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一周小结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5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导语:本文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精心编辑的大班下学期一周小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大班下学期一周小结

  转眼间,我们带的大一班即将脱离幼儿园的母体,到更具有挑战意义的小学去继续他们的人生。在这6个月里,我们目睹着孩子们渐渐从稚嫩到成熟,从羞涩到自信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有许多的感触:孩子们将来的路将靠他们自己用智慧去探索,用心去感悟,用情去欣赏一路的风景。我们教师只要能做到:成为他们人生的一段“指路灯”,让他们走起来能信心满满、明辨方向就足以。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尝试,抛砖引玉:

  1、利用一日在园生活,寻找孩子的发展基点。

  2、在教学活动中做到预设有度,生成有道,提升发展孩子的经验。

  3、活用观察记录,及时对实践内容进行反思。

  4、协调运用家长资源,做到支持适宜有利有度。

  一、利用一日在园生活,寻找孩子的发展基点——责任感。

  到了大班下学期,面临走向小学的门槛,孩子的责任意识的培养问题渐渐浮出了水面:许多的行为习惯、道德准则都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事物、对他们负责而建立的。如果孩子还不懂得责任是什么,谈何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以责任意识作为本学期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的基点。

  ——建立“小组长”机制,给予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以往,我们经常会让能力强的孩子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担当临时管理者的角色。我们两个老师认为,应该给每个孩子机会,也许他们做的不够完美,但是,一个小小的机会会激发他们做得更出色。所以我们根据大班年龄的特点,以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本学期的首要任务。(引用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教子的事例)

  我们班级的值日生为周轮流制而小组长是日轮流制,每天升旗仪式都让小组长参与,这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在班级群体中的价值和归属感。象张宜敏有段时间正好感冒,可是因为这段时间内正好她轮着做值日生,她还吵着来园。家长来找我们寻求帮助,虽然我们作了调整,让她隔周参与其他组的组长,但从这点来看,孩子因为找到了归属,找到了在集体中的价值,所以这种价值感促使他们的责任意识萌芽,促使她即使生病也念着班级的那份责任,我感觉这是帮助孩子走向社会承担更艰巨责任的一个很小但是也非常好的一个开始。

  ——通过自然角的栽培竞赛,提高责任意识。

  我们班级的自然角,是一个孩子日常活动频繁的角落,在这个角落中,孩子都有自己的花盆,里面有颗需要每天去照顾的小豆子。孩子不仅要去关心它,更要去照顾它,还要每天记录豆子的发芽状况。开放式的记录,让孩子能看到别人的进度的同时,有了比较。这样从隐性来提高孩子的责任意识:为什么别人的小豆子能长高,而我怎么就发不出来呢?我们还煽风点火,隔周举行一次大评比“小豆子奥运会”,孩子们把长得最快,最粗壮的小苗苗列为“小豆子冠军” 评选出冠军苗苗的主人为“最佳教练”。通过竞赛和鼓励的形式,孩子从对自然角不闻不问到关心呵护,甚至有些孩子把家里种花的肥料也带来了,播撒在花盆中,还为别人也撒点。从自己要得第一过渡到关心所有的小花小草到关心他人的感受,孩子们不仅在幼儿园中受到成人关爱,更体验到关爱他人所感受的幸福,这种奉献关爱的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慢慢扎根,如同他们照顾的小苗苗正不断长大。

  二、在教学活动中做到预设有度,生成有道,提升发展孩子的经验。

  自从开展了“以文激情”园本课程研讨活动以来,我们班级通过在文学背景下的整合活动,结合大班孩子好问、好强、好探究的年龄特点,组织了许多文学背景下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倾听、欣赏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和回应不仅是挑战孩子更是挑战教师的教育策略,所以在这些上面我们做了些尝试。

  1、 预设有度

  当一个文学活动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思维的定势是:“挖透”,字里行间,我们都喜欢手把手来做提问。这样显然对大班孩子自由跳动的思维形态是有害而无益的。大班的活动预设应更具有开放性。

