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构思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在对教材结构、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分析之后,逐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这样的问题。有关作文的教学构思研究,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一、小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构思,英文为planning,又作计划,指行文前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对素材的分类、鉴别,揭示所包含的思想、意念和原理,提炼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旨,按意旨表达的需要选择题材,确定文体,布局谋篇。构思是动笔之前对作文的总体设计和构想。可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构思,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国内外现状
在习作教学研究方面,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国外Taylor认为写作教学应该注重文章的组织、主要观点和重要的支持性细节,而国内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的研究,更侧重于探索写作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是探索以下几个方面:写作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各要素和成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写作能力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写作模型的构建;写作能力的训练研究以及作文测评研究。
(二)研究意义
学生习作状况: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学生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老师难上好作文课,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虽然已有一些教师致力于写作教学的改革,也迈出了较为成功的一步,但其效果和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仍非常缓慢。纵观当前学生的作文,要么中心偏离,写出的作文不符合题目,游离了主题;要么主次不分,该详写的部分不够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却洋洋洒洒写了半篇;要么颠三倒四,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表情达意;要么画蛇添足,当断不断,意尽而言不止,絮絮叨叨,拖泥带水,形成“蛇足”;要么头重脚轻,写作文集中在前面的一二自然段,开头啰啰嗦嗦一大段,切题太慢。因为平时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内容问题很关注,而对习作的结构问题却关注很少,学生在安排段落组织、篇章结构方面有待加强,作文教学大多数还处在无序、无法、无本、少果的状态中。
教师教学现状: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在低年级时积累词语,编写童话是为了激发写作兴趣,发展语言。到了三年级,转向了纪实作文,以细节描写为训练点进行分项的如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重点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构思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四年级起,就要引导学生在作前学会构思,使学生在下笔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一个总体设计。因此,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三、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从四年级起,就要引导学生在作前学会构思,使学生在下笔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一个总本设计。学会构思是学会作文的重要一关,因此从构思入手,根据目前学生习作现状进行创新习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构思,进行创造性地写作。
3、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旨在揭示人如何通过学习、储存知识、提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质。其研究成果对人们理解学习过程、预见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在实践研究中,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文章,借鉴构思方法,在学习中有效构思,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构思作为从生活积累到成形文字的重要桥梁,它在文章的主题立意、材料的裁剪取舍以及布局谋篇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构思要调动写作主体全身的心智感官体验,需要认真酝酿、孕育、建构,特别需要主动性和创造力。
5、晋人刘勰在我国古代集大成的写作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神思”就是构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叶圣陶先生指出:“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文成于思,所以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必须组织”。 一篇文章的构思,是“事前准备”工作。叶先生说:“作文在一个字不曾写之前,整篇文章已经活现在胸中了”,“结尾和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多次强调作文要“想清楚然后写”,并且使之成为习惯。可见,构思的重要性。对于目前教师的作文教学来说,作文构思训练的不足和学生构思的障碍性因素突破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教学实践中,能够把时间花在作文构思教学上的教师可能也不多。因此本课题在充分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揭示作文构思教学对于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四、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习作构思环节的教学策略,建立习作指导课、讲评课的教学模式。
2、学生通过有效构思,进行创造性地习作,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3、教师深入研究,创新习作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1、指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活跃思维,拓展习作构思的研究。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赏析文章,借鉴构思方法的研究。
3、指导学生理思路列提纲,践行习作构思的研究。
4、指导学生互评互议,提升习作构思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是鲤城区实验小学四年7班的学生。
六、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调查访问→提出方案→实践研究→反思总结→提炼物化,形成循环往复的教学行动研究。
(二)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20**年9月—20**年12月):阅读文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用以指导课题实施;掌握学生习作现状,分析问题及原因;思考与对策。
2、实施阶段(20**年1月—20**年5月):通过活动体验活跃思维,拓展习作构思;指导阅读教学,借鉴构思方法;快乐写作实践,进行有效构思;学生互评互议,提升习作构思。
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年6月—20**年8月):归纳总结实验成果,呈现过程性研究资料和老师研究心得及学生作品。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和资料,为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同时借鉴他人研究中的有益成分,增加研究的效果。
2、调查研究法。采取观察、个别访谈、座谈会了解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材料。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在不断地产生问题,不断地调整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课题的研究。
4、比较研究法。,把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进行比较,把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到深入研究的切入点。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把研究过程作为反思过程。
在以上的研究方法上要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献阅读与调查访问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七、小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 理论成果:构建以思维为中心有效构思的习作指导课、讲评课模式,提炼教学策略。
(二)实践成果:
1、教学案例反思、随笔;2、学生作品:构思环节小日记、构思环节心得体会,学生作文;3、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八、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在习作教学研究方面,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国外Taylor认为写作教学应该注重文章的组织、主要观点和重要的支持性细节,而国内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的研究,更侧重于探索写作能力的构成因素。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地域文化,就有不同的学生素质。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吸收和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资料积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计划也即作文构思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构思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过程。文章的构思首先指文章主旨和材料的确定与选择,即写什么;其次指文章的剪裁、切入、详略、开头、结尾、过渡、体式等,即怎么写。大多数学生的构思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确定了主旨和材料之后就匆匆动笔,边写边想,如此难免会写成流水账。其实更主要的构思是第二个层次,而它恰恰被学生忽略了。本课题将通过模仿、对范文图式的分析、作者思路的借鉴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构思训练,使学生在作文心理结构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心理图式,使学生进行有效构思,并能创造性地作文。
(二)创新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叶老指出:“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文成于思,所以叶老强调“作文必须组织”。所以学会构思是学会作文的重要一关。可当前习作教学只重视加工环节,忽视了构思过程的研究。本课题旨在改变习作教学单一的形式,以思维为切入口,通过习作构思环节教学策略的研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构思,并能创造性地作文,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对积累生活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这一观点的重新审视。教师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总是错误地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但是学生在进行了观察之后写不出作文的现象是经常的,很多人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之后却写不出作文是普遍的事实。
对目前常用的写作技法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不少教师是非常相信写作技法的。作文指导课上大谈写作技法,但这种作法却并不能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鲁迅就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说法,但刘勰、曾国藩、姚鼐认为作文是有法的。为什么名人之说相互矛盾,我们认为他们所说的法其实就是一种既似法又不似法的写前构思。因此,创新写作教学,采用对学生构思过程的指导干预进行深入研究。
九、小课题成员及其分工
小课题由吴幼珠一人负责,针对班级情况调查访问、实践研究、总结物化。
[作文教学构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