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阳江的端午节作文500字(精选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阳江的端午节作文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阳江的端午节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节,我听姥姥说,在阳江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当年把粽子扔下水,是为了让鱼虾不去吃屈原的尸体。“那赛龙舟呢?”我迫不及待的问。“那当然也是为了驱赶江中的龙、虾、鱼,以免伤害屈原的'尸体。”姥姥回答说。
不一会儿,姨妈来了,手里还拎着一袋粽子。我接过粽子,剥开皮,只见里面的馅儿黑黑的颜色,姨妈告诉我,这是黑米做的,里面还有蜜枣呢!我赶紧把粽子递到姥姥手中,并笑着说:“祝愿姥姥端午节快乐!”
姨妈说:“端午节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世宇,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我惭愧的说:“还真不知道呢。”姨妈接着说“‘端五节’又叫‘重五’、‘夏节’、‘女儿节’、‘玉兰节’、‘天中节’、‘地蜡’、‘诗人节’等等”。姨妈还说“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我抢着说:“这个我知道,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五丝线、香包等。”我一边说一边又拿起一个粽子,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哇!”真好吃。我津津有味地一连吃了好几个,没想到我自己竟变成了一只大脸猫。
这个端午过得真快乐!
阳江的端午节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家乡阳江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阳江的端午节作文 篇3
每逢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都去老家阳江。
晚上,我喜欢跟爷爷睡觉,因为爷爷会讲很多故事给我听,听着听着,我就会慢慢入睡。每当那个时候,我总喜欢缠着爷爷问这问那,爷爷总会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我曾问过爷爷什么是端午节,爷爷告诉我说,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我们中国人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健身、防疫;祛病鱼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爸爸告诉我,他小的时候,每逢端午节,奶奶就会给他们炒蚕豆吃,因为爸爸兄弟姐妹多,因此奶奶把炒好的黄豆分成一堆一堆的`,免得兄弟几个闹别扭。奶奶还会把黄豆碾成粉,再往黄豆粉里加点水,用手蘸一蘸,并在每个孩子额头上写个王,再在耳朵边上涂点黄,说是为了辟邪。
现在的端午节,奶奶虽然不再炒蚕豆给我们吃了,也不往我们的额头写王字了,但她总会做一些带有“黄”字的小菜如;黄瓜、黄鱼、黄鳝等,并一个劲地往我们碗中夹,在门窗上也会早早地悬挂起菖蒲、艾叶等待我们的到来。
阳江的端午节作文 篇4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今天我家阳江的风俗就是传统的北方特点,我妈妈今天给我们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妈妈都在我家包粽子。见姥姥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漏斗形的,然后就把糯米放到了里面,一叠,用细线一裹,就扔进了锅里。我也蠢蠢欲动,想试试怎么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的,卷成一个漏斗形。我把米放进去,可是,我放进去的米一会儿就漏光了。姥姥说:”楠楠啊,你都没有把粽叶卷好就把糯米放了进去,你不漏光谁漏光啊?”我一看妈妈,真的,下面一点都没有缝隙,再一看我的,一个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终于没有了缝隙。我终于自己做了一个粽子,吃起来一定很香!
妈妈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没有了胃口。蒜那么辣,怎么可能一口气吃下去一个蒜呢?姥姥、爸爸、妈妈、姥爷,甚至我那可爱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么香。我尝试性的拿起一个,小心翼翼的剥开,放进嘴里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还有一丝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总是吃不腻,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伤挂香包,一会儿也给我做了一个。姥姥说:“你必须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顺从的点了点头,说:“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们又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阳江的端午节作文 篇5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在整个华人乃至东南亚地区,端午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形成很多独具特色的风俗,如划龙舟、吃粽子。民间多传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打捞投江贤臣屈原,为了别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多与纪念屈原相关。唐代文秀有《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除了纪念屈原说,据我市已故文化人谭里光搜集,端午节起源还有很多种说法,如纪念隋朝清官崔信明、伍子胥、傣族古代英雄岩红窝等历史名人,以及居住在南洋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等地的华侨在端午开展活动深怀故国,另外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节日离不开吃,端午节的习俗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吃粽子,阳江人称之为“果粽”。阳江裹粽有“灰、白”之分。同为糯米所制,“灰裹粽”用灰碱水浸泡糯米,不加调味,仅以苏木插于其心;“白裹粽”有荤素馅料,调味。民间家家户户都包裹粽,近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不动手包裹粽,但仍会在节日买来吃。
端午也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阳江人的端午节食俗有吃艾酒、麻蛋(麻花)等。五月天湿热,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等。喝雄黄酒的起源,还有一个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就是白蛇精在端午饮了雄黄酒而露原形,民间便于端午节饮雄黄酒以驱邪。
除了这些习俗,很多地方的人还在端午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据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一天黄巢偶遇避祸的百姓,境遇悲惨,便说听过黄巢军不杀害插菖蒲、艾草的人家,家家户户遍插菖蒲、艾草,结果黄巢真的领兵离去,让百姓幸免于难。现在,阳江很多地方的人家端午节仍然在门前插菖蒲、艾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也有传说越王勾践在端午日开始操练复国的水师,带出了端午赛龙舟的风俗。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数不胜数。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现在,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地区龙舟竞渡活动也很盛行。
阳江的'端午龙舟竞渡(“扒龙船”)与重九登高放纸鹞,一登山,一临水,都是很有特色的广泛群众活动。登山放纸鹞是比技巧,划龙舟是比气力技巧的体育活动,都是良好的风尚。端午节期间每到初一至初五,江边人山人海,全家观看龙舟竞渡。
阳江各地都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江城龙舟美观大方,威风凛凛,尤以逆水竞渡为特色。阳西以织 、程村等地为盛,织 龙舟船身彩绘龙鳞,十分美观。分浅水扒和顺水扒,独具娱乐性和观赏性。阳东以北惯、东平、大沟龙舟为代表,北惯龙舟长度比江城龙舟稍长些,比赛规则很独特,有一句歇后语是“北惯龙船死黐”,这就是说,比赛时不用组织,没有规定终点限制,双方龙舟碰头了马上比赛,以对方精疲力竭认输为止……
此外,阳江靠海,沿海的东平、程村、沙扒、闸坡的渔民常在端午举行海上赛龙舟、赛虾艇活动,别有一番情趣。
【阳江的端午节作文】相关文章:
我喜欢的端午节作文01-01
端午节来历的作文(精选22篇)06-08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精选18篇)06-11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精选72篇)02-02
端午节对联09-06
端午节的故事06-08
端午节来历06-06
端午节的童谣06-08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09-10
传奇的端午节作文(通用17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