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武传人物形象分析
《汉书·李广苏建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苏武传人物形象分析,供大家参考。
分析
《苏武传》记述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苦处境和他卓绝的节操,生动 地刻画出一个古代忠君爱国的典型人物,为后世所颂扬传唱,而苏武 牧羊的故事也家喻户晓。 首先,我们可以从《苏武传》中看出苏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 高尚的民族气节。当单于使卫律劝降时,苏武说: “屈节辱命,虽生, 何面目以归汉?”遂引刀自刺。苏武以他的举动表明他忠于汉朝绝不 变节的决心。 而又有
谁会有他那份坚定的忠君爱国之心呢?连李陵这 样的将领都劝他投降,苏武也不为所动,表明心志说: “臣事君,犹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 在私底下,在无人处,苏武也一如既往的坚定他的爱国心。当他 听李陵说汉武帝驾崩时, “南乡号哭,呕血。旦夕临,数月。 ”无论在 何时何地,苏武的忠君爱国之心都得到体现。 反观那副中郎将张胜在卫律举剑威胁的时候,立刻请降。张胜这 副贪生怕死的嘴脸, 如何与苏武面对生命威胁时的巍然不动相比呢? 到最后, 连卫律都清楚地知道苏武的满腔爱国心, 知道他绝不会投降。 敌方单于对他的种种刁难也只是因为佩服他的气节而生出爱才之心。 从敌方的表现中,更能看出苏武坚定高尚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 其次,苏武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在面对叛国者卫律的劝降 之语时,苏武痛骂卫律“不顾恩义,叛主背亲” 。然而,在他面对同 僚李陵的劝降时,他知道李陵的投降是事出有因。虽然李陵因个人恩 怨而不顾大义,苏武也只是说: “愿复勿再言。 ”对李陵充满理解和耐心。 最后,苏武还是一个坚韧不屈、意志坚定顽强、不畏艰难困苦的 人,人格高尚。天下大雪,单于不给苏武食物时,苏武“卧雪与毡毛 并咽之” ,数日都不死。单于没有办法,又不忍杀他,把他流放到北 海无人处,对他提出种种刁难,并且连唯一的财务都被偷走时,苏武 仍坚持下来。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从壮年到满头白发,都没改变他的初 心,至始至终都坚定他的爱国信念。这样难能可贵的爱国者,这样坚 韧的人,值得被名流青史,为后世所颂扬。
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苏武是西汉大臣。他出使匈奴,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谋反者的首领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私下支持他们的行动。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虞常曾对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可见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爱国。
缑王原是归附汉朝的匈奴贵族,他重新陷没匈奴中是因为汉武帝派他随浞野侯赵破奴去接应左大都尉。左大都尉是匈奴贵人,他企图刺杀单于降汉。单于及时粉碎了这一阴谋,并发兵俘获了赵破奴的军队。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缑王的思想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仍然重复上一次的冒险行动,结果兵败被杀,虞常被生擒。事态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汉朝的使臣。苏武遇到了一道事先没有想到的难题,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苏武在解决这道难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他的光辉形象。
作者简介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少善属文,因续作其父班彪《史记后传》,为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经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任兰台令史,转为郎,典校秘书,成《汉书》。后从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得罪,班固亦受牵连,下狱死。有集十七卷,已佚,明人辑有《班兰台集》。
【苏武传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06-18
高考大纲分析02-03
甄嬛传影评11-17
秘书就业前景分析03-22
名人传贝多芬的故事03-20
幼儿情绪管理的观察分析03-23
分析化学实验总结03-25
数学试卷分析(精选13篇)02-19
八上期末语文试卷分析03-22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