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抄袭之风愈演愈烈折射出教育缺失
前不久,本市中学生作文竞赛爆出一条令人痛心的消息:在初赛814篇学生作文中,属于抄袭的文章竟然多达108篇,占总数的13.3%。
据了解,作文抄袭并非仅涉及此一家赛事。阅卷组成员透露,每年中考、高考都能发现抄袭作文,部分文章连细节也抄得一模一样。作文抄袭之风为何愈演愈烈?又折射出什么?
功利教育渗透作文教学
作文讲情真意切、讲独特思想,但是部分学生反映,平日功课太多,根本无暇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也没有时间沉淀思想,因此,写作文往往无从下笔,只好去抄了。一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说,班上不少同学都有过抄袭作文的经历,“一开始只是一句两句地引用,到最后就是大段大段直接‘搬’上去。”
特级校长杨明华指出,当抄袭变成“群体行为”,应当引起特别重视。这和部分老师的应试引导有关,是功利教育产生的不良后果。
作文在考试中分值很高,为了确保高分,不少老师想出很多“策略”。如“题海战术”,20天寒假时间内交出10篇作文;还有“同一作文题写四遍”,学生写到最后“无话可说”,只好瞎编乱造,或者一抄了事。有的老师将一些优秀作文分门别类,让学生死背硬记以备不时之需,并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结果是一些学生写“人间真情”,就写妈妈抱病照顾自己;写“感恩”就是去敬老院。“机械操练,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当然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了”。
社会浮躁之风影响学生
华东师大教科院副院长、博导吴刚教授认为,作文抄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浮躁的社会舆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前几年,有人在某网站贴出文章,揭发某篇高考满分作文为抄袭之作,请求剥夺该生的入学资格。哪知网友舆论大都倒向抄袭的学生,“抄了就抄了,难不成还得断送一个年轻人的大好前途?”、“见怪不怪了,不要小题大做”。
社会风气浮躁,功利化价值取向流行,孩子身处其中,难免受影响。竹园中学校长王学军认为,目前多数学校只看重教师教学技能,对教师考察多以学生分数为标准,教师也希望学生立竿见影考出好分数;家长也很浮躁,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在指导他们辨别社会潮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则不愿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导致不少孩子缺乏对社会不同人群的认知,缺少社会交往,很少面对人际冲突等情境,无法有感而发,久而久之,自然无东西可写。
教知识更要教做人
“做文章与做人一样,容不得投机取巧。”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指出,要让学生明白体味“文如其人”的内涵,做文章也是锤炼人的过程。
盛雅萍举了两个例子。一次,大同老校长杨明华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一名高中生看见一位老人上车后,闭起眼睛,佯装睡觉,当他请求学生让座时,学生继续沉默。“试想,这种缺乏责任感和关怀心的学生,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感人文章么?”还有一个例子是,学校民乐团赴德国参演,在主办方事先未通知的情况下,突然演奏厅内响起了中国国歌,几名中国高中生当即起立大声唱起国歌,有的当场落泪。回国之后,有的学生将这一幕写在作文里,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教育专家指出,教学生做文章,老师还需发挥智慧,从学生情感出发,引导其学会感知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