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描写历史名人的散文
古代历史名人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历史名人的散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将本色张扬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的张扬。
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光彩:苏轼,那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字,那份足以让每一个沽名钓誉矫情伪饰的文人汗颜的性情。
不错,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最细腻的情感,最伤感的孤独,最无羁的豪放……临风长啸,他心一颤,笔一挥,气一吐,内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
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会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经历。天人永隔的别离,肝肠寸断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细细说讲。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名言,他将灵魂深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不理会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
他的文字并非缺乏装饰与文采,没有清词和丽句,只是他将内容看的高于修饰,就好像他把真我看的高于“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般。不掩饰内心那份“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会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绝唱,又或“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哀怨。他像是一杯茶,略带清苦又暗香萦绕。寂寞被他用笔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他那至性的本色默默张扬。
他将潇洒飘逸的语言服务于思想,他用最华丽的文字去书写最理性、最智慧的篇章。苏轼会用他的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歌赋来向你证明: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胆可以用冲天的豪气去稀释,苦难会在阔大的长江、阔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怀前黯然失色。“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把豪放铺洒,让豁达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他把乐观宣扬,将被贬谪的痛苦蒸发为理性的思索,不让自己迷失在名利场中。“浮游于天地中,放浪于形骸外”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卑微与崇高的思考在一点点诉说,他把自己大彻大悟后的思想向千年古风传达。不用夸张,他把乐观理性的本色在张扬。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质朴,却有一个人将华彩与本色融合得完美无缺。苏轼,用他那清新而又厚重、悲壮、纯正的啸歌引领着碧波澎湃的文字潮流,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雄浑的乐章,在时空的流转中永远都是炫目夺彩、熠熠闪光!
篇二:一世之雄
滔滔的历史长河,浪花淘尽的是多少多风骚人物,陶却的又是如许的霸道霸业。尧舜禹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一个个的名字培养的该是怎么雄伟的盛世宏图,怎样锦绣的丰功伟业。而何谓好汉,何谓袅雄,俱秦始皇是也。
天空一片暗红,空气中洋溢着浓浓的腥味,让人有感窒息,满地的黄沙被鲜血染的猩红,经风一扬,如若血雨,地面之上残骸遍野,他,停止了这样的局面,横扫天下而六国都归于本人脚下,虎视何雄哉。上决浮云,下绝地纪的动作,谁与争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数千年的中心集权统治,数千年的皇权至上。皆为着一个人,皆为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书一令。他确实是一个时代的主宰者,适应了历史的欲望跟请求,使国度由战国纷争的割据凌乱局势走向同一。
直至今天,那秦兵俑阵,那万里长城似还回响着那阵阵金戈,声声铁马。在斑斑血迹的封建王朝史册上,嬴政画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历史功劳彪炳千古,他的奉献,何人能及。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兴许,这些也正是你悲剧的开端,爱抚自己的百姓,作为一个帝王这本是重中之重的'事,可在他那志盈意满的眼中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浪费恣肆,穷极民力,他的残暴决绝至今威慑人心。成败转头空的终局是理固宜然的。
更有其采不死药的愚妄之举:随便听信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山上便有能够永生而免于一死的药,于是便差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初无一果。茫然得使你那抵触与自私的心坎冰凉一片。在现在得悉此种混沌之事之后,后人也只能漠然一笑,或是可怜,或是无言。
赞则赞矣,多识多权更多志。哀则哀矣,怨天怨人更怨己。
纵是盛世繁华,派头生平,抑或铁马冰河,斧斤争鸣,千百年后,也无非云烟一场,惟留下史书上的几片竹简。欢乐也好,潦倒也罢。何谓英雄,何谓袅雄, 具往矣,青山照旧在,夕阳仍然红,而秦,终是一世之雄。
篇三: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曾驻足朝廷为国家效力,他曾与佳妻一起共论“花中君子”,他还曾与朋友一起高谈阔论,吟诗喝酒。但他也曾经历了乌台诗案,几次入狱,险些丢了性命,也曾孤苦伶仃,只身月下,无人陪伴。最幸福的他曾拥有过,最痛苦的他也经历过,如今的他,站在千丈高的赤壁前,对着奔流不息的大江,又有何感慨呢?
