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工证历年考试真题(精选5套)
社工证历年考试真题1
1、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者俱ft,部.他运用推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方法,希望动员社区中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遏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都是做表面文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
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子女怕我出意外,就不要给他添麻烦了,而且参加了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算了吧。”
部分老年人对自身的能力有所顾虑,“我没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呀。”
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案例中社会32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哪些策略?并说明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工作重点。
2、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990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3、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
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
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4、某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发现,该社区里有不少青少年以抽烟、喝酒、说脏话为时尚,行为也“匪里匪气”。因此,社会工作者以班都拉的观察学习历程的步骤顺序,组织了“什么是时尚”的主题活动,改善青少年对时尚的认识。
青少年“什么是时尚”主题活动大纲
问题:
1.依据班都拉观察学习历程的要求,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该主题活动顺序中存在的错误。并用上表中与小组活动内容相对应的英文字母代码,重新排列小组活动节次的正确顺序。
2.结合案例说明上述主题活动主要采用了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哪些治疗技术。
5、某社区矫正机构计划将刑满释放人员的综合管理纳入服务范围。经调查,该社区刑满释放人员中无业者居多,但社区就业资源的利用率却较低。对此,社会工作者对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访谈。他们对社会工作者说:
“我们这种人是社会的‘渣子’,在里面蹲了那么多年,现在出来还能有啥用,什么都不会,出门坐哪路公交车都搞不定。”
“到哪里人家都戴有色眼镜看我,犯了一次错误,难道要一辈子受惩罚?”
“现在找工作都得上网阿,我连电脑都不会用,去哪儿找工作都不知道,哪家单位会要我啊。”
“社区里适合我们的岗位不多,上次去办理就业登记,人家看了我的档案就说,好多人还安排不过来呢。你就慢慢等吧。”
“社区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跟也跟不上。再说现在工作,都要政审,我们肯定通不过的。”
“我大字不识几个,所以要求也不高,工资高点儿,活儿轻点儿,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就可以了。”
要求:
结合本案例,以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为目的,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各层面具体目标和服务内容)。
社工证历年考试真题2
第一题(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相反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答:本案例中矫正对象李某择业观存在偏差,他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而社工小王简单地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尽管多次为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小王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
2、对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
答:1、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2、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3、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他父母方面入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题(案例分析)
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部分低保家庭中,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则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工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平时,居民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关照,沟通各种信息。据此,社工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服务。
1、该社区内有哪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
答:正式的社区资源有:社会工作者、社区内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
非正式的社区资源有:邻里、家庭
2、为向低保家庭提供有效服务,社工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答:1、针对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的低保家庭,组织志愿者队伍一对一进行帮扶,帮助缓解由于家庭照顾带来的压力;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对低保家庭给予适当的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负担;依靠社区福利中心及社区医务室等机构,对低保家庭给予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困境。
2、针对低保家庭人员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依托社会福利中心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邻里之间多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多参加就业市场招聘会,了解就业市场的就业情况,有的放矢,提高就业应聘成功率。社工积极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帮助他们与社区内的企业多进行沟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3、针对某些低保户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的情况,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一方面进行指导,低保政策不是养懒人的政策,只有通过脚踏实地、自食其力,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邻里之间的帮助,加强沟通,了解就业新动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福利机构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题(案例分析)
小杜是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人家虐待时,不知该如何处理;面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为此,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针对上述情况,老宋对小杜开展督导。
1、逐一列出支持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答:小杜是一名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在老年人社会工作中,遇到了挫折,为此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针对这种情况,老宋要对小杜进行支持性督导,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以帮助她顺利走出困境。
2、逐一列出教育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答:针对小杜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的情况,老宋可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工作经验来教育小杜,以点带面,引导小杜逐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快地打开工作局面。
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人家虐待时,小杜不知该如何处理;针对这种情况,老宋应帮助小杜对老年人被虐待的事进行调查,确属虐待的应帮助老年人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如果老年人没有被虐待,应教育子女对老人多关心,善待老人。
面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针对这种情况,老宋应帮助小杜根据政策制度的要求,通过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积极寻求资源帮助,尽量满足老年人的合理要求,如果老年人的要求确实不合理,不能满足的,应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第四题(案例分析)
某基金会为先心病患儿提供资金支持,指定医院手术。住院期间,大多数家长对以后手术康复及以后的升学、就业心存忧虑,心理压力大。
针对上述情况,医院社工部安排实习社工拟定一份“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的活动方案,以协助家长更好的应对压力。第三次活动方案如下:
目标: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内容和过程:
1、暖身活动
2、对上次活动内容进行回顾
3、将组员分两组,讨论压力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4、观看患儿护理知识片,教授家长护理知识
5、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照顾患儿的情景,告知夫妻要协调合作、共同完成
6、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1、根据活动目标,指出具体内容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本案例中,活动目标是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具体内容和过程显示是如何照顾患儿的一般基本常识,偏离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2、完善该方案。
(1)、暖身活动;
(2)、邀请专家,具体指导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
(3)、请术后成功融入社会的患儿家长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
(4)、观看有关患儿成功以后手术康复及以后的升学、就业的.录像;
(5)、就如何更好地减压这个话题相互讨论;
(6)、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第五题(方案设计)
社工发现某子弟学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能早发现、早治疗,便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就对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但该项政策并未惠及打工子弟学校。
社工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社区周围也只有一家正规医院,外来人口很少去。一些家庭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
针对上述情况,社工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
分别以“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答:直接介入目标:教育学生及家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间接介入目标: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把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直接介入策略:
1、与学校配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2、引导学生和家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3、对部分因病陷入困境的家庭根据政策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困难。
间接介入策略:
1、发放“给全体居民的一封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2、在社区中深入开展“文明与你同行”活动,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卫生环境。
3、与有关部门协调,在社区内新建公共卫生设施。
4、作为政策的倡导者,呼吁尽快将免费对本市中小学生进行体检这一政策推行到打工子弟学校。
5、与社区周围的那一家正规医院联系,采取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对外来人口的就医给予帮助。
6、寻找社区重要他人,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社工证历年考试真题3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名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
问题: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他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向谁求助。
