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高考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学好英语却是考生们心痛的一件事,英语真的就那么难吗?还是英语方法的不对?考试后有没有自己去反思了?老师们在考试后又是如何去反思的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借鉴。
篇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那么,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 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故事类文章时, 可以 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 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 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 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紧扣教材, 层层推进, 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 解答的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引导, 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 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 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 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 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 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 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 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 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 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 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 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 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 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 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 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 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 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 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 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精品文章, 他们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 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 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 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 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 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 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 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 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 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 MTV, Video tapes, etc )。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 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篇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那么,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故事类文章时,可以 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 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 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紧扣教材, 层层推进, 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 解答的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引导, 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 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 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篇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就本人多年任教高一英语科的体会,初中毕业生在升入高中初期普遍对高中英语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对于如何进行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阅读感到迷茫。短期内很难适应,英语能力及成绩出现大幅滑落。这是为什么呢?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观点,有些认同,有些不敢苟同。笔者认为:
一、词汇量不足。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初中毕业生在阅读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是:“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根据义务段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高中英语七级教学目标要求掌握3000个左右单词和习惯用语,重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培养。阅读材料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词汇量的不足是高一新生不能顺利阅读的直接原因,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在阅读时感到不知所云,读不下去。网络上大部分人们提出这一因素,本人赞同这种观点。
二、不能熟练运用简单的语法规则。
有人认为初中英语教学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所接的每一届高一新生中很少有人能熟练的解答各种英语句子成分。从这一点看来,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学懂简单的语法规则。在高中学习及高考淡化语法的现在,常常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有些人认为语法可不学。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们学习一个东西,必定要理解它的本质及规律。语法是法则,是规范,是本质。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面对的阅读材料中大多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句子和一部分生词。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单词都能记忆,这个时候猜词就成为关键。如何提高猜词的成功率?搞清楚句子结构是关键。高一新生本身没有太多的词汇量,加之简单的英语语法不精通。如何去看懂一个句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句子看不懂,文章看不懂,学习者如何能有信心坚持下去?
三、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技巧缺失。
有人认为:初中英语教学不强调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词和句的使用进行感知和体验。因而,学生缺少结合语境感知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自觉性。我比较赞同这样的说法。初中阅读材料多以对话,小故事,短文为主,作者观点往往直接明了,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语感的缺失并未对学生阅读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高中阶段的阅读材料句子结构更为复杂,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且加大词汇量和阅读材料的篇章长度,并且话题涉及面广,读者需要仔细辨别才能了解文章的观点。
我觉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比如我们应当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大胆猜测文章可能会涉及的内容。用发散的思维去应对固定的材料。一方面提高阅读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从阅读技巧来看,高一新生在阅读技巧运用方面明显不足。不懂得寻找关键次,关键句。这样的毫无技巧的阅读方法,运用在高中阶段长而且复杂的文章阅读时,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学生往往在反复阅读几遍文章之后,仍然没有清楚文章大意。
四、学生缺少阅读练习
不可否认,就我所在城市,教师上课教学方式大多仍然守旧。在一些课堂中,“教”仍然是主体,教师很少有时间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学生也没有自觉阅读的学习习惯,特别缺乏必要的阅读练习。很少阅读也就不会阅读,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