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精选优秀范文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唯有这样,生活才会绽放美丽.以下是PINCAI小编整理的关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精选优秀范文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

——论道德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斯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题记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使得孔子对弟子们曾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悉解道家的人,无不对玄之又玄的道与德怀有深刻的理解。

道德,顾名思义,分为道与德两大思想。何谓“道”?庄子认为任何自然是浑一的,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这就是“道”;列子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统一的本质或规律,这就是“道”。而“德”,即“人德”“品德”“公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道”为客观自然规律,“道”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它是永远存在的,具有永恒的意义,它的运行也是自由的、必然的。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居,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人要掌握且利用自然规律,这便要求人心怀德,道德相生,可达到仁的最高境界。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道家学说的主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修养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润养万物,而与世无争。身居众人所厌恶的卑湿之地,所以更接近于道。他居处总是亲和卑下的土地,思想总是保持深藏不露,交往总是倾向仁爱,言谈总是恪守信义,从政总是维护安定,办事总是喜欢干练,举动总是切合时宜。正由于高修养人心怀道德,也正由于它的与世无争,所以才不遭到怨恨。故知足之足,常足。

现下社会已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理想愈发强烈,道德模范对人民的道德行为影响日益深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梁宗海仍满怀激情践行美德教育;大爱无私的蒋国珍,捐资助学从不图回报;郑宜栋67年节衣缩食,替父还债,体现了一个公民对公序良俗和法律秩序的自觉支持和一生坚守!这些事迹顺应了道德相生,使人体现了完美的人生价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无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尾声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精选优秀范文

做人有德,为人有道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国学系列中的精品,字少句短,读起来通顺易上口,道理简单,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语重心长,包罗万象。全书共分五部分,九十句话,1080个字,单独用“勿”字就有44处。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

中国是文明之邦,自古崇尚修身养性、礼仪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虽然社会形态不同、人生价值不同,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但是以立德指导立业的价值取向却没有改变。做人的原则就是守“德”。所谓“德”,就是人的品格、操守、修养,人要知深浅、明事理、讲规矩、守道义。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就是修心,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在《弟子规》中的入则孝 出则悌 恰恰用深入浅出文字,告诉我们老实、本分、忠义都是亘古不衰的美德。诸如文中所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应勿懒”“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物虽小 勿私藏”、“己有能 勿自私”、“财物轻 怨何生”、“与宜多取宜少”、“用人

物 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年方少 勿饮酒”、“若衣服 若饮食不如人 勿生戚”这些都是教育我们过节约简朴的生活。“凡出言 信为先”,这是教育我们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要说假话,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而无信。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 但我们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文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做人,就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正确认知自己,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做事、成长的平台,使自身的素质日渐提高,品格日臻完善,形成自己的本色和风格,谦虚低调、宁静致远。

人生的意义在于做事,并通过做事获得社会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事的原则就是循“道”。 而所谓的“道”,是做事的态度、方法、规律、技巧和境界,要遵循做事的规律和要求。千百年来,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历代读书人的人生信念和境界追求。而《弟子规》中的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则是教我们如何循“道”,如何修形。如对“谨而信”的规定,就比较实际,而且明确提出“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和“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具体要求,对于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

现的某些弊端都有很好的省察作用。而且文中列举了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要求,对纠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问题,都大有好处。比如说:“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无问”。在“泛爱众,而亲仁”一章中,首先提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用天覆地载的最高理念,来阐释“博爱之谓仁”的思想,将“泛爱众”提升到了《礼记〃孔子闲居》中孔子所说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此三者,以劳天下,此谓之三无私”的高度,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并且具体论述了“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以及隐恶、扬善、报恩、忘怨、与多、取少等等待人处事的原则。还提出了要认清“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的不同情况,使在“泛爱众,而亲仁”的进行中作选择。最后,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中,对于力行与学文的阐述,也是比较全面的,如“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何成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对“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原话做了更为全面的阐释。其中还讲了一些读书学习的方法,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等,都是有益的读书方法。最后还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作结,指出只要自强自励,最终必定是学有所成,功有所得。

“德”是做人的根本,“道”是做人的延伸,仁、义、礼、

智、信、爱、善、勇、忠、正的具体表现是为人处事的验证,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是做人原则在自己行为处事中的具体体现。《弟子规》中所倡导的秩序、诚信与仁爱,恰恰是当今中国在社会转型期缺失最为严重的,《弟子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儒家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具有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新时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这次公司党委、工会组织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使我们的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重新认识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更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做事,先做人的重要性。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精选优秀范文

有一种东西,每个人都必定要具有,但这种东西时常阻止着我们,不让我们做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而道德时常提醒着我们不要乱堆垃圾、不要随地吐痰、不能说不道德的话……

那天,我和妈妈来到公园,正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扑通——”从远处传来了响声,我们的目光便投向了垃圾桶。仔细一看原来是,年轻的小伙子把喝了一半的饮料罐投进垃圾桶时,不小心没投准,就掉了出来,撒了满地。“唉!文明只差一步”妈妈在一旁小声的嘟囔着。突然,从远处走来了一位小女孩正在溜冰,“扑通”一声摔了个狗啃泥。小女孩“哇哇”地大哭,小女孩的家人听见了便立即跑了过来,赶紧扶起她。只见小女孩衣服上全是黏糊糊的。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小王向小明借3元钱,3元对于小明来说,虽然不是一笔大的数目,但是这是他一个月的零花钱,他正犹豫不决,到底是借,还是不借?看着小王心急如焚的样子,他想,小王一定是有什么急事,马上就要用了于是就借给了他3元钱,小王万分感激,连声说:“下次有钱我一定会还你的”。但是,到了第二天,小王竟然没有来上课。接连着两天,还是没见小王来上课,小明失望极了,心想,这真是宜个不讲信用的小王,这3元就当丢了吧。

傍晚小明靠在窗口看着风景,突然想小王到底去了哪里。“咚咚咚”,从门口传来了一阵敲门的声音拉回了他的思绪,他向窗外望去,只见窗外站立着一人,他正一手抹着汗,一手攥着什么东西。他连忙去开了门,正是小王。小王张开了五指,手心里拿着3元纸币说道:“对不起,我本来早该还你的,可是,我,那天,我帮人推车,终于赚足了3元,我就睡了一觉,醒来后就现在了。”

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弹指一瞬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

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战胜分裂走向统一;挣脱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

但是关于公民道德修养的任务势在必行。因为没有伦理道德的社会,将何其混乱不堪!人们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到的从生便的小事做起吧!

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中学初一:林亚妮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精选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