对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以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张某提供服务。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张某有哪些服务要求?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老旧小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需求,然而,该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张,服务供给有限。为此,社区居委会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加强社区服务。该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走访中发现.社区中已有居民骨干自发组织了一些活动。进一步调查后了解到,有些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多做点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居民骨干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同时,这些社区居民骨干开展活动面临缺乏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困难,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资源。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机构计划对本社区居民骨干开展能力建设服务。
要求:
分别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识和思维、情感和价值观、行为和技巧等三个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服务方案(分别列出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实施策略)。
第一题
1.(1)个人因素。有人认为贫困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给成员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的境地,则应归咎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大多是因为经济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案例中有人认知出现了问题,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
(2)社会因素。这个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困,比如社会结构转型,行业调整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业,造成了个人与家庭的贫困。
(3)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贫困文化对于社会成员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影响。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形成贫困群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由于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播,出现了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还有“等、靠、要”的不良思想的传播.都会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导致低保人数增加的现象。
(4)环境因素。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为穷人改变自身状况提供机会和资源。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会影响该地区居民的就业。
2.(1)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协助社区居民重新认识、分析面临的处境和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升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从而改变不劳而获的消极观念。
(2)运用增能理论,开展发展性和支持性小组。通过协助社区居民寻找社会资源,扩大社会交往,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动体系,发挥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增强自身对抗环境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体的权益。
(4)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服务那些留守的孤寡老人,妇联组织可以为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等。
第二题
1.询问、观察、利用已有资料。
2.虐待老年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年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年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年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年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恶意对待类型:
(1)身体虐待。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沉默不答,表情紧张。老人表现出对受伤非常警惕和紧张,说明其正处于高风险情境之中。
(2)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让老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包括用言语攻击、威胁、恐吓或骚扰老人,还包括把老人当孩子对待,或者有意断绝老人与他人的社会接触。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常常为此打骂老人。儿子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在家中。
(3)经济虐待。不恰当地使用老人的经济资源、个人财产或其他有价物品,包括伪造支票或法律文件。老人将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
(4)他人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地未满足老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包括未能充分满足老人在饮食、居所、穿衣、医疗照顾和身体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安排了照顾老人,但老人的个人卫生差,有时不让老人吃饱,居住条件也不卫生。
(5)自我忽视。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己又没有其他的照顾人,由于缺乏自我照顾,自我忽视会危及老人的身心。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多日未换洗。
第三题
1.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定义为两个分开但同时进行的小组。通过联合活动,如实践练习、互相配合的小组内容和进度、联组活动等,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
(1)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父母清楚地了解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实践练习。
(2)由于双方都参加亲子教育服务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对方的鼓励,从而增强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2.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在小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应该对服务对象(家长和子女)的需要和问题做一个了解和评估,家长组方面是需要增强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子女组重点是训练他们增强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
A:学会认真聆听B:我眼中的父母C:跨组练习:知己知彼D:心平气和之道E:学会情绪管理
第四题
1.张某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需要:①需要能维持他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②需要维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③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张某需要通过自身能力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所以对其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张某需要接受社会工作者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使他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从而能适应社会生活。
2.需注意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张某假释回家,与其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社会上的一般民众,甚至一些亲人,都鄙视和厌恶他,不会像对待社会工作其他领域的服务对象一样给予同情和帮助。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张某没有固定工作,仍然单身一人,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并且在其服刑期间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张某并没有增加相应的能力来应对这种变化。社会功能严重缺失。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张某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获得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张某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
第五题
(1)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能够掌握社区生活和共同问题的知识和资料;②能够理解资料的相互关系,批判地分析问题;③能够引申和推理;④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创新的建议。
(2)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社会工作者采取的方法有:①肯定模仿学习的重要性;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别训练和督导的方式,即根据居民个体的水平和兴趣,设计训练内容;③也可以采用示范、录像带、心理预习、自我引导、复习等方法,帮助居民学习公开演讲、协商、游说等复杂技巧。
(3)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价值观四个方面下功夫,改变他们对参与、社会正义、居民权益的感观和价值取向,也可以通过行动反思的方法澄清价值观,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引起居民的共鸣,并巩固“服务社区”的精神。
社工证历年考试真题4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A.协商
B.熟悉
C.参与
D.接受
2.“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阶段。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
3.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是()。
A.要改变的人际关系
B.要改变的问题
C.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D.要改变的社会环境
⒋小希患有轻度自闭症,是社会工作者大志的服务对象。小希今年6岁,应该上学了,但其所在社区的小学不肯接收。为了帮助小希能够就近入读该小学,大志特别拜访了医院的临床专家,向他请教有关自闭症的病理和相关知识,征询他对于小希就学的意见。在得知小希的身心状况基本可以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后,大志又请了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为小希做进一步测试,对小希的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并将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告知该小学。同时大志就小希的入学问题与校方进行了沟通。本案例中,大志采用的方法是()。
A.心理辅导
B.转介
C.心理评估
D.个案管理
5.社会工作者小陈一年来一直在协助C社区的居民就搬迁安置和补偿标准与开发商进行谈判。在小陈的协助下,社区居民组成了维权小组,他们参与了社区重建规划的修改,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得到了增强。此时小陈因工作调动结束了在C社区的工作。在结束与C 社区的工作关系前,小陈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
A.肯定社区居民的能力,增强其信心
B.告诉社区居民自己与他们不再有关系
C.向居民承诺随叫随到,减轻居民的忧虑
D.悄悄离开,免得社区居民伤心
6.小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向品学兼优,近来, 老师发现小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沉默寡言,身上还常常青一块,于是把小明的情况告诉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明父亲去年失业,最近母亲又与父亲离了婚。父亲经常借酒浇愁,醉酒就打骂小明。社会工作者在与小明的面谈中发现,小明害怕回家后再遭父亲打骂,已向同学借了钱,查好了南下广州的列车时刻表,则社会工作者应该()。
A.辅导小明提高与父亲沟通的技巧,降低被打的风险
B.向小明的同学和邻居了解情况,对虐待事实进行确认
C.与小明沟通,告诉他不要着急,以后会帮他处理这个问题
D.缓解小明的焦虑,并联系儿童保护中心提供庇护
