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500字左右
是什么扼杀了一个妓女的纯真(如果你没有看,请不要笑)?是什么拆散了一对恋人?是什么力量驱使着她们的命运走向终结?又是什么力量逼迫这他们滑向剧终?
是这个社会顽固的道德,是这个社会无法动摇的腐朽。人们的思想是无法走出束缚,人们的理解还没能延伸地更远。我们可以把怜悯丢给任何一个妓女,却无法把真诚托付给她们,因为在那个社会里,妓女是不配拥有真诚的,是不能够真心托付的。人们戴上了玻璃罩,想要和妓女分清纯真与污浊,却掩盖不住内心偷窥的罪恶,这就是所谓的高尚吗?
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相遇,是人们不能想到的巧合。以至于爱情来的是那么迅速,那么热烈,那么地让人无法理解。一个小伙子,竟会与一个妓女相恋,又是那么真诚,那么纯真。没人理解玛格丽特,认为一个像她这样经常弄得富家子弟破产的妓女是不会认真地爱一个人的,因为她们只是为了维持虚荣,维持自己的华贵生活。但是阿尔芒看出了玛格丽特的不幸,看出了她的弱小,看出了她与普通妓女不一样的纯真。阿尔芒爱上了玛格丽特,爱的向他自己所说,到了疯狂的地步。阿尔芒的真情换来了玛格丽特的真情回馈,他们彼此相依,彼此相记。阿尔芒为了她,可以去赌博,即使他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要承担爱情的责任,他爱玛格丽特,他就要付出,不单是感情,还要有物质;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可以离开巴黎,即使离开繁华负债累累,但是她心甘情愿,因为她要承担爱情的责任,她爱阿尔芒,她就要和从前的生活告别,迎接的不单是阿尔芒的爱,还有生活的艰辛。
爱,就是这样的伟大。
我想当他们能够在乡下一起生活,一起快乐,一起得以安静的在树荫下散步的时候,什么困难都值了,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鼓舞的吗?他们渴求的就是这些。
然而,社会是一滩浑水,往往纯真会被反衬成堕落。社会的眼睛太多,各种颜色,社会的言语太多,各种音调,社会的人们太多,各种思想。对于阿尔芒的父亲,我们不能怪他,怪就怪这个社会,流言使人耳不忍闻。谁又能看着自己的儿子走向“衰落”呢?他在玛格丽特面前流下的热泪,在我看来不止是感激,还有愧疚,更有对自己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与伤感。我们可以从结尾的信中看出,身为一个父亲,他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是一个不能反叛社会的父亲,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这个父亲只能去哀求玛格丽特,求她为阿尔芒和自己着想。为了救赎自己的破坏,他要对玛格丽特感激,给她钱,向她问候,然而却不能让阿尔芒去见她。
玛格丽特的牺牲太多了,我可以体味到了一个妓女的无奈与凄凉了。为了自己爱的人选择放弃,为了自己爱的人,选择逃离。为了爱,她放手,为了爱,她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最终还是断送了她的性命,这是个多么动人而又悲哀的结局啊!当她在病床上一次次呼喊阿尔芒的时候,阿尔芒却在远方,不知道这个女人为了自己承担了多少痛苦。玛格丽特没有逃脱命运的枷锁,在她的圈子里,她是一只可怜的绵羊。当茶花败谢,没人在给予怜悯,没人在给予生前的光辉。没有人再来理睬她了,这就是一个普通妓女最后的归宿——人们就是一直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妓女(除了姿色出众之外)。
阿尔芒该是忏悔了,当他得知整个事实的真相之后,他怎么能不哭泣呢!怎么能不为自己的狭隘而忏悔呢!玛格丽特为自己付出这么多,他还要来侮辱她,让她难堪,折磨她那颗已经憔悴的心,他如果知道真相,他怎么能够做的出来!玛格丽特没有求他什么,只要求这份真爱,但是他没能够维持,没有比翼双飞。因为他一直被玛格丽特的善良所蒙蔽,他自己就没有好好想想,玛格丽特对自己的爱有多么纯洁,她怎么舍得放开手离他而去,必定其中有曲折。然而阿尔芒脑袋一热什么都做,还要在搞个情人(我一想就想抽他)来折磨她。可怜了玛格丽特了!
