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考生与在校生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完整的备考时间,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家人,周末带小朋友。
那在职考生如何高效备考,2017年一次通过呢,听我的——听说读写!
一、听——老师的课件
没错,选定某个学科的某位老师,把他/她的音频考到手机里,只要有时间就听,见缝插针的听:上下班路上(骑车除外,太危险了),工作休息的时候,午休的时候,做饭的时候,睡觉前——在未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把这些录音当郭德纲相声听,当流行音乐,当古典音乐,霸占你的耳朵。
听音频,而不是看视频,有一个好处,能够解放你的眼睛,不影响你做普通的事务性工作.另外能给给自己创造一个法律学习的环境,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听着听着就会了,这里有也是如此。
选择音频,两个标准,一是老师没口音,口齿清晰,听着不费劲,不能说听了一个夏天,满口某地方乡下口音,那未来你去从事法律工作,还是小有压力的。
另外,需要讲的透彻,并稍有趣味——念讲义念教材的就算了,毕竟你不需要催眠师。
二、说——讲给别人听
在职考生比起在校生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所以对于很多制度理解起来比在校同学容易,就我的经验,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公司制度,同时,在企业工作过的同志就容易很多。
但在考点法条细节的记忆精准度方面,工作的同志比在校考生偏弱化。
说,能够扬长避短。
把你听到的案例,内容,你的理解讲给身边的人听。如果你能把所学讲出来,那就是真的通透了。别怕身边人烦你,要把自己变成朋友圈的今日说法。想想刑法里那些很黄很暴力的案例,法制史里那些残酷的刑罚,民法的婚姻继承,我这里的商法风云——你可以闲聊,但闲聊的时候在学习,在查缺补漏,每日精进!
三、读——精读讲义/教材,并定期浏览和梳理
如果说听和求你是武功套路,那么读就是内功。
(1)听之前,对讲义或教材有整体的认知,对结构有认知,不至于在录音中迷失。
(2)每天晚上的精读:听完当天的录音,要精读讲义/教材,将听到的要点标记,记忆;迷惑处通过查阅资料,释疑解惑。
每天都要对今天的听说读做一个总结,每天一个刻度,九月份到达满格状态。
(3)保持有规律的泛读和梳理
定期进行回顾,此时泛读,目标在于对知识的梳理和体系的构建。可以每一章结束后向前泛读,也可每篇,每一学科。每次泛读,预先设定范围,且不纠结于细节。
四、写——不吝时间的笔下工夫
(1)听读后,复杂知识点,记忆不清晰点进行誊写
(2)对许多流程,关系,自己画图,形象化
(3)与泛读配合的体系化整理
泛读后,把书/讲义合上,自己进行整个体系的整理,争取能够默写出整个框架,再往框架里填充具体的要点,逐层铺展。哪里忘了回看哪里。
到走上考场前,你的心里不是若干考点,而是一支笔,一页纸能够还原八大学科的全部体系和要点。
(5)真题和教材的合而为一
真题错了,或不懂,把讲义中对应的知识点整理到真题中去。如果,真题错了,感觉重要,且教材中无该知识点,把我这道题目整理到教材中去。
总结:总体来讲,工作的同志备考,方法论就是——1.小步快跑,每天坚持,不能懈怠!
司法考试试题的命制有“五化”的特点:
(1)客观试题主观化:
前三卷有三百个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命题的。表面看是一个客观试题——选择 题。其本质是主观题都是以主观的分析选择过程为基础进行的 A、B、C、D 四项判断,题眼(题弯、陷阱)很多, 可谓一不留神就落入陷阱。不论怎么命题,考点都是恒定,唯有考眼是变化的,这恰恰是主观判断选择的过程。这 也是客观试题的主观化的基本表现。有些考生没有重视对考眼的认识,造成了“年年上一当,当当不一样”的后果。
(2)理论试题实践化:
司法考试体现了司法实务的特点,考查了大量的实践性问题,体现了应用法学的特点这无可 厚非,但有时也将一些理论法学的知识进行了实务性的考查。这无疑又加大了一些得分难度。法律是与时俱进的, 司法考试命题也是体现了这点,在考试试题设计上采用了大量“新鲜”“时髦”的案例、理论。所以我们用司考培 训的行话说“实践中的难点,考试中的得分点”!
(3)规则理念统一化:
司法考试要与法学教育相结合。由于司法考试命题的人员都是从事法学教育的,而且都是从 事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人。这就使得司法考试有了些硕士、博士入学考试的味道。法条背后的理念(理论)考查 增多,规则与理念相结合出题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对法学理论没有深入学习的考生得分难上加难。
(4)考点分散综合化:
试题中有大量的“口袋”题,如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或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这类题让命题者有了充分的发挥余地,可以随意罗列重要与不重要的、相关与不相关的考点,可谓“纵向延伸、横 向联系”,“一脉不和,本题白做”!考生要建立“知识群”的概念和复习方法,教学中也要注意归纳与总结。我 们的归纳总结能够达到“让勤快人满意,让懒人惊喜”的程度!
(5)命题角度边缘化:
“重者恒重、轻者恒轻:”这句话对于学科知识而言是对的,但对于考点而言是不对的。近 两年出现了命题“中心转移”重点与非重点并重考查屡屡相见,一般认为的非重点知识、非重点学科的命题地位上 升。这能够防止透题、押题,所以为命题者所青睐,将来这种现象会更加普遍。对于选择题,尤为多选和任意项选择题会 75%可能等于零分,这即所谓的“四个选项负连带责任”。经过研究发现重点知识的考试命题地位没有改变, 改变的是考试命题点不仅在重点知识的重要方面,而且重点知识的次要方面的命题比重逐年增大。这种变化就是业 内人士所谓的“考点边缘化”。与重点知识相关的一些角落里的、一般不注意的知识——知识死角成为命题热点。 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是重点知识点考尽了才如此命题,有人认为是故意难为考生等等原因,不论是什么原因,对考生 的学习要求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