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征文

时间:2024-08-07 15:11:47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预防校园暴力征文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预防校园暴力征文。以供参考。

预防校园暴力征文

预防校园暴力征文【一】

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

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

大家知道,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对空气、水和食物的需要外,就是安全了。报纸、电视、新闻的内容越来越让人感到恐惧,如火灾、矿难、洪水、海啸、地震、车祸、战争、恐怖袭击、暴力等等,我们已经确信自己生活的环境不能100%的安全了。

作为学生,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特殊的环境里,安全更是我们的一直关注的重点,国家有关部门为此专门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关条例。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同时国家也提出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国家又成立了安全总局,负责全国安全工作的管理,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安全工作。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暴力犯罪等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失去他们如花的生命!楼房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骨折,课堂上被铅笔头扎伤、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学生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枯燥冰冷的'数字,这些令人心颤的事实背后我们看见了什么呢?逝者以他们的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警示呢?望老师、同学深思!

同时,我希望全体员工要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我是安全工作责任人”的意识,每一个人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把好每一关,关心学生胜于关心自己(今天下午的火场逃生演习全体师生参加,除班主任、进班老师外,科任老师一律随班参加);各个班级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做到“四化”——教育经常化,制度科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学生行为规范化,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最后,让我们牢记“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祝我们的同学们在江海一小美丽、可爱的校园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预防校园暴力征文【二】

这些年来,校园暴力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一大社会问题。我国校园暴力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各地连续发生了不少重大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为此,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维护校园安全的规定,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加强了有关校园安全的规定。如何通过透视校园暴力的表象,探索其形成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减少和避免严重的校园暴力行为,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校园暴力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校园暴力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但关于什么是校园暴力,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概念。我国学者尹逊强认为,“校园暴力一般是泛指发生在青少年之间、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它既包含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也包括了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美国学者Anderson 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上海市教育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谭晓玉博士认为,校园暴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的,由教师、学生或者校外人员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学生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一般泛指发生在青少年之间、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既包含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也包括了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1996年召开的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将“暴力”作为严重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来,将其定义为“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校园暴力就是“发生在学校内外的,导致师生身体和心理伤害、造成师生财产和名誉损害、破坏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行为”。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校园暴力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组织概念(指学校组织或管理的活动);它既可能发生在学校内,也可能发生在学校外;既可能发生在上学及上课期间,也可能发生在放学及下课期间;既可能发生在学期、学年常规教学时间内,也可能发生在节假日或寒暑假期间。比如发生在校车上甚至发生在上车、下车期间;发生在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期间;发生在节假日或寒暑假学校组织的活动期间。

可见,校园暴力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校园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或其相邻地区;第二,校园暴力侵害的对象为教职员工、学生及其财产等,以学生为主要目标;第三,校园暴力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公私财产以及造成心理伤害,甚至造成伤残、死亡等严重后果。

二、校园暴力的生成原因

1.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根据犯罪学的一般理论,实施暴力犯罪的'行为人自身人格因素对其行为造成影响。不论行为人个人特点、社会成就、地位差异多大,施暴的复杂程度和表现形式怎样不一,都具有一些相似的个性缺陷方面的特质。就校园暴力来说,具有个性缺陷方面特质的学生往往过分冲动、自控能力差,在生活中无法与他人建立信任感,自尊和自卑感比较强,在学校中常常顶撞教师,无法与学生友好相处,无法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人因年龄和心理不健全等因素导致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耐挫能力较差的学生正处在尚未发育成熟的发育期,个人行为的稳定性差,当他们遇到某些挫折或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矛盾无法解决时很容易做出冲动性的过激举动。有关调查显示:产生暴力行为与性格的以下三种特质有关:自尊感与自卑感强烈、自控能力与耐挫能力极差、强烈的嫉妒心与好胜心。

2.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实施场所集中在校园内部以及周边环境,因此学校防范成为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中之重。学校是校园暴力发生的地点,校园暴力的产生学校方面责任重大。当前教育体制和教师管理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是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教育的功利性使得许多教师仍惯用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学生,用成绩和分数来评价学生,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排名导致大部分学生具有挫折感,极易引起学生情绪波动,从而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因此,学校只注重智力教育和升学率,忽视或轻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了校园暴力产生的一大原因。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关注的都是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认为的好学生也只是从分数上去衡量,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关注。有的教师缺乏师德和敬业精神,对学生冷漠,缺乏感情和爱心。有的教师脾气急躁、方法简单,对有缺点或有错误的学生不是耐心地教导,而是对他们施以体罚或粗暴对待。有的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偏听偏信,以致处理不公正等,这些教育不当行为都可能促使校园暴力的发生。

3.家庭环境及教育的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活动时间最长、受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是青少年的首要课堂,对青少年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002年广东省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会做了一项家庭教育的调查,在对“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中,“学到知识”占80.6%,“良好行为习惯”只占43.9%。家长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很少留意他们的思想变化和精神需求,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贪图安逸、自私自利、受不得半点挫折的性格。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的那样:“父母像牛马一样娇惯出来的子女,不是家庭的叛徒,就是社会的暴君。”总之,家庭的不良教育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

[预防校园暴力征文]

【预防校园暴力征文】相关文章:

预防校园暴力手抄报08-31

预防校园欺凌征文700字11-03

校园征文09-04

中韩校园暴力开题报告06-29

校园暴力手抄报内容08-28

美丽校园征文05-29

平安校园征文10-04

最美校园征文10-27

书香校园征文10-30

预防溺水征文(通用20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