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一字扣一分的积极意义

时间:2023-04-30 10:26:18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错一字扣一分的积极意义

错一字扣一分的积极意义

今年(2008年)的高考语文大纲有一个小小的调整,就是作文写作中,每错一个字扣一分,相同的错别字不重复扣分。

仔细想想,其实这和原来的做法只有小小的不同。原来作文考试中也是如此,只是三个字扣一分,扣满三分为止。现在每字一分,又上不封顶,错多少字扣多少分,假如不重复地错了60个字,整篇文章就肯定是零分了。

于是这一调整引起了大家的议论,网上和报纸上常能见到不同的意见,理由虽有不同,但似乎反对的多,赞成的少。然而这一修改真的不足取吗?笔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首先,表明国家开始重新重视汉语基础的教育。

一个民族的文字是承载文明的基础,如果在最基础的文字上就写法多样,错误百出,怎能让它承担起传承文明的责任?目前国家的语文基础教育中,对汉字的识认和书写似乎并没有阶段性的严格要求,如小学和初中毕业分别要认识哪些汉字,会书写那些汉字,尚不十分明确,直接导致学生识记不牢,基础不稳。我建议,小学毕业时,要准确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初中毕业要准确认识1000次常用汉字,至于会书写哪些,我想至少在初中毕业时要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到高中毕业,要正确书写1000次常用汉字。目标明确了,才能打好文字基础;打好了文字基础,才有利于保持汉语的地位,才能靠它来传承文明。同时,由于英语等外国语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中长期处于畸形的高位,对汉语基础教育也造成了重大的压制。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从基础做起,重新努力,恢复我们汉语应有的地位。

其次,是对目下滥用文字的修正。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重,网络成为获取信息和互相交流的新平台,这本是好事。然而在交际中,不少人从最初的无意识打错某些字到后来有意犯错,再到现在的无所谓写对写错,只要对方理解甚至只要自己理解就行,种种现象使汉语最基础的汉字和词语的准确性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而这些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中不断出现汉字的书写错误。

因此,作为教育指挥棒的高考,不能不自觉承担起责任来。虽然对现阶段的学生或许不很公平,但是振兴汉字总得有人付出代价。与其慢慢行动,不如当机立断。拯救汉语,现在也应该是个恰当的时机了。

其实这一变化对高考考生作文得分影响不大。在08年之前的高考实际中,错别字表面上确实只是扣除3分,但是实际扣分远不止此。高考评卷是按照等级给分的,错别字太多的作文,早已反映了该考生语文基础存在极大缺陷。不会准确使用汉字的人,本身就算有很强的语文天赋,表达能力很好,但是语言基础限制了自己的表达,因此这类作文得分本身就不可能很高,常被阅卷教师放在低下的等级中评分的。而每降低一个作文等级,实际上已经扣除了很多的分数(一个等级不止10分),再扣除3分,作文得分早就惨不忍睹了。因此,对这类基础极差的考生也不过是再多降低一点分数而已;而语文基础好又有写作能力的考生,哪会错字连篇呢?考纲作此规定,不过是提醒考生要重视语文基础,规范使用汉语罢了,对得分并没有实质的影响。

其实在实际的操作中,这种评分也会有相当的困难。语文作文评卷本身任务重,难度大,拿湖北07年高考语文阅卷来说,参加作文评卷的的教师只有600人上下,当年湖北的考生为48万,采用网上评卷,一份试卷要经过两位教师评定,相当于有96万份。而阅卷时间又只有15天左右,每天8小时。今年考生没有减少,考试院也不可能大量增加阅卷教师,无限延长阅卷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谁有时间会给考生一个个数出错别字再一一扣分的呢?

因此,我认为,考纲的这种变化只是一种导向,引导我们将基础教育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也引导我们尊重本民族的语文,用好本民族的语言,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和富强的有力的文化支撑。(20080813)

【错一字扣一分的积极意义】相关文章:

错一字扣一分,小变化能否成就大气候05-01

道家思想的积极意义04-29

平安扣散文11-27

钉扣记作文09-16

扣纽扣作文08-18

扣三丝作文11-28

扣准LTE脉络04-27

董仲舒君权天授说的积极意义04-12

十一字生意对联01-18

《金色的扣花》续写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