7.新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儿童服务。该中心的社会工作者近期在社区开展了“预防儿童性侵害”和“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等活动。在上述专业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担当很多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
A.支持者
B.教育者
C.服务者
D.保护者
8.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联。社会工作者对儿童所处的抚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介入,是基于儿童的()。
A.探索性
B.模仿性
C.可塑性
D.依恋性
9.“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工作者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存在共性,表现为: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联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成为坏人的侵害对 象。鉴于此,社会工作者写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与需要》《增加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增设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教育课程》两份提案,通过H省的人大代表提交到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在上述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采用了()服务。
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
10.社会工作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开展的个案辅导中发现,小军手臂及面部有多处淤青,并且步态不正常,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
A.向公安机关或儿童权益保护机构报告
B.立即通知小军的监护人到场
C.辨别小军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
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11.儿童由于年龄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伤害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社会工作者常采用 绘画、布娃娃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说出游戏人物的感受及想法,协助他们表达感觉和想法。这种游戏治疗方式的特点是()。
A.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B.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C.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D.强调语言的交流
12.根据艾德沃特对青少年特征的描述,青少年期处于生理心理不断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开始关注与()的人际交往。
A.家庭成员
B.社会成员
C.同辈
D.成年人
13.社会工作者张莉对某社区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发现有一些青少年整天游手好闲,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对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 为此,张莉设计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小组,招募到11名社区青少年参加。通过两个多月的小组活动,这批青少年的态度和行为有了改变,自信心明显增强,家长和邻居也给予 充分肯定,且每个人都制订了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张莉在上述小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
A.协助者
B.咨询者
C.鼓励者
D.领导者
14.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 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境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下列各项社会工作服务中,属于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的是()。
A.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以拓展青少年的就业能力
B.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促进青少年政策的发展
C.提供安全保护、收容服务及不适合在家庭居住的青少年的安置服务
D.设计并举办各种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5.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某社区开展实地调查时发现, 该社区周边环境差,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社区的青少年空闲时经常出入附近的网吧。为此,社会工作者小李开展了工系列服务,如组织青少年兴趣小组、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等。社会工作者在提供上述服务的过程中,遵循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B.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C.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16.父母离婚后,阿伟跟随父亲生活, 受家庭变故的影响, 阿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也不善与人交往;而父亲整日喝酒、打麻将,对阿伟很少关心,每当阿伟犯错时,常常对其棍棒相加。进人初中后,阿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又因他迷恋网络游戏,逃学逃课,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此以后,阿伟不再去上学,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针对阿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在设计服务方案时,宜采用的取向是()。
A.社会需求
B.个人需求
C.交友需求
D.家庭需求
17.提高老人的照顾质量是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不同的照顾模式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园艺模式”的工作重点是()。
A.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B.提供合理膳食
C.提供医疗服务
D.满足老人的.社会和情感需要
18.68岁的独居老人张伯伯是社区摄影的骨干,今年元旦拍摄时不慎摔倒,造成骨折。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医生说张伯伯可以出院了,但至少得休养一个月才可以慢慢行走。张伯伯听了很着急,因为要错过春节民风民俗的拍摄时机。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安抚张伯伯的情绪,另一方面联系社区医院协助其康复训练。同时,社会工作者还联系了社区服务机构为张伯伯提供居家和送餐服务,并发动社区老年志愿者轮流上门陪其聊天。 上述社会工作服务属于()。
A.个体康复
B.社区照顾
C.健康服务
D.长期照顾
19.某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最近推出了“温馨夕阳”服务项目,主要是为社区独居、残疾和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洁等服务。该项目提供的是()服务。
A.生活保障
B.健康健全
C.居家养老
D.日托照料
20.社会工作者李珊珊要为其所负责的社区内的低龄老年人设计一个服务项目,运用艺术治疗方法为老年人开展有益身心的治疗性服务。在活动的设计上,她应选择()。
A.有趣味性的活动
B.具有启发性的活动
C.有一定竞争性的活动
D.有益于老人健康的简单活动
21.王婆婆与小儿子夫妇共同生活。因工作繁忙且经常出差,儿子夫妇俩便请了保姆帮忙照料老人。社会工作者前去探访,发现王婆婆的房间十分凌乱,散发出难闻的味道。王婆婆在床上,嘴唇干裂, 床头柜上摆放着好几瓶药,床边还放着尿盆,她反复地说, “活着真受罪。”保姆说,王婆婆几周前因洗澡不慎滑倒,造成骨折,一周前出院回家静养。上述情况表明,王婆婆目前生活存在的风险因素是()。
A.身体虐待
B.情感虐待
C.他人疏于照顾
D.自我忽视
22.社会性别关系的微观基础是()。
A.生产发展领域中的性别关系
B.社会领域中妇女角色的扮演
C.社会性别中男女两性的差异
D.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关系
23.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女性常以家庭为中心,男性则以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心,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这主要是由()造成的。
A.男女两性的合理分工
B.男女两性各取所长的分工
C.社会性别影响下的两性分工
D.生理性别基础上的两性分工
24.某纺织厂根据女职工多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措施: 设置哺乳室,方便女工给孩子喂奶;调整怀孕女工工作岗位,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资待遇;由工会出面慰问哺乳期女工。这些措施满足了妇女()的需要。
A. 自我发展
B.特殊保护
C.自我实现
D.性别公正
25.某社区公益组织承接了妇联委托的反家庭暴力项目,为受暴妇女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正确的做法是()。
A.将受暴妇女问题个人化
B.分析受暴妇女行为与暴力重复的因果关系
C.已接纳受暴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她们
D .协助受暴妇女在家庭和个体角色间取得平衡
26.()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工作者和妇女之间的共同合作, 让妇女有能力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引发她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社会因素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并且通过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改善处境。
A.妇女自决
B.妇女赋权
C.妇女干预
D.性别视角
27.2008年,小李在某城市建筑工地劳动时,不慎从脚手架上失足摔落致残,他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
A.要求建筑工地负责人给予适当赔偿
B .协助小李和相关部门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
C.要求小李的家属前来协助介入
D.按照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进行预估
28.老王腿部残疾,行走不便, 从日常生活开销到照料都靠家人帮助,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 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
A.赠送轮椅和支具
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C.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
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29.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社区社会工作站在学习和研究基础上为矫正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 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上述工作采用的是()方法。
A.社区社会工作
B.社会工作行政
C.社区综合治理
D.社会工作研究
30.社区矫正对象阿兰在监狱服刑八年后获假释回到社区, 她对周围环境感到很陌生,常常觉得周围居民对她指指点点,内心十分自卑。一天,她到街道申请办理劳动手册,工作人员说她的申请材料不全不予办理,她觉得工作人员是刁难她,于是大吵一场,并当场撕毁了申请材料。事后社会工作者对阿兰开展了个案辅导,帮助阿兰意识到冲突事件反映出她较低的自我评价。经过多次面谈,阿兰逐渐调整了自我认识,能理性地处理事情了。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的个案辅导是理论为基础的。
A.优势视角
B.标签
C.心理分析
D.认知
31.小强数月前因与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重伤致残而被拘押和起诉,成为社会工作者大刚的服务对象。在小强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之一,大刚应向法庭提交犯罪嫌疑人的()。
A.法庭审判方案
B.个案会谈笔录
C.背景调查报告
D.犯罪事实记录
32.社区矫正对象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三年。他从小生长在离异家庭,奶奶将他一手抚养长大,百般宠爱,徐某逐渐成了一个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偏执、冲动、任性的“小霸王”。矫正初期,无论社会工作者怎样努力,徐某总是沉默不语,消极抵触。但社会工作者并没有放弃,从生活琐事开始,真心实意地关心徐某,渐渐地,徐某开始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信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坚守了()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A.接纳
B.保密
C.个别化
D.非评判
33.阿丽新婚不久, 因挪用公款被判缓刑, 失去了奋斗多年获得的财务主管职位, 成为矫正对象。她痛苦万分,情绪低落,沉默寡言,闭门不出。社会工作者在对阿丽的辅导中,不仅帮助她重新认识自己,还为她收集了很多就业信息。阿丽调整了心态,终于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生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主要满足了矫正对象()的 需要。
A.基本生存
B.教育保护
C.家庭生活
D.再社会化