  针对大班孩子喜闻乐见的开放形式,我们通过“浦东浦西手拉手”这个活动展开。我们预设了这样一个故事:爷爷到浦东去喝喜酒,却对上海的新的交通路线没有了方向。预设的教学方向是:引领孩子自己通过寻找交通地图来为爷爷找到去浦东的路线。我们对孩子经验的预设是:已经去过浦东陆家嘴,乘过轨道交通、轮渡……这些直观经验能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活动内容,所以我们大胆放手,设计了这样一篇教案:

  l 在经验的积累上注重感官——全方位的感官(看、听、说、记录)经验的收集。

  l 在学习空间上,除了在教室里寻找地图上的过江路线,还有真实经验的反哺,思维的空间上拓宽促使孩子操作的兴趣提升。

  l 在教学内容上,因为孩子在“我的家乡在上海”这个主题活动积累的经验,孩子已经沉浸在这个主题中,他们经验的积累已经能胜任这个环节(通过两课时的《轨道交通》、区角活动《地图的秘密》等活动的进行我已发现,孩子对地图上的轨道交通路线和地图的图例已经有了认识),并发现孩子不满足。所以,选定了这个活动内容,扩大地图探索的领域,从单一的轨道路线,拓展到多条交通路线:轮渡、隧道、大桥等等。让孩子操作的面更广,更大更有挑战意义。

  l 教学评价的开放:评价方式除了幼儿与教师的评价(预设的答案)、幼儿对自己伙伴间的评价(合作效果),还有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记录)。评价的指向:路线数目、记录方式、合作方式、现场问题的调空(孩子突发问题的解决)。多种方式多种应对方案。

  l 教学方式的开放:谈话、竞赛、操作多种方式的融合。采取孩子和孩子、孩子和教师、教师和孩子之间质疑、对话的互动方式,大量利用开放式的提问: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你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等,帮助孩子拓展思维,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预设,对重点疑点难点进行预设,以预设辅助的提问方式为主,推动孩子思考的深入,而并非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从这些开放式的预设入手,孩子能在活动背景之下宽松又有的放矢地展开探索,活而不乱,轻松又不肤浅,有张有弛。果然,孩子的表达表现很精彩,现场气氛很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生成有道

  有时我们看重的是孩子在一般状态下,原始的生成活动。其实,我认为,没有一个生成是没有原因、纯粹原始的冲动,其背后都有经验的支撑,兴趣的引起,都有一定的理由,到了大班,孩子的思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质量的生成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提高。生成为预设提供了来源,所以,我们注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培养,提高他们生成内容的质量(举例:爬山:在平地上往山上爬会发现自己面前的山是最高的,可是爬上了山顶却发现,还有比自己所爬的山更高的山顶),我们班级从托班到现在,已经爬过了无数的山顶,所以,孩子的生成质量需要不断的提升才能满足集体活动的需要。下面是我们所做的一些努力:

  1、 示范批判性思维

  幼儿观察成人的批判性思维时,他们更可能会认为,批判性思维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活动。实践中我们经常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实地演习,如:春天下雨好不好?有很多孩子说:“春天下雨很好”,可是我却示范了一个相反的例子:“春天下雨都是好的呀?我怎么觉得春天下雨也很麻烦呢?”果然,还有许多孩子和我的提法不谋而合,于是孩子们就自发分成了两派,有的孩子说:“春雨让小花小草能喝够水”之类的正方,有的孩子却说:“春雨把马路都打湿了,骑车的人很容易滑倒”之类的反方,生成的话题不局限于一个方向,而是真正激发了孩子畅所欲言的表达。至此后,每次孩子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都会考虑:是不是真的这么好?是不是真的这么坏?有了辨证的逻辑思维,孩子的生成的点就多了,思维的面就打开了。

  2、 抛出两难的故事素材,促进幼儿辩论。

  两难的故事,现在真的不好找,但是如果这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的生成还真的五花八门。例如,故事《小猴卖水果》,故事叙述了一只小猴开了水果店,顾客来买都要问“这个甜不甜呢?”小猴为了给顾客一个满意的答案,就把客人要买的水果都咬一口尝,结果客人都生气的走了,孩子们开始都说:“小猴不好,气跑了顾客”,可是后来我问:“小猴是为自己去尝那些水果的么?”孩子们说不是,“怎样才能知道这水果好吃不好吃呢?”孩子们开始为难了“水果外面好看,不知道里面好吃不好吃,怎么办呢?”“如果不知道好吃与否,就卖给客人不就欺骗顾客了么?”“如果好苹果和坏苹果不小心混在一起,那不就分不清了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们想着解决的方法,有的说:做个甜味测试的机器,有的说看苹果的颜色,闻苹果的味道,有的说苹果用价钱区分开来,好的用贵的价格,坏的用便宜的价格……

