C.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年级至高中

  【答案】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答案】D。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答案】B。解析: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6

  一、单选(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D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

  答案:C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答案:A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答案:C

  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答案:B

  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B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答案:D

  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渔,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答案:B

  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C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历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0-09

2024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0-09

2024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0-09

历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0-09

历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10-09

2024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0-09

自考英语历年真题答案(精选10篇)09-27

2024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0-09

自考英语(二)历年真题及答案(精选5卷)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