34.小林今年21岁,职校汽车修配专业毕业,父母离异后,跟奶奶一起生活。他很重义气,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平时常出入娱乐场所,曾有吸食毒品的不良记录。今年年初,小林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社会工作者多次对小林面谈辅导,逐渐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经过反复讨论和协商,社会工作者与小林共同制订了个案管理服务计划。在社会工作者的监督、管理和帮教下,小林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还和朋友一起开办了工间汽车修理铺。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是通过()的方法,较好地提 供了个案服务。
A.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
B.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服务
C.发掘矫正对象潜能和参与问题解决
D.发展特殊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35.部分复员退伍军人在新安置的工作岗位上感到社会再适应的压力, 存在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是()。
A.联系相关部门,协商安置措施
B.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就业岗位
C.搭建信息平台,开展就业指导
D.进行心理辅导,协助适应社会
36.社会工作者小高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军休班干部从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到褪下军装
的平民,很难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情绪低落。经过认真筹划,小高为军休班干部开办了 一个“有为老年”主题小组,帮助组员分享离休生活的感受,并倡导组织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在担任校外辅导员、奥运志愿者的过程中,军休班干部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在小高开展的服务中,特别关注了()要素对军休班干部的意义。
A.物质
B.组织
C.精神
D.服务
37.曾多次荣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汪某,因公负伤造成高位截肢。现在只能终日躺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病床上,情绪日渐低落,行为退缩,“生命无意义感”越来越严重。为协助汪某找到当下生命的意义,下列工作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A.疏导汪某的消极情绪
B.矫正汪某的退缩行为
C.以过去的经历来建构其生命的意义
D.为汪某提供医疗照顾
38.张先生因伤残而退伍,被安排到残联工作。他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但每当遇到困难时就会发脾气,认为身体的残疾是自己做不好工作的原因。社会工作者小欣还了解到,张先生伤残退伍后,内心非常焦虑:认为这辈子完了,因此他工作中不愿与同事交流,生活中独来独往。鉴于张先生目前的状况,小欣首先应解决其()问题。
A.身体康复
B.非理性信念
C.沟通技巧
D.工作技能
39.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下列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属于基本生活救助的内容的是()。
A.协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B.挖掘就业资源,提供就业机会
C.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D.协助救助对象加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40.某社会工作者鼓励救助对象参与社区活动, 为社区的发展献计献策, 并在救助对象中发现和培养了骨干来关心和帮助其他救助对象。社会工作者这种做法所产生的作用是()。
A.改善救助对象的生活环境
B.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C.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D.促进救助对象的能力建设
41.某社会工作服务队,在震后的一个临时板房社区开展救助服务,他们根据居民的需要和特点,引导青年人成立于“手拉手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另外,他们还组织居民开展了“缘来一家人”的系列社区活动,使新社区的邻里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社区面 容大为好转。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的救助措施属于()。
A.制定灾区救助政策
B.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C.整合驻区单位资源
D.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
42.小磊在过13岁生日时, 因和朋友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为此, 他与父母爆发了严 重冲突,从寄宿学校逃到省城,在车站一带露宿了一个多月,并结交了一些不良青少年。 社会工作者发现小磊后,将他送回家。在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磊属于()类型的服务对象。
A.受虐儿童
B.问题儿童
C.特因儿童
D.流浪儿童
43.在某社区,社会工作者针对低保家庭的孩子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结束时,有的孩子对社会工作者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面对这种情
况,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
A.找另一位社会工作者替换自己
B.尽快结束工作,避免孩子们的负面情绪相互影响
C.确立一个新的主题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D.及时处理孩子们的情绪问题
44.张先生是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妻子是中学教师,家庭生活其乐融融。独生女儿乖巧聪明,学习成绩优良,去年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被国外某大学录取,张先生和妻子都非常高兴,但女儿离开后,妻子便开始不安,担忧女儿是否习惯异国他乡的生活,面对空落落的家愈感寂寞,常常流泪,还时常与丈夫争吵。在家庭辅导中,社会工作者帮助张先生夫妇学习适应女儿离开后的生活,并调整各自的家庭角色。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是理论为基础开展家庭辅导的。
A.生态系统
B.家庭系统
C.家庭生命周期
D.家庭结构
45.家庭结构图是社会工作者在家庭评估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工具,它用图形方式来显示家庭的内在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
A.家庭内部的压力
B.家庭内部的资源
C.家庭的重大事件
D.家庭与环境的界限
46.老李半年前把孩子从农村转到城里读小学,为了能支付孩子的学习和养家费用,老李白天在建筑工地工作,晚上给工地看大门,非常辛苦,时常因家庭琐事与孩子争吵。最近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不遵守课堂纪律,随地吐痰,老李批评了他,他还与老李顶嘴,这令老李既生气又伤心,无奈之下,求助社会工作者。针对老李家的情况,为了改变孩子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宜开展()。
A.家庭行为学习
B.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C.家庭支持
D.家庭情绪管理
47.三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后, 小丽与母亲相依为命。小丽学习很认真,但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小丽的母亲花了很多时间辅导小丽,仍不见效果,母女俩都很着急,便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小丁与小丽及其母亲一起分析情况,讨论提高小丽学习成绩的可行方法,小丁让小丽的母亲看到,小丽虽然在学习新知识时,领会和理解较慢,可是她一旦理解后就能很好地掌握,以此来增强母亲对小丽学习的信心。社会工作者进一步指出,母亲也应培养小丽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丁的服务中,突出体现了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原则。
A.家庭处境
B.帮助家庭成员增能
C.家庭个别化
D.满足家庭成员需要
48.小华今年12岁,从小体弱多病,父母非常关注他的饮食,对他百般呵护,不但接送他上学, 陪他做功课,晚上还给他洗脚。在学校,小华常因打扫卫生等事与同学发生摩擦,同学嫌他做事“笨”,都不愿与他分在一组做值日,因此小华提出不想去上学了。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小华()。
A.培养学习习惯
B.改善人际关系
C.培养独立能力
D.改善健康状况
49.小峰的爸爸因为打架伤人而被判刑入狱,母亲离家出走,把小峰扔给了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且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小峰最近常闷闷不乐,神情恍惚,希望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朱给予帮助。当小朱第一次与小峰见面时,针对此类服务对象的特性,他应采取的恰当表达是()。
A. “张老师让你来找我,以后每个星期五下午我在这里等你。”
B.“张老师让你来找我,我很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C.“张老师让你来找我,你自己觉得有没有问题?”
D.“张老师让你来找我,让我们现在开始讨论你的问题吧。”
50.处于青春期的小亮最近学习遇到困难, 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暴躁情绪,不是摔东西就是与父母吵架;有时甚至离家出走,整天泡在网吧。社会工作者与小亮面谈后,共同确定了帮助小亮的工作目标,即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并改善学习状况。社会工作者对小亮进行情绪管理辅导的起点是()。
A.学会认识和辨别情绪
B.规避情绪暴躁的负面影响
C.学习正确控制情绪的方法
D.防止情绪暴躁造成的后果
51.社会工作者小张为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对居民参与态度和参与能力进行了调查,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时间和经费的保证
B .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具备参与知识和技巧
C.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居民愿意参加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区活动
52.某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寒假期间, 筹划开展了“七彩假日”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社区公益课堂”“社会实践快乐成长”“迎新年才艺展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12名孩子在争当“文明小使者”“环保小卫士”活动中被评为“社区七彩之星”。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上述活动属于()。
A.公民教育
B.健康教育
C.补偿式教育
D.控制式教育
53.某社区根据政府“居家养老”政策的要求, 策划“老人饭桌”项目, 为社区内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在服务项目策划中期,社会工作者应做的工作是()。
A.了解服务对象需求
B.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
C.评估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D.设计服务项目的评估方法
54.某小区不少居民反映社区中因缺少无障碍通道设施,造成做轮椅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困难。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居民代表们在座谈会上反映:除了缺少无障碍设施,社区还存在其他问题,如路灯时常坏了未能及时修理;垃圾箱太破,垃圾常常倒得满地都是,影响环境卫生;社区内路面坑洼,时常积水影响居民外出。代表们反映出的是居民的()。
A.表达性需求
B.感觉性需求
C.比较性需求
D.规范性需求
55.乐园社区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 主要从事社区服务业, 社会工作者设计了小组活动,将他们与社区中的其他居民组织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联系。这种社区工作方法主要侧重于()。
A.居民参与的增强
B.社区管理的改进
C.互助网络的建立
D.生活环境的改善
56.医务社会工作是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下列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属于医务社会工作内容的是()。
A.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
B.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
C.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情绪疏导
D.对绝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
57.9岁的小芹患上了影响正常呼吸的神经炎症,严重时需要呼吸机帮助其呼吸,目前入住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一段时间内父母不能探望。据医护人员反映,小芹以为父母不要她了,不配合治疗。于是,小芹父母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下列做法中,对小芹来说最合适的是()。
A.购买礼物送给她
B.转达父母对她的问候
C.请父母写信给她
D.请父母参加,支持小芹
58.从互动主义学派来看,医患的接触会因目标和利益的分歧而引发相互之间的冲突。下列关于医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患关系的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
B .化解医患矛盾的核心是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C.医务社会工作者扮演专家的角色更利于处理医患关系
D.解决医患关系首先需要提高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59.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杨为即将出院的丁奶奶制订出院计划,小杨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A.为丁奶奶做全面的评估
