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3-11-15 13:29:54 雪桃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年初一习俗有哪些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正月的头一天。在民间,大年初一有很多风俗活动,在饮食上也有非常多的讲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年初一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年初一习俗有哪些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

  朱仙镇木板年画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一风俗禁忌】

  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5、忌吃药。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6、忌动针钱。

  7、忌斧子劈木柴。

  8、忌借钱。

  9、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

  10、白天不可午睡。

  11、忌倒污水、垃圾、扫地。

  12、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13、忌向人讨债。

  14、忌洗衣。

  15、忌讳去有丧事的家庭拜年。

  16、忌迁居,糊窗户。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17、忌请医生看病,否则,象征一年到头都要生病。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18、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19、不能更换、洗涤衣被。

  20、忌穿坏新衣服。正月里孩子穿坏新衣服有晦气。

  21、忌讳剃头。民间有谚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21、压岁钱不能给奇数。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金额要是偶数,否则不吉利。

  22、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23、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24、忌打碎器物。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25、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26、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27、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28、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

  29、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30、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霉一整年!

  31、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32、忌啼哭。啼哭是“歹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33、此外,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

  大年初一吃什么食物:

  1、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2、万年粮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4、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5、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6、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7、甜食

  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一习俗:

  1、早餐不能吃稀饭。有些习惯吃中式早餐的家庭,早餐一定要来一碗热腾腾的稀饭,但在初一这天还是改吃一次干饭吧。因为古人认为只有穷人才吃稀饭,如果吃稀饭的会穷一整年,反之吃干饭就代表一整年都会很富有!

  2、初一时记得不能喊着对方的名字叫人起床,因为这样代表对方一整年都会被人催促做事情。

  3、不能和在睡觉的人拜年。记得一定要等对方起床后才拜年,不然有一说是会害对方一整年都躺在病床上。

  4、不可以煮新饭。古人认为初一要吃除夕夜剩下的饭菜,代表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都还有剩。

  5、不可以在早上洗澡、洗头、洗衣服。因为这样才不会将财富和财运洗掉,另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和初二,所以这两天洗衣服的话会得罪水神。

  6、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因为初一回娘家,代表会把娘家越吃越穷。

  7、不可以拿扫把。习俗中初一是扫把的生日,如果拿扫把的话会招来霉运,如果一定得扫地的话也得从外面扫到里面。

  8、不可以睡午觉或睡懒觉。如果在初一睡午觉不但会影响事业运,还会懒一整年。

  9、不能吃药。有一说是初一吃药就会吃一整年,而且病痛也治不好,所以除非重病,不然尽量不要吃药。

  10、不能让别人从自己口袋掏出东西。尽量避免让别人直接伸手进自己口袋拿东西,因为这样表示你未来一整年的钱财都会被别人掏走。

  11、平时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头。俗以为打碎了器物,新的一年内必有凶遇。一般打碎器物时要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者“越打越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以作禳解。

  12、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以为不吉,主是年有大灾祸降临。

  13、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忌之兆,主有病灾。

  14、大年初一,俗忌拜年于床前。若受拜者卧床未起,必以为大不吉利,兆年内将有病灾。

  15、妇女整日不许往别家拜年,又忌串门。俗称之谓正月忌门。

  16、刀、剪、斧之类,是有破坏作用的器具,初一日严禁动用。以避破、凶等事发生。否则,以为不吉,会有口舌或凶杀等祸事发生。忌动刀剪针线,恐有差错,招致破、败事,不吉。

  大年初一多地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节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被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称为“三朝”;同时,他还是第一个朔日,又称“元朔”。在这一天,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会以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各种活动来庆祝,以此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本文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介绍大年初一这些地方的地域风俗。

  北京:正月初一凌晨,燃放花炮,以请财神,正月初一一大早还要向五显财神庙拜祭。除了吃素馅饺子外,就不做别的饭了,而不做饭要持续到初五,这几天就天天吃头年做好的食物,这叫吃隔年饭,这个风俗是希望日子好过,总有吃不完的饭。除了包饺子、拜年外,人们还要抽空到前门瓮城关帝庙烧香,求在新的一年中吉祥顺利。

  上海:正月初一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待客必请喝“元宝茶”,在茶内或茶盖放上青果一枚。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说“恭喜多如意”。

  广东: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用红盘盛满大吉(即柑)、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多数人家要吃素,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共品工夫茶。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安徽:正月初一天亮,头等大事是开大门,接着放爆。,晚辈须向长辈磕头拜年,早饭要吃一种一片片薄片挨在一起叫“步步高”的甜糯米糕。春节三天,不能扫地、动土、出远门,怕扫掉财气。新年写字,也要用红纸先写:“新春发笔,笔上生花,花中结果,果然宝贵”等字,图个吉利。

  陕西:人们黎明即起,敬神、祭祖,开门放炮,吃饺子或臊子面,这顿饭吃得特别早,饺子中有一两个提前包上铜钱、银币、硬币,谁吃上了它,表示谁的福份大。在陕北神木、府谷一带还有“打醋坛”的讲究,将烧红的火炭放进醋里一激,用冒起的蒸气薰屋子。

  内蒙:东方微亮,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随后再分别祭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

  四川:初一早上吃汤圆。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妇”(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从正月初一开始耍灯,主要内容有龙,狮,牛,么妹彩船等,还有由男女青年人组成的“打莲花”,其中有趣的舞水龙,火龙,晚上一般要举行耍灯巡游,而且水龙舞时龙口含珠喷水,以示风调雨顺之意,舞火龙时龙口要喷火,以示五谷丰登。

  海南:人们清早起来后,开门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小孩派红包。这一天一般是不外出拜年的,大年初一吃素,意味着来年不杀生。请人跳麒麟舞,寓意给每家每户送福。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吃药,米缸不能空着,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等等。

【大年初一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10-09

惊蛰时节有哪些民间习俗03-06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04-06

元旦有哪些饮食习俗01-02

秋分有什么习俗02-03

强调的近义词有哪些04-22

advise的用法有哪些07-19

狼的成语有哪些11-30

润肺的食谱有哪些07-20

花茶的泡法有哪些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