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是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我们看看下面关于康德对近代教育的影响吧!
康德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一、康德重视教育目的及价值
康德受卢梭自然教育观的影响较大,认为“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成其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人性的崇高和人类的伟大也成于“教育”――培养成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故而《论教育学》开篇就指出“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规训或训戒把动物性转变为人性等”,指出教育的目在于使用自然教育法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将人育之为“人”。从这点出发,康德特别注重对儿童早期教育,即从襁褓中就应开始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这将直接影响孩子随后的发展。在教育目的上,康德主张:首先,对心灵各种能力的一般培养。它与对个别能力相区别,它与技能和完善有关。其次,对心灵各种能力的个别培养。这是指对认知、感官、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及机智等能力的培养。康德认为最高的教育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具有完善的道德品质。
二、康德对不同阶段孩子的教育内容进行了论述
康德首先指出教育指的是保育、规训及塑造在内的一切教导。人要依次经历婴儿、儿童和学生这几个成长阶段。还指出“天意希望人自己从自身中把善产生出来,因此对人说‘到世界中去吧,我已经给你配备了达至“善”的所有禀赋,现在要由你自己把它实现出来,因此你能否幸福就取决你自己了’。”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康德教育观的核心就是围绕自然教育而展开的。他论述了孩子的哭声及摇篮的利弊,指出哭喊是孩子本能发出来的,对孩子是有益的,大人如果一听到孩子哭声就立刻过来看护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这也通常是孩子学坏的开始,因为孩子会发现他只要哭喊就可以得到一切时,他就会一再地以哭喊为手段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如果人们对其置若罔闻,他们最终就会停止哭喊,因为没有哪种被造物会做无用功,否则人们总会让孩子养成习惯,总是渴望别人来满足自己的一切任性要求。而在这以后再要对其意志驯服就太难了,而要满足孩子小时候所有的任性要求就会败坏其心志和道德。故而当孩子想靠哭喊来迫使大人做什么时,可以对其不予理睬。然而,人们不能总是回绝儿童的所有请求,他友好的要求的东西,只要对他有益,就应该给他,这样孩子就能习惯于坦率表达想法,而不会以哭喊扰人,而每个人反过来也都会友好的对他。人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知道通过哭喊达不到目的,他就能变得坦率而不鲁莽,谨慎但不畏缩。
他还指出让孩子学步最好不是使用牵引带,而是使其自己在地上来回爬行。工具只会毁掉天然的能力。他指出孩子从不会摔得很重,只会学会更好地掌握平衡,以免再次摔倒受伤。孩子最容易上瘾,因此要让他们远离刺激性东西,如烧酒、饮料等。然而,让孩子接触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他们是很有好处的,孩子会较早学会适应或进行适当的改变来使自己更好的适应。处于现今独生子女占多数的现状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身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出生到三岁左右进幼儿园,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皇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一哭所有人都围上去哄,孩子想要的东西只要不给马上就躺在地上哭,目前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具有什么品性质确实是个大问号,令人堪忧。同时,有的孩子从小就挑食,家长更是哄着、骗着让心肝宝贝吃饭,熟不知“食欲应该是活动或劳动的结果”。我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不可以、什么东西不可以要,从小教育子女,即保育、规训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教导,父母去除不好的东西,提供一个很好前提,然后,在这一前提下接受他人的指导,有效地行动,肩负起培养子女的责任。
三、康德重视道德教育
康德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的道德教育,他指出如果要确立道德,就一定不能靠惩罚。道德是及其神圣的东西,人们不能把他降格到规训的层次上。道德性的培养就是为了塑造品格,人们要学会在被拒绝后得不到满足的匮乏。如果自己是恶的,就要让自己变得有道德――这就是人应该做的。规训决不能是奴役性的,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认识事物、明白道理。他指出儿童说谎时一定不要惩罚他,而要让他面对轻蔑,并且告诉他人们将来回不信任他。如儿童做了坏事大人就要惩罚,做了好事就应表扬,就会使他为了得到好处而做好事。往后,在他进入一个并无这种奖惩的环境就会变得只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善还是恶。除了说谎这样的事情外,父母绝不要对孩子谈羞耻,这样他们就会终生牢记羞耻是与撒谎联系在一起的,而如果是不停地感到羞愧,就会产生一种此后无法改变的畏缩心态。同时,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知识讲解及培养他们仁爱之心,向他们指出,他们有必要给自己每天做一个总结。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诚信、尊严、对他人的义务等,完善人格,为以后生活奠定基础。
上述内容即康德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康德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部分是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的论述,即使是论道德教育,也是服从于他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即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在这部分内容中,他所表达的教育理念,后来成为支配欧洲教育的基本思想。然而他的文章中也不乏存有争议的观点,例如“人们总是肯定回答孩子们的这种问题:‘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就只会纵容他们的好奇心。让儿童读小说是最不好的,因为读小说会减弱儿童的记忆力。同时,向他人进行陈述小说内容也是很可笑的。看小说只会使他们浮想联翩,幻想不同的环境,坐在那里神游千里却毫无所得。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康德的教育思想,吸取精华为我国现今教育事业所用。
[康德对近代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