B.为丁奶奶制订营养辅助服务方案
C.协助丁奶奶与医疗保险公司沟通
D.为丁奶奶制订出院后的医疗方案
60.某小区有几位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多次反复,照料他们的家属感到心力交瘁。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李通过走访了解到,家属们普遍感觉到自身照顾患者的能力和技巧不足,希望获得帮助。小李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小组活动,一同分享体会学习照料技巧,建立相互支持。这类小组属于()。
A.心理教育小组
B.家庭治疗小组
C.家庭支持小组
D.家庭互助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两年前, 张先生离婚后与儿子一起生活, 他心灰意冷,多次拒绝朋友为其介绍女友,忙于生意的他很少有时间与上初二的儿子在一起,父子俩偶尔在一起时, 他总是教训儿子,儿子却不买账。为帮助张先生重树自信,改善与儿子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对张先生进行了 辅导。在结案会谈中,张先生表达了对能否处理好与儿子的关系以及重建新生活的担忧, 社会工作者回应道:“两个月来您一直在努力, 而且已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我真为您高兴。儿子现在开始愿意与您交流了,交往的新女友与您儿子的关系也不错。继续坚持下去,相 信您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时,您还可以来找我。”社会工作者这样做的目 的在于()。
A.通过指明和强调张先生的进步来增强其自信
B.通过指明和强调张先生仍存在的问题来督促他改变
C.鼓励张先生保持在助人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D.鼓励张先生保持与女友的关系
E.鼓励张先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62.玲玲今年12岁,三年前随父母来到城里,父母忙于打工维持生计, 基本上无暇照料玲玲及其妹妹的生活与学习。某日,玲玲在租借的房屋内做功课,受到邻居的性侵害和威胁,玲玲变得惊恐不安,不肯出门,母亲发现后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玲玲的情况,社会工作者进行辅导的主题应包括()。
A.了解受害经历,安抚稳定情绪
B.协助进行身体检查、取证与治疗
C.联系相关部门,协同保护服务对象
D.制裁施暴者,教育群众
E.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63.小强半年前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由于城乡学习条件的差距,小强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愿与同学交往,还时常
受到老师的批评。社会工作者小刘评估了小强的情况后,决定对小强除了进行个案辅导之外,同时在宏观层面开展相关服务。小刘可以开展的宏观服务包括()。
A.心理辅导
B.课业辅导
C.法规倡导
D.政策研究
E.家庭辅导
64.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常用音乐、讲故事等等方法来帮助临终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这种方法可以发挥的作用包括()。
A.为老人缓解疼痛
B.为老人提供社会支持
C.为家庭照顾者缓解承担责任
D.为老人缓解心理压力
E.为老人实现最后的心愿
65.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A.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B.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C.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D.“个人的即社会的”
E.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66.李娟, 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一直以来父母对她管教都非常严厉,但是教育手段非常单一,每每李娟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只会打骂,造成现在李娟对父母敬而远之,内心既脆弱也孤单。最近她认识了没有稳定工作的小张,并逐渐喜欢上他,于是李娟开始逃课跟小张约会,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时甚至彻夜不回家。父母对她加强了管束,而李娟却起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打算和小张到另外一个城市一起生活。父母对此很无奈,只能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李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A.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B.与李娟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倾听李娟的内心想法
C.与李娟的男友交流,建议其男友劝说李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D .对李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现阶段对于她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
E.与李娟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 使他们在乎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跟李娟交流、沟通,使李娟感到集体的温暖
67.社会工作作者张丽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则她针对青少年的改变及发展性需要,可以开展的各类小组有()。
A.娱乐小组
B.教育小组
C.服务小组
D.自助小组
E.交朋友小组
68.小沈是一名负责优抚安置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机构要求他前去移交一名军休干部,那么他的工作应该包括()。
A.审定安置计划
B.落实住房建构经费
C.负责住房保障
D.办理移交手续
E.安置家属
69.李然今年15岁,父亲由于实施入室盗窃被拘押, 而母亲没有固定工作, 整天不说话。李然暂时由爷爷、奶奶照顾,但爷爷奶奶本来身体就不好。老师发现他最近课堂上经常走 神,班主任求助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范。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范要考虑从()方面入手。
A.开发李然的潜能
B.情感支持
C.发展支持系统
D.运用社会资源协助家长解决子女照顾问题,缓解经济问题
E.社会工作者可以和学生的老师、家长以及同学多方联系,请求他们的协助,来帮忙共同解决小范的问题
70.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的来访案主因为家庭暴力苦不堪言,小王在与其进行一对一面谈时有可能用到的技巧有()。
A.试探
B.沟通
C.倾听
D.接纳
E.主动介绍自己
71.某社区有很多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他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时父母的工作较忙,没有太多时间来关心和照顾他们。据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反映,有一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平时不注意听讲,回到家后就聚在一起玩,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刘了解情况后,可以开展的介入工作包括()
A.家庭工作
B.政策倡导
C.行政工作
D.个案工作
E.小组工作
72.在社区残疾人工作中,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原则包括()。
A.因地制宜的原则
B.因陋就简的原则
C.因势利导的原则
D.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E.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73.社会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针对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方案主要有()。
A.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
B.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
C.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D.提供职业培训和特殊教育的机会与条件
E.开展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社会服务项目
74.矫正社会工作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可以达到()等目的。
A.通过定期汇报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B.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C.重新融入社会
D.通过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E.家庭关系调适
75.为矫正对象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主要有()。
A.最低生活保障
B.卫生医疗待遇
C.有效就业
D.住房条件
E.经济收入
76.家庭生活教育属于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活动,它可以()。
A.提高困难家庭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
B.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协调
C.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D.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E.增强家庭的社会功能
77.赵涛是一名初二的学生, 一个月前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迁至另一个城市, 同时将他转入现在就读的中学。由于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周围没有一个熟悉的朋友,赵涛很不适应。经常会逃课去网吧玩游戏,气愤的父亲为此动手打了他,对于父亲的管教他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无奈的父亲只能求助于社会工作者小芹。在小芹的做法中,没有运用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是()。
A.对赵涛进行心理辅导,帮其戒除网瘾
B.鼓励赵涛参加青少年自我认知小组,增强他对自己的肯定
C.鼓励赵涛多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加强他与同学的沟通
D.与赵涛的老师进行沟通,请老师帮助赵涛
E.改善赵涛与父亲的沟通方式,让赵涛的父亲学习正确处理家庭冲突的方法
78.小安读小学三年级, 父亲在狱中服刑,母亲没有什么文化, 靠打零工挣一些家用,母亲微薄的收入难以支付小安继续读书的费用。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梁了解情况后,可以从 ()等方面为小安提供帮助。
A.挖掘社会资源
B.情感支持
C.开发学生潜能
D.学校宣传
E.发展支持系统
79.陶非是一名高三的学生, 因为临近高考,使他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对于父母关心的询问会很烦躁,而每次学校测验的成绩也让他情绪很不稳定。对于陶非的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叶林对他进行情绪管理的辅导,可以使陶非()。
A.提高学习成绩
B.能够辨别情绪
C.懂得掌控情绪
D.正确处理情绪
E.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80.对于长期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医疗,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制订出院计划
B.拟订服务的具体计划
C.拓展有效的转介程序
D.给予家庭照顾者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E.评估长期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并为其提供社会服务的开始。见《教材》第1页。
2.【B】解析: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是预估的基本步骤。后者包括: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做出解释;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见《教材》第15、16页。
3.【C】解析:社会工作者服务计划关注的对象是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见《教材》第20页。
4.【D】解析:个案管理,又称照顾管理或服务管理,是指专业人员为一个或一群服务对象协调整合一切助益性活动的一种程序。此题中,大志为了帮助小希能够顺利入学,先后征求了临床专家和心理学家的意见,并与学校进行沟通,其采用的办法属个案管理。
5.【A】解析:安排结案时,服务对象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具有能够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应对其他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使服务对象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并通过表达这种信息来强化他们的自信心。
6.【D】解析:在题干所说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儿童的安全。见《教材》第73页。
7.【D】解析: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保护者。见《教材》第64页。
8.【C】解析: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这也是儿童具有可塑性的体现。见《教材》第52页。
9.【C】解析:本案中所说的社会工作者提交的两份提案正是对儿童境遇中某些薄弱环节的增强,属于补充性服务的范畴。
10.【C】解析:在看到儿童受伤的情况之下,首先应确定儿童是否正处于受惊的危险之中,这是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事情。见《教材》第73页。
11.【C】解析:充分利用非语言交流或象征意义是游戏治疗模式的本质特征。见《教材》第67页。
12.【C】解析:根据艾德沃特的描述,在人际发展层面,青少年开始由父母转至同辈群体,开始增加对同辈或成人的亲密度。见《教材》第75页。