  这些问题,让我也很吃惊,想不到孩子的思维这么多面,正是这样的文学作品赋予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3、 提供一物多用的玩具和场所,提供生成的空间。

  一物多用,让孩子在操作中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玩中学”为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提供了“实习场”。

  在我们走廊上,即有地板上的迷宫《逃家小兔》,又有墙面上的迷宫图,两中迷宫不同的玩法,一种是走,一种是走外加测量,两种途径供幼儿选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生成了自己的玩法。他们为了测量迷宫的长短,把橡皮泥作为固定的点,把橡皮泥按照迷宫的路径一个个摆下来,然后再用麻绳固定在橡皮泥上,等全部都固定好了,他们把麻绳剪断,然后依着放在直尺上测量并进行记录。孩子生成的新办法,被带到了数活动中,他们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了迷宫书上的路径,真是为测量活动提供了良好经验来源。

  三、活用观察记录,及时对实践内容进行反思。

  观察记录的方式,我们从原来的混谈到现在抓住视点,抓住关键谈,让观察记录活了起来。自从参与了“探究性整合活动课程”导学班后,我先后以系列的方式记录了孩子从游戏到教学等多方面的观察,《跨栏高手》、《一个区角的成长故事》、《转陀螺》、《自制棋谱》等记录,通过背景介绍、重点提示、现场记录、分析反思这几方面,让自己一目了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四、协调运用家长资源,做到支持适宜有利有度。

  对于大班的家长,我们以往总是形容“摔破罐子”,尤其是最后一个学期,家长带着要离开了,“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教师布置的班级任务。可是,在我们班,家长的支持可以说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有利有度”体现在了协调上。

  有利——

  例如针对大班家长关心的入学问题,我们班级不仅通过讲座、家长会形式向家长提供孩子入学前需要准备的信息,更通过书面通知、短信、电话及时通知家长,不让家长错失孩子入学的机会。家长对我们的工作十分的肯定。

  有度——

  家长对我们的支持都十分认可,但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的任何举动都该有度,对每个孩子做到公平。到了大班下学期,孩子因为面临离园,心情都很浮躁,但是日常工作的质量一点都不能降低,所以,我们都一视同仁,对每个孩子都给予适当关注,毕业前夕,我们收到了孩子们家长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这和我们学校的团体氛围密不可分。

  综观今年的2个学期,我们顺利把孩子送出了幼儿园,送走了一批,我们又将迎来新的一批,我们还是会踏踏实实干下去。

  

  大班下学期一周小结

  这一周格外漫长,原因之一是因这周连续上了八天的班,而身体早已适应了五天工作制;原因之二是感觉班主任工作很累。班里的小事不断,如 S 丢失了五十元和餐卡, P 借的地球仪被几个男生弄坏(已偿还), L 在教室里与 G 的玩笑开过了头,几乎一天一件事,班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开学一个月多了,课堂秩序仍然不好,与十二班比较,课堂上不知如何听课的学生较多,用有的老师说是没有进入状态。课间纪律较差,课前几分钟有的学生不能作好上课准备。星期五我观察了一天,感到学生状态不理想,后几周我要重点抓这件事。

  附近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好于我的班,这一周母亲接送孩子,我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管理上,每天早来晚走,仍然感到管理好这届学生之难,班里的调皮学生比较多,总感觉自己摸不清班级的脉搏,或者说想不出良策使班级尽快形成好的学风。每天不停地琢磨着这群学生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大脑却有点昏昏沉沉的,晚上回家倒头就睡。早上也懒得晨练,半个月不跑步的结果是腰有时隐隐作疼,看来晨练还要坚持下去。

  班里存在的问题很明显,但进步也是有的,如课间操的质量有所进步。卫生委员比较负责,因打扫卫生而迟到的现象减少了。

  想用班规来管理班级,因杂七杂八的事一周来仍然没有制订出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下周要尽快。

  这两天上网向有经验的班主任们学习治班艺术。欣赏的一句话是:遇强则强。不希望自己被学生打倒。

[大班下学期一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