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经典手抄报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3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学习历史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为大家提供了中国历史经典手抄报,欢迎参考!

  不同凡响的“娃娃皇帝”

  我国历史上的“娃娃皇帝”,大都幼稚无知,凡事全靠大臣们出谋划策。

  但汉昭帝刘弗陵却不同凡响,有眼光,也有主见。刘弗陵八岁就当了皇帝,按 父王汉武帝的遗旨,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共同辅助朝政。上官桀是个有野心的人,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便勾结燕王刘旦,千方百 计打击排斥霍光,阴谋废去昭帝,让燕王登上皇位。

  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完了又把一个校尉调到大将军府里来。

  上官桀认为有机可乘,便假冒燕王的名义上书告发霍光。信上写着:“臣燕王旦上书陛下,听说大将军霍光检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着跟皇宫里一样的车马,又自作主张,私调校尉,显然要阴谋叛乱。我愿意马上进京入宫,保卫陛下,以防不测。”

  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念了又念,然后搁到了一边。上官桀等了多时,不见动静,就到宫里去探问。昭帝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

  第二天,昭帝临朝,大臣们都到齐了,唯独少了霍光。原来他听说燕王告发他,吓得正躲在偏殿里等候处置呢!

  昭帝传谕霍光上殿。霍光摘去帽子,趴在地上,战战兢兢他说:“臣该万死!”

  谁知昭帝却和颜悦色地安慰道:“大将军,整好衣冠,不必害怕,我知道有人成心要害你。”一听这话,霍光和大臣们都愣了。昭帝接着说:“大将军检阅羽林 军,离京城不远,调用校尉也不过十天。燕王远在北方,怎能知道此事?就算知道了,立即派人上书,现在也赶不到啊!再说,大将军真要叛乱,也用不着一个校 尉。可见,分明是有人谋害大将军。燕王的信是假造的。我虽然年轻,也不至于这样受人蒙蔽!”

  昭帝的一席分析,使满朝文武无不叹服。这一年,他才十四岁。

  中国古代官制

  中央官制。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商代,王廷里设有百官(总称多尹)辅佐商王进行统治。百官大体分三类:一是政务官,有“尹”、“卿士”;二是宗教官,有“多卜”;三是事务官、如“宰”、“小藉臣”等。周朝官制是商代官制的进一步发展。秦统一后,中央官制发生很大变化。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是职掌中央各行政机关和宫廷事务的官吏的总称,其官名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西汉初,基本承袭秦制,嗣后有所更改,例如“三公”改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时,尚书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并设尚书省,又称尚书台或中台。魏文帝曹丕认为东汉的尚书台权力太大,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政令。晋代将汉代的侍中寺改为门下省,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隋、唐设三省六部,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从隋唐至明清,六部制基本相沿未改。三省,到唐太宗以后逐渐起了变化,唐太宗不设尚书令职位,只设副手左右仆射。五代沿用唐制,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参与大政。北宋在中书省内设政事堂,简称中书。明洪武时,废中书省,不设丞相,皇帝直接处理国政。清代仍设立内阁,雍正时,另设军机处,处理军国要务,内阁有职无权。

  地方官制。秦地方设郡县两级,郡的行政长官为“守”,县按大小,万户以上者,行政长官为“令”,万户以下者称“长”。汉承秦制,只改郡守为太守。汉武帝时将全国划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居郡守之上,魏、晋、南北朝时,地方政权基本上为州、郡、县三级。隋唐改为两级制,隋初只存州、县,隋末改州为郡,唐又改郡为州,后来唐在边境地区置节度使。安史乱后,节度使割据一方,称“藩镇”。宋代削藩镇,因地而设置不同名称的州、府、军、监,都有属县。州县政务,由中央派京官带原衔出任。元代因辖境辽阔,除中央中书省直辖山东、山西、河北外,全国分几个大行政区来管理,下设道、路、府或州、县。明初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称省),长官为布政使,省下设府(或直隶州)、县(或散州)。府长官为知府,县为知县。明代派监察御史,巡察各地,称“巡按”。清代地方官制与明相同,设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总督或巡抚为省级地方长官。道的长官称道员,俗称道台。府、县长官称知府、知县。

  唐代文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公元781年三元状元。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全唐诗》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长安、洛阳、越州。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中国历史经典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