13.【D】解析:社会化小组的目的是改变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更易被社会所接受,发展基本的社会技巧,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制定方针规划等。在这类小组中,小组领导者常常由社会工作者担任。本案例中,张莉所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属于社会化小组 的类型,张莉所扮演的角色是领导者。
14.【B】解析:本题可采取排除法的方法来选择。AD两项属于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C项属于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故选B。见《教材》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5.【D】解析:本题中的4个选项都属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小李开展的服务从案例的叙述来看,是为了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所以选D。见《教材》第78页。
16.【B】解析:根据题中的描述,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对阿伟的个人需求进行了解再来进行服务的设计,因为这样才能帮助阿伟摆脱当前的困境。
17.【D】解析:本题考查了养老机构中不同照顾模式的特点。关于照顾质量这一概念,通常有两个不同模式,即园艺模式和仓储模式,其中园艺模式的首要任务是满足老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开发老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所提供的照顾以人为本,重点是老人的社会和情感要求,因此本题选D。
18.【B】解析:通过案例考查了老年社区照顾的主要服务内容。老年社区照顾服务体系通常包括咨询与转介、营养与餐饮项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服务、个案管理和居家照顾等,因此本题选B。
19.【A】解析:本题考查了老年社区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社区中关于老年人的服务 项目很多, 针对不同的重点目标人群,工作内容通常涉及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志愿者工作、
精神健康等各个方面,题目中所说的为社区独居、残疾和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洁等服务,主要属于生活保障方面的服务,因此选A。
20.【D】解析:本题考查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开展老年社区工作时,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计活动方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老化是该群体的主要特点,所以通常以有益于老人健康的简单活动为宜,不要过于复杂,不宜具有激烈的竞争性,以便于促进老年人的积极参与,因此选D。
21.【C】解析:本题考查了老年人的特殊问题。老年人常常被疏于照顾。虽然专门安排了人去照顾他们,但老人的个人卫生差、缺乏适当的看管,老人居住的条件不安全或不卫生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根据题目中的叙述,王婆婆目前生活存在的风险因素是疏于照顾,因此选C。
22.【D】解析:家庭性别关系才是社会性别关系的微观基础和具体体现,故选D。
2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性别的视角。社会性别是在人们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男女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塑造的结果,影响了他们不同的发展路径。
24.【B】解析:按《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妇女在“四期”中应受到特殊保护。
25.【C】解析:针对受到家庭暴力的妇女,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原则是接纳而不是责怪受害者,要努力提升她们的自信,时刻关注她们的安全。
26.【B】解析:本题是对妇女赋权概念的考查,妇女能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采取相应行动来改善处境是妇女赋权的目的。见《教材》第140页。
27.【B】解析:本题通过案例考查了残疾人社会工作中意外伤害赔偿问题是目前我国法律政策咨询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社会工作者在遇到这类特殊问题时,首先要协助案主和相关部门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然后再根据情况及时转介,因此选B。
28.【D】解析:作为特殊的困难群体,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性单靠自己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会生活的参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选D。
29.【B】解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本案例中,社区社会工作者既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这种做法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
30.【D】解析: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指出,认知理论着力改变人的行为,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引导,因此根据题意应选D。
31.【C】解析:本题考查了矫正社会工作司法判决前的主要工作内容,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通过与受助者及其家属和周围社区的接触了解, 写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因此选C。
32.【A】解析:本题考查了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不管受助者过去的行为多么影响社会和他人,社会工作者都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事情接受下来,以客观体谅的心态在平等安全的气氛中解决办法,因此本题选A。
33.【D】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案例情景考查了矫正对象的需要,矫正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矫正计划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正常的成员。根据题意,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主要满足了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需求,因此选D。
34.【C】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情景案例考查了在个案矫正社会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矫正社会王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矫正对象获得应有的社会资源,以利于他们重新回归社 会,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但是帮助并不等于包办代替,矫正工作计划的目标是帮助矫正 对象恢复或重建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社会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因为社区矫正过程终究有结束 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着眼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题选C。
3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针对部分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压力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故选D。
36.【C】解析:精神元素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心理和社会挑战。如题中所述,社会工作者小高开展的服务中,特别关注了精神要素对军休班干部的意义。
37.【C】解析:关注优抚安置对象的精神状况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汪某高位截肢后,情绪低落。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引导其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非常重要。
38.【B】解析:引导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实现角色的转型,恢复理性信念,对做好社会工作意义十分重要。本题中,鉴于张先生目前的情况,小欣首先应先解决其非理性信念问题。
39.【D】解析:基本生活救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二是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备选项中,D项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因此选择D。
40.【D】解析:社会工作者鼓励救助对象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在救助对象中发现和培养了骨干来关心和帮助其他救助对象,从而促进了救助对象的能力建设,因此选择D。
41.【B】解析:题中主要描述的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救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拓展社会资本,以增强其应对贫困处境的能力,因此选择B。
42.【D】解析:题中提及的小磊只有13岁,离家出走并在车站一带露宿一个多月,符合流浪儿童的特征,因此选择D。
43.【D】解析: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的工作结束期最重要的是要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在本案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首先处理孩子们的情绪,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44.【C】解析:社会工作者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发展阶段的变化,正是以家庭生 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
45.【C】解析:家庭结构图的概念就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 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在家庭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常用其作为评估的工具。见《教材》第293页。
46.【A】解析:家庭行为学习是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题中所描述的内容符合家庭行为学习的目的。见《教材》第284页。
47.【B】解析: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就是通过鼓励家庭成员积极进行问题的解决,增加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和自信,这就是帮助家庭成员增能的原则。
48.【C】解析: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小华培养独立能力,改善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时所坚持的“增能原则”。见《教材》第187页。
49.【A】解析:在家庭社会工作初次会谈中,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起起码的信任关系。除A项外,BCD三项的表述都会引起受助者小峰的警惕和排斥,不利 于开展工作。
50.【A】解析:情绪管理的步骤依次为学会认识情绪,能够辨别情绪,懂得控制情绪,正确处理情绪。只有学会认识和辨别情绪,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管理辅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见《教材》第304页。
51.【C】解析:参与价值的肯定、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是影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主要因素。虽然社区居民参与会受到客观环境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因此选择C。见《教材》第350页。
5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社区社会工作中社区教育知识点的掌握,从题中可以看出是属于公民教育的内容,因此选择A。见《教材》第339~340页。
53.【C】解析:社区服务策划分为三个阶段:策划初期,对社区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的意见;策划中期,充分考虑资源状况,估计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订立服务目标,规划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人员分工等;策划后期,确
定服务的成效评估方法。由题中内容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见《教材》第343页。
54.【B】解析:从题中可以看出居民代表们反映的问题都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是属于居民的感觉性需求。考生需要准确掌握对需求的分类。
55.【C】解析:社会工作者设计了小组活动,将他们与社区中的其他居民组织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联系,主要是侧重于互助网络的建立,因此选择C。
56.【B】解析: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医院、公共卫生和精神健康三个领域的社会工作内容。从本题的选项可以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从患者的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很显然地,选项ACD都属于这一维度的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只有选项B不属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57.【D】解析:从患者的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中包括疏导患者和家属的情绪。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疏导调整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更好地康复。因此,选项ABC也能体现出小芹父母对小芹的爱和关心,但其属于间接的方式,而 选项D是通过让小芹父母直接参与小芹的治疗过程,这样更能让小芹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见《教材》第364页。