性格的孤傲使他少朋寡友,心态的叛逆又使他几遭被贬。他本应该堕落了,折服了,“背绳墨而追曲,竟周容以为度。”杜甫失意,仍旧刻意追求,忠君爱国,韩愈被贬,则悲愁痛苦,无以自持,而他仍处世豁达,毫无灰心丧气之意。屈原是上下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是狂傲不羁:“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他则是旷达自信:“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重重的政治压力下,在饱受苦难折磨之后,他畅游赤壁,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感慨英雄时代的英雄;他步入乡间,沉浸在“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陶醉中,陶醉这自然界中的自然;他回至家中,与爱妻无赏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品质,品质这佳人的“空谷佳人”。
痛苦可以暂时忘却,但不可终生除去。花前月下,良辰美景是虚设,美酒佳肴,清风明月是乌有。没有知音,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时的他,父母已离去,妻子去世已十年,唯一弟弟也已七年未见,只有那一轮明月成了他倾诉的对象。此情此景,有谁不是潸然泪下,看着那圆圆的月亮,端着孤灯思悄然,不由自主问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时的他,企图摆脱虚名浮利,世俗偏见,求得心灵的彻底解放。世事真如一场大梦,人生又有几度新凉,虽遭被贬,虽家人分离,但他的真性情告诉我们“中秋孤光谁与共,把盏凄然北望。”但作者还是心念朝廷,虽处人生的低谷,他并没有满腔积怨,满腔愤懑,而是始终充满希望,凄凉的看一看月亮,看一看北方。
在他的身上,没有了高官,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财富,但在他的笔下却描绘出了大江南北,他是逆境中依然旷达与众不同的人,他是佳境中个性叛逆鹤立鸡群的人,他可以说是宇宙的夹缝间生长的人,他说一代文豪————苏东坡。
篇四:李商隐
在那个百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形容的成语,苏东坡的专情,元缜的薄情,但深情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在如今这个乱花迷人眼的时期,我急切的须要些什么聊做心灵的安抚。于是我想起了李商隐:那个写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为爱断肠的李商隐;那个亿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生钟情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心莫共花挣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幽怨诗人。
“虚负志薄云霄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恐怕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李处在唐朝末年,朝廷破落,牛李党争剧烈,而他与敌党王茂元女儿的联合,无疑成了这为争斗的就义品,从此他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纵使一生从未废弃过为仕途的求索奔走,但早已注定是个落寞的结束。
一首《锦瑟》为李有毕生的写照“一弦一柱思华年”寄托了多少辛酸旧事,这曲枪弹了千遍万遍,而真正理解其中意韵的,恐怕也只有李自己知道了。我们只是无心的过客,只是途经偶尔听到他的弹唱,迫不得已地被或苦涩或美好的弦音拨乱了自己的心绪,而后轻叹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怅惘。”
在他哀婉凄迷的诗,只管悲伤,咱们总能找到一种对生命的淡淡珍重之情。不然如何在月白霜清的.寒夜,独欹高楼,望见一片澄澈的空明时,想起那句“青娥素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十分亮丽华丽,他的诗学极了李贺的奇幻象征伎俩,后来居上而胜于蓝;又承继了杜甫的精严抑扬和李白的浪漫自若。
[描写历史名人的散文]
【描写历史名人的散文】相关文章:
描写母爱的散文10-07
描写初秋的散文09-06
描写父亲的优美散文07-11
名家描写秋天的散文09-19
有关描写草原的散文07-05
关于描写秋天的散文精选10-29
历史名人故事07-16
描写秋天的散文五篇08-04
中华历史名人故事05-21
历史名人与春联的故事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