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些准高三生已走上2013年高考的备考之路,还有一些学生无法从高一高二“边玩边学”的状态中走出来,更对高三暑期复习无从下手。那么,准高三生暑期要如何复习呢?
北京市第四中学老师肖勇认为,暑期是高三关键过渡时期,高三的第一轮复习是从高一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第一轮 “复习”阶段就会变成“回忆”阶段,别人用来“巩固”的时间,他们却用来“补漏”。所以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高三的复习。因此,利用暑期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尤为重要。
充分运用教材
很多学生在落实基础知识时会有很多自己的方法,但往往忽视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教材。 教材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本源,还是考试命题的基础。历年高考都强调以课本为依据。
准高三生在暑期的基础知识复习中,学会运用教材尤为关键。首先是收集、整理教材。把高一高二的教材收集起来,并按不同科目和学期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复习时查阅。其次是阅读教材。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除阅读正文外,学生要特别留意教材中的小字或加粗部分,包括书中的材料、注释、引言、目录和各章小结都要全面阅读,不留死角。文科的教材要特别关注地图和图片,理科教材要特别注意公式等。
此外,准高三生还要学会抓住基础知识的关键和重点。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学生要想在高三暑期落实好基础知识,有效地运用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知识体系
暑假期间,准高三生要学会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这个环节一般分两部分。一是对不同科目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基础归纳。以语文复习为例,可以按语文的题型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类型、文学常识、文言文整合等都属于基础归纳。二是重点归纳。将不同科目的重点难点,或是自己经常错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详细的梳理和排序,便于在高三时进行重点复习。牢固把握知识点,并将分散的知识有序整合,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是进一步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
仅把所学知识点归类整理是不够的,将不同的知识点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很重要 高中历史。以数学复习为例,考生可以梳理好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画知识的框架图,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以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理性认识。
提醒注意的是,准高三生一定要在整合知识点的同时落实知识点,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整合笔记和教学课件
高三的学习主要是对高一高二知识的规整和复习。准高三生利用暑假将过去两年积累的笔记和教学课件进行系统的整合和补充是有必要的。第一是整合。将笔记本和教学课件收集到一起,把不同学期的不同科目的笔记分类放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以便日后复习查阅。电子教学课件可新建不同名称的文件夹,分类放好,再将不同课件重命名为相同格式,以便查阅。第二是补充。高一高二的笔记难免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翻阅笔记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也是查缺补漏的好方法。在补充笔记中的不足时,学生可以借助课本或课外辅导书,在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旁边做好标记,这样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除此之外,高一高二所学的部分知识不在高考的考试范围内,所以准高三生在整合笔记和课件的同时,可以结合今年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将不同知识点的掌握层次标记出来,以提高复习效率。
学算高三时间账:在合适的时间做对的事
赢在高考:要看最重要的那本书
高考,就好像一个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本。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要想着别的书。只有读完一本之后,才能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高三时间有限,但我们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试卷。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
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所以我们的对策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代、、数学、物理、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赢在高考:要做最适合的题
我曾经算过一笔高三学习的时间账:同样的题目,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在一个小时里面做12道,而有些差的同学则只能做6道,于是产生了巨大的效率差异。而对于一些难题,很多人可能想一天也没有什么结果,这就会产生更加惊人的效率浪费。
然而,“好奇害死猫”,学生总是有挑战高难度题的冲动,我只想说,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会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
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同样,用做题的思想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裨益。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时候制定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学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看物理的时间又到了……一天下来忙了个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一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总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说,计划应该定得适度地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完成了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地提高标准,才可以真正高效地利用时间。
赢在高考: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对的事
在24小时里,我们的心情、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相契合,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
对于那些需要大量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一般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的那顿火锅呢。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被其他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再回到书桌前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包括父母推门送水果加衣服视察“学情”)。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 高中数学,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又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是什么就上课了。
赢在高考:要知道自己不是不用休息的超人
美军的陆军守则里面有这么一条:“记住,你不是超人。”意在警告那些年轻的陆军士兵 “孤胆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在学习中,每个人也都要明白:“你不是超人”,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长时间超限度地学习会将你击倒。
我曾算过拼命地挤时间能多挤出来50%的时间。但是这50%的时间实际上是有水分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5个小时,是不可能与休息得好的5个小时的时间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
在我自己的高三学习阶段,我总保留着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可能跟我个人比较贪睡有关。但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吃不消的。
[高考指南:准高三生暑期如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