58.【B】解析:弗里德里森强调,任何医患关系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目标冲突。这说明医患关系的矛盾无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化解医患矛盾的核心是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以调解者的身份帮助医患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见,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见《教材》第365页。
59.【D】解析:此题讲的是医院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出院跟进的工作方法。在经过医院治疗可以出院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患者制定出院的计划,解决出院安置的问题。出院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明确哪些医院或者就近诊所可以为患者提供继续治疗;另一方面是帮助家属了解如何照顾好患者,解决家庭护理中的问题。故选项D是正确的。见《教材》第376页。
60.【C】解析:此题讲的是医院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医院住院病房内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专业服务活动,疏导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帮助他人建立必要的社会支持网络,积极应对疾病的困扰。从题中可以获知,本题属于患者家属支持小组,他们通过交流照顾患者的经验,分担彼此的情绪困扰,建立相互支持的社会关系。见《教材》第376页。
二、多项选择题
61.【ACE】解析:结案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巩固服务成果,增进案主的自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选ACE。B项是消极的非鼓励性做法,不能选择,D项的描述不符合题中社会工作者这么做的目的。
62.【ABCE】解析: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另外,社会工作者还要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
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会力量紧密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介入。此题 中,玲玲的情况也适用于对受虐儿童的保护措施。除D项做法不恰当可能会侵犯到儿童的隐私外,其他几项均为正确选项。见《教材》第73页。
63.【CDE】解析:本题中,对小强的辅导还需要家庭的帮助以及社会政策层面的介入帮助和法律的强制性要求。AB两项都属于个案辅导的内容,故选CDE。
64.【ACD】解析:本题考查了老年社会工作中有关临终关怀的内容,为了控制疼痛和症状,通常在此阶段可以使用音乐治疗、艺术治疗、戏剧治疗等手法。而音乐疗法、讲故事疗法不能为老人提供社会支持、也不是完成其最后心愿手段,因此本题选ACD。
65.【ABCE】解析:D项应为“个人的即政治的”。见《教材》第 128页。
66.【BCDE】解析:本题中,社会工作者不仅应该与李娟本人及其父母进行沟通,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还应该与其男友及学校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但是不应该直接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67.【ABDE】解析:小组工作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方法,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对于改变青少年十分有效。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青少年的改变及发展性需要,开展各类小组活动,如娱乐小组、游戏技巧小组、教育小组、任务小组、问题解决和决策小组、焦点小组、自助小组、社会化小组、治疗小组、交朋友小组等。见《教材》第90页。
68.【ABCD】解析:此题考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军休所工作的流程内容。根据相关规定选择ABCD。考生需要熟记规定。
69.【ABCD】解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范在面对处于生活困境的学生时,可以从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和开发学生潜能四方面人手。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见《教材》第306~307页。
70.【BCE】解析:只有这三个选项符合面谈中需要使用的技巧。
71.【ABDE】解析: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存在同样问题的孩子组成小组,如果问题特别突出,可以采取个案介入。同时,需要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也可以提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 的相关政策建议。
72.【ABC】解析:本题考查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中的社区康复内容,在众多社会康复原则当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是最基本的原则,简称为“三因原则”,也成为了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性原则,因此本题选ABC。见《教材》第168页。
73.【ABD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针对残疾人社会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这个知识点主要有五个方面根据题目中的叙述本题选ABDE。见《教材》第170页。
74.【ABD】解析:本题考查了矫正社会工作中有关非监禁场所的内容,矫正社会工作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对犯罪
行为作出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因此本题选ABD。见《教材》第175页。
75.【ABDE】解析:本题考查了矫正对象的需要,矫正对象面对困难重重的生活压力,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通常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因此本题选ABDE。见《教材》第178页。
76.【BD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社会工作中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内容,其中家庭 生活教育是一种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生活常识,改 善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协调,增强家庭 社会功能, 提升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由此可得出BDE为正确答案。见《教材》第286页。
77.【ABCD】解析:本题中只有E选项符合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ABCD选项都只是对案主个人或者其同辈群体、学校环境进行的改变, 不属于家庭层面的。本题可参考《教材》第86~87页内容的理解。
78.【ABCE】解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处于生活困境的学生时,可以从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和开发学生潜能四方面入手来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见《教材》第306~307页。
79.【BCD】解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辅导时,可以采取学校宣传的方式,也可以开展小组工作或个案工作。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旨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会认识情绪;(2)能够辨别情绪;(3)懂得控制情绪;(4)正确处理情绪。见《教材》第304页。
80.【BC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医院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家庭医疗的工作方法。对长期慢性病人的家庭医疗具体做法是:第一,评估长期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明确需要开展的服务活动;第二,拟定服务的具体计划,包括患者生理指标的维护、家庭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医务人员的定期查访等;第三,寻求社会资源,拓展有效的转介程序,减轻医生和患者的负担;第四,给予家庭照顾者必要的关怀和支持。故选项BCDE是正确的。见《教材》第377页。
社工证历年考试真题5
1.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康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运用小组工作法,招募成功戒毒三年以上,有意愿和能力的康复者,培养他们成为同伴辅导员、共同开晨戒毒康复服务,在社会工作者的组织下,“你我同行、创造奇迹”同伴辅导员能力建设小组成立,组员在小组中分享康复经历,学习辅导知识与技巧,建立起相互支持的团队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组员不仅具备了作为同伴辅导员的素养和能力,而且萌发出强烈助人动机。
在基础上,社会工作者组织同伴辅导员与正在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结成同伴关示,传递戒毒信心,同伴辅导员在同伴面临复吸危机时,通过陪伴劝导,多次成功阻止复吸事件的发生,在同伴辅导过程中,同伴辅导员提升了辅导能力,实现了自我疗愈,获得了新的生命意义。此外,社会工作者组织同伴辅导员参加禁毒宣传等公益活动.鼓励他们面向社会径播禁毒理念和知识,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在活动中,同样辅导员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发挥了较好的榜样作用,也让社会看到了他们的行动所带来的改变,这些同伴辅导员成为了禁毒社公工作服务的重要力量
问题:
1、分析本案例中同伴辅导员的功效
2、结合案例,分析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答案解析】
第一题:同伴教育(peereducation)亦称为同伴教学、朋辈咨询、同辈辅导或者朋辈辅导,是指具有相似年龄、背景、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同伴教育者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以实现教育目标。
①改变了自我认同,提升了自信,获得了价值感。
②明确了自身定位,获得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③增强了帮助同伴的动力,提升了生活意义。
④增强了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
⑤为其他同伴树立了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的榜样。
第二题: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1)非疾病假设。优势视角与传统社会工作的疾病模式不同,它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服务对象、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它不是孤立地专注于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2)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优势视角/能力视角的实践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
(3) 强调整合性干预服务。优势视角的理念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高度内在契合性。生态系统理论暗含着一个基本假设:个人痛苦是政治性的,社会工作的实践也是政治性的。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契合了生态系统理论的这种假设,倡导一种生态系统的方法,强调全体与完整,并且在评估和介人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经验予以关注。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在街道召开的多方协商会议中,与会代表普遍反映,目前社区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但志愿服务存在资源碎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街道调研后,决定向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入手,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施‘’共建美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社会工作者走访辖区内的志愿服务组织,了解其专长和运行情况,推动这些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志愿服务联盟,建立志愿服务资源库,联动社区居委会,深入调研居民需求,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在项目运行中,社会工作者引导志愿服务联盟广泛吸纳社会组织,社区商户和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同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项目的深化,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日益浓厚,居民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迫切积极地参与社区事务。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取了哪些推动社区多方联动的方法?
