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经验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合理利用图书角,除去平时时阅读之外。每周末,同学互相交换课外书,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而是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作文教学经验,欢迎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感到棘手头痛。学生写作时经常无事可写,或者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吐不出,作文经常出现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等现象,教师改作文也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这就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与指导,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作文早入手。

  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作文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往往忽视低年级作文训练,殊不知,篇由段、段由句构成,而句和段就应在低年级开始着手训练,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从6岁到8岁是发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机再进行语言训练将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低年级就养成良好的说话和写话能力,为中、高年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低年级如何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说,例如,组词时让他们多说自己平常积累的词,扩大他们的词汇量;用词说句子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前因后果说清楚,意思说完整,鼓励学生说长句子。记得教学用“匆忙”说话时,一位学生说了这样一个句子:“中午,妈妈匆忙回到家。”我及时引导:“妈妈为什么匆忙回到家?”“因为妈妈要做饭。”“做饭不可以慢点吗?”“妈妈怕我肚子饿。”我笑着鼓励他:“把这些原因加入你刚刚的句子,老师相信你能把句子说得更好!”学生想了想说了这样一个句子:“中午一下班,妈妈担心我肚子饿,匆忙回到家做饭给我吃。”我立刻表扬了他。另外,指名回答问题时,当发现学生表达不准确时,要及时引导他们这时如何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意思。

  从低年级起培养他们写周记的习惯则很好的训练了学生写话能力。生活中,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当然,写日记有好的一面,比如能及时记录当天发生的事,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并不是天天有值得可记的东西,同时教师每天的工作量大,也不能细致批改、讲评,常此以往,于是就出现学生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应付日记的现象。周记不然,在一周中,发生的事情较多,学生值得可写的东西多,而且,我也重视周记讲评,每周我会专门利用一节课诵读获优周记,并讲评好在哪里,获优多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了写话能力。

  长期坚持下来,我发现这种早期的写作训练不但有利于巩固识字,而且能够把各项语文基本技能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高年级作文打好基础。

  二、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一项作文要求给学生,有些学生常常不知如何落笔,脑中空空如也,于是就照搬或照套一些作文范例,使作文形成“假、大、空”现象。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就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缺少细致的观察,没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得在农村小学教三年级的一个班时,有一天上课,叫完起立,学生坐下时,猛然听到后面稀里哗啦一阵响,只见最后一排一个学生满脸惊愕地坐在一堆散了架的凳子上,当时全班哄堂大笑。紧接着学生告诉我,原来那个学生调皮,好好的凳子他坐了不到一个月就摇摇晃晃,而他那天课间又拿它当了“武器”,结果凳腿脱落,上课铃响后,他胡乱地把凳腿安好,结果一坐下,就出现开头一幕。等学生笑完后,我先批评了那位学生,教育他要注意安全,紧接着,我就启发学生同座在一起先把刚才这件事的情景说一说,再把前因后果说一说,看谁说得清楚,说得有趣。因为是刚刚发生,又是亲眼目睹,学生立刻有了兴致,同座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说起来,能看到他们脸上开心的笑容,,说明他们已融入了这件事中。同座互说后,我又指名平时写作水平差点的学生站起来表述,在他的表述过程中,事情经过很清晰,但当时场景的描述没有表现出有趣,这时,我又及时引导平时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用准确、幽默的语句叙述当时的场景,学生立刻感受到语句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最后我再要求学生当场把这件事写到作文本上。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训练。我想,成功的关键是因为及时地观察指导,使他们有物可写,及时地指导写作方法,使他们知道如何通过准确的语句表达情感。

  当然,这只是一个个案,但是,通过这一个个案,告诉学生的是,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可写的东西很多,比如最近和谁闹矛盾了,为什么;今天得表扬了,因为什么事情,当时心情怎样-----同时,我还积极创设情境,例如《有趣的游戏》,我就带领学生共同做丢手绢、贴鼻子游戏,多方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真事,抒真情!

  三、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找到作文素材,可叙述时因腹中无词或表达不准确,使文章没有文采、语句不通,这都是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不够,语感差而产生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正如唐代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展知识面,又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当然,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长期共同坚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每天除了一般写的作业外(尽量控制写的量),还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一项读书作业,篇目可以是我推荐的,也可以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为避免学生仅仅把这项作业当成任务,流于形式,我要求他们每天在所看的文章中摘抄一个好词、一句佳句,然后在第二天的早读课上,给5分钟时间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好词佳句,并大声诵读。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写作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写,语感也增强了,文理不通的现象越来越少。

  另外,在日常的阅读课文的教学中,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记得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爸爸还没有回来。”在指导完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表达之后,我顺势启发他们想想平时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表达方法,学生立刻联系到生活实际,“等车的时候”“挨批评的时候”------随后的单元作文中,有学生就恰当地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可见,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指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

  很多教师发现,自己帮学生批改的作文,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改,以致虽然教师辛辛苦苦,却达不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参与到评改的过程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学生被动的“被评”这一角色,让他们成为作文评改中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一篇作文我通常采用四步法:自我修改——小组互改——教师批改——重新揣摩。四步法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我的作文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