故事最终的结局没有太多的悬念,这个结果是个必然,没人会吃惊的张大嘴巴。
这也许就是社会的悲哀了吧,我们还是不能完全体会那样的真爱。完全的情感,完全的牺牲,完全的承受,完全的凄凉啊!
唉,小仲马写的《茶花女》,对于我来说没有可以太多借鉴的了,因为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里,还是没有这样的爱情,即使有,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O(∩_∩)O哈哈——
对于茶花女,我能给予的也就只有同情,还有感动。当物质与精神相对比的时候,灵魂的坚守才会显现出光辉伟大。同时,我再一次懂得,放手,有时是一种崇高的牺牲,但是那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并且会给别带来幸福与光明。
读书笔记1500字左右
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缓缓的浮动。翻开《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青烟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终于得到了这本在无数人嘴边提起的巨作——《人生》。还没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辟的话语迷住。“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这部小说中,摆在高加林面前有过无数个选择,而他也就是在这些选择中最后走向了悲剧的收场。不只是高加林,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无数次选择,也正是对问题不同的选择塑造了我们一个个鲜活而各异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极力刻画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黄亚萍中的挣扎刻画的不够,这也许是为了让读者对高加林最后的决定不那么的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学问、有抱负,这在当时的少女们心中应该是典型的白马王子形象,这样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爱慕这并不奇怪。然而对于高加林巧珍对他的感情他却是在一无所有时才真真醒悟过来,他总是为巧珍与他之间的感情涂抹上名利与阶层的色彩,如果不是因为教师职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对刘立本和高明楼的报复,他是否会正眼瞧巧珍,是否会心甘情愿的与乡下没读过书的巧珍在一起,这些都是未知数;即使在热恋的时候,他也不忘划清学问的自己和没读过书的巧珍之间的界限,他对乡里人的鄙夷使得在黄亚萍出现时,他对巧珍彻底感到无话可谈。他总是把读书人和没读过书的人划分的一干二净,标榜着所谓的读书人的清高,实际上却是他爱慕虚荣、自负浮躁的借口。
高加林有远大的抱负,不甘满足现状,一心进取,憧憬着繁华都市的美好生活,这一切都无可非议。然而在闭塞的乡村,没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一次次接受命运的摆弄,而他倔强的性格却又绝不甘于接受命运,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他痛恨自己的贫穷,但他却极度贫穷;他希望在他人面前极尽风光,但却总在人前丢尽颜面。这些都给高加林造成了无限痛苦。
然而事实上,这些痛苦的缔造者正是他自己,因为他自命清高,他爱慕虚荣,他躁动不安,他对生活百般挑剔,他过于倔强而少了对于未来未知的应变能力,他只愿过一种生活而无法接受和适应其他的生活,他不懂得如何在现有生活中处理得当、安心生活,而是不安现状,任凭欲望无限度的膨胀,但却又少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勇于承担后果的决心。他智商虽高,可惜情商不足,一个不会应变、不负责任的人,他能有什么大本事呢?
而与高加林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对他满心欢喜、对他无限依恋的巧珍,巧珍专一、勇敢、坚定,她善良、宽容、坚强、豁达,她从不曾用金钱和地位衡量过爱情,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特别是在高加林提出分手后,她承受着内心巨大的创伤却依旧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既没有因为高加林的抛弃而寻死觅活,也没有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对当初的选择有过任何迟疑,她甚至在高加林被撤职查办后依旧不改我心,为他做着利于他而又不逾规矩的事情,她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决定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负责,即便在高加林撤职后重回故土,她也不愿舍马拴而重回高加林怀抱,因为她知道既已作出决定,便覆水难收。
其实,人生的确是矛盾的,试想如果我们处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们敢保证我们会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确的选择吗?当我们作为乡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视时,我们就能保证自己仍能保持内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热的举动来吗?恐怕到时候我们也会感叹悔之晚矣吧。
人生的选择本就无关对错,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但是难的是我们对每个决定负责的勇气。有些道理总要跌过跟头才会真正记在心里,人生总要面对挫折、失败、无奈等种种不如意,可贵的是面对这些仍能保持内心的清亮,尽快调整心态,学会自省和思过,最重要的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勇气。《人生》不过是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游戏中某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缩影,该作何种选择,该负责还是该逃避,我们就用我们的人生来回答吧~
[读书笔记1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