2.本案例中体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特点?
【答案解析】
第一题:
(1)了解社区状况,熟悉社区资源,心目中要有一台账。社区社会工作者要了解社区内各类组织、各方力量的运作和互动情况,掌握相关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民、志愿者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与多方力量积极沟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工作中要有一盘棋,社区社会工作者要在社区党组织活动、社区自治活动、社区服务等领域中与有关各方积极接触、建立联系、夯实合作基础;社区社会工作者要在服务中树立全局意识,为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各方力量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力求实现社区、相关组织机构、社区居民多方参与、互利共赢,使得多方联动具有更高的互惠性、可持续性。
(3)发挥联系纽带、资源整合的作用,服务中要有一.条线。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组织和引导有关多方力量、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共同为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社区共建共享作出贡献。
第二题:
(1)以社区为对象;
(2)重点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具体性问题;
(3)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
(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
(5)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3.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中国心童发展纲要(2021-2030)的要求,某街道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在D社区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者在D社区走访中发现,该社区没有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很多儿童在楼道里玩耍。社会工作者在组织D社区儿童家长座谈时,家庭普通反映本社区的卫生状况较差,相较于周边的社区,本社区开展的儿童服务很少,社区事物也缺少儿童参与。此外该社区没有按照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建立“儿童之家”。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联动环卫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定期清理社区卫生死角,改善社区卫生环境,与妇联合作建设社区“儿童之家”,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活动场所;面向社区中的儿童和家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通过成立“儿童议事会”,鼓励儿童为社区事物建言献策。在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下。D社区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目标初步实现。
问题:
1.分析本案例中社区需求的类型。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答案解析】
1、分析本案例中社区需求的类型。
(1)感觉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
(2)表达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如申请服务、排队等候服务等。
(3)规范性需求。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求。
(4)比较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要让全体社区居民了解,干净的饮用水和卫生的社区环境是儿童和其他所有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需要得到不遗余力的解决和保障。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要让全体社区居民了解,安全、益智的游戏和娱乐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要让全体社区居民了解,家庭和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希望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就必须保障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一对爱护儿童并有正确育儿理念和方法的父母。儿童友好需要从家庭做起,包括为儿童的父母提供育儿指导,为儿童的家庭提供排忧解难服务,为儿童提供保护服务。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要让全体社区居民了解,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童年是他们成年的基础,要在他们童年时,通过社区参与了解社区和社会,学会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4.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某企业试用期职工小张收入不高,家庭也比较困难,前段时间小张突发疾病入院治疗,发现企业没有给自己办理社会保险,医疗费用无法报销,这让他感到经济压力很大。小张与企业部门经理沟通,要求企业为他补办社会保险并补偿医疗费,但多次交涉未果。为此,小张情绪失控,扬言如果不能解决,就要采取过激行为。
企业,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对小张进行了危机介入,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宣泄负面情绪,使其逐渐恢复平静,联系慈善组织,为他提供物质帮助,减轻其家庭负担,引导他聚焦紧迫性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教导他理性表达诉求及合法维护权益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始终重视恢复和增强小张自主,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协助企业分析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落实劳动保障监察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配合工会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推动企业完善用工制度,在社会工作者的协调下,企业为小张办理并补缴了社会保险,赔偿了因此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问题: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哪些危机介入的技巧?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哪些企业社会工作服务?
【答案解析】
一,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哪些危机介入的技巧?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因为危机出现之前服务对象拥有满意的社会功能,所以危机介人要针对危机出现时的机制失灵问题,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应对问题的能力以解除危机。
2、帮助服务对象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其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瞄准服务对象当前需要。介人目标要现实,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
4、担任教导角色。包括告诉服务对象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就可以结束介人行动。
二,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哪些企业社会工作服务?
职业生涯规划、职工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职工素质提升(合法权利维护增权、参与职业教育、激励职工工作)、安全与健康(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受伤员工提供援助、争取补偿、社区康复)、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工作生活平衡、劳动关系协调、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群体关怀、履行社会责任。
5.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某乡镇社工站,在对低保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开展评估时发现:有的救助对象对政策存在误解,有时会因此和基层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在获得救助后,一些低保家庭仍存在一定的经济困难。有时会通过越级上访的方式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部分低保家庭与亲友关系疏远,与邻里也很少往来:当地的社会组织较少开展针对低保家庭的服务;该乡与辖区内一些企业达成了社会救助合作意向,但一直没有开展活动。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从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丰富社会支持网络的成员构成、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等三个途径开展低保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
要求:依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设计低保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服务方案,只需列出理论假设、服务目标、服务内容。
答案解析
理论要点: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基本假设
(1)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合作,并且依赖他人从而获得协助。
(2)人的一生中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
(3)人们在遭遇一些事件时,需要自身资源以及外部资源的支持。
(4)当人们遭遇事件处于压力之下时,社会支持网络能缓解负面的压力。
(5)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
(6)社会中的困难群体需要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支持功能。
二、服务方案
(一)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
目标:
1、强化救助对象的支持网络;
2、使救助对象熟悉政府政策;
3、持续开展物质帮扶与精神帮助,避免救助对象返贫;
4、为救助对象增能赋权,提高造血能力。
实施策略:
1、通过资源链接,帮助救助对象搭建救助支持网络;
2、通过开展宣教,协助救助对象了解与掌握政策;
3、通过可持续性的救助帮扶,使救助对象彻底摆脱贫困;
4、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发展生产等方式,提高救助对象自身能力。
(二)丰富社会支持网络的成员构成
目标:
1、改善救助对象与亲友的关系;
2、促进邻里互动;
3、发动当地社会组织开展针对低保对象的服务;
4、积极推动辖区企业开展救助服务。
实施策略:
1、通过家庭辅导等方式,拉近救助对象与亲友的关系;
2、开展社区邻里市集、开展社区邻里活动,促进邻里互动;
3、通过政府招投标等方式,促进当地社会组织积极开展针对低保救助对象的服务;
4、通过政策倡导,政府引领,积极推动辖区企业开展救助服务。
(三)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
目标:
1、让社会支持网络积极发挥物质援助的功能;
2、情感慰藉的功能;
3、积极发挥心理疏导的功能;
4、推动社会支持网络发挥关系支持的功能。
实施策略:
1、从强化网络效益的角度,帮助救助对象个体获得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切实帮扶;
2、在社区层面,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促进社区整体增能;
3、社会层面,透过企业、社会组织等专业机构发挥组织的影响;
4、政府层面,参与政策倡导,推动利好政策落地。
【社工证历年考试真题】相关文章:
导游证考试历年真题(精选10套)11-08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07-03
导游证历年真题卷子(精选8套)11-08
高级导游考试历年真题(精选8套)11-08
医梦园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10-13
六级考试历年真题作文10-13
考研英语历年真题09-20
六级考试历年真题作文范文09-24
历年英语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