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比的意义是什么?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比的意义》教学反思,来看看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听《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我们教研组张磊老师做了组内研讨课《比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等。
新课改后,为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新版教材把这部分内容从“分数除法”中拆分出来,编成一个独立单元。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因此,把比单独设为一个单元,有利于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课前我们教研组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研读与分析:教材精心选取了“神舟”五号的现实素材作为载体,先给出两面长方形小旗的尺寸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关系: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倍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直接指出: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如果仅从形式上看,比是除法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这为学生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教材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用除法表示出飞船进入运行轨道后的速度。在此基础上,直接指出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出非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教学了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同类量或不同类量相除的关系的基础上,直接抽象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一意义是后面求比值、推导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论基础。
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比更强调的是量与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的直接描述,有时并不关注具体比值是多少,而除法、分数更多的是强调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关系,通常也会关注运算的结果。此外,我们用比可以同时表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除法、分数一般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完成了我们课前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教学效果良好。张磊老师的课堂上做到了: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已有的“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描述的基础上,引出同类量的比,结合“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认识不同类量的比。在理解了比的现实背景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2.让学生感悟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贯通新旧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以及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值形成对应关系等,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答,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也能加深对除法与分数概念的理解,促进比与除法、分数的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3、张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为学生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搭建充分表达自己思考过程与结果的平台。在理解了比的意义后,张老师让学生自学49页内容,并充分交流、展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不但很快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和除法的关系,学生还自主发现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观察出比和分数的关系。
有同学还主动提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除数不能为0,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也不能为0。张老师顺势提出了中国队︰日本队,4︰0,这个后项不是0吗?此题一出,学生就争论了起来,并根据比的意义,说明体育比赛中的比表示相差的关系,和我们数学上的比不同,很好的突破了这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建议:
1、在课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个环节费时太多,学生举例能力有限,举例单一,和后面的学习联系并不大,所以建议本环节可以舍去或时间分配上再少一些!
2、练习题中给出了一定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说出比,但都是固定数量关系的比,我认为题目开放性应该更强一些,改为只给学生数量信息,不提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描述任意数量之间的比。这样题目就答案不唯一了,便于学生发散思维,并体会比的前项和后项交换后意义就不同了。
[听《比的意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