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冰棍起家的创业故事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宗庆后的娃欧商场自2012年底开业后,除被业内质疑太冒险外,还曾被媒体曝出沦为“空城”。而对于娃哈哈的多元化战略,他也比较谨慎,计划先在杭州试点,成功后再复制到其他城市。 事实上,自宗庆后1987年接手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起,冒险与谨慎两种看似冲突的基因便深种在他的商业逻辑中。 公开报道称,当年宗庆后创业时手上握有借来的14万元巨资,但他只是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

  因为舍得吃苦,只要有人需要冰棍,当年正处于四十不惑的宗庆后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都会准时送货,赚取几厘钱的利润。 后来,凭借自己摸爬滚打建立的销售网络,宗庆后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生产儿童保健品。1991年,娃哈哈集团公司得以组建,主营业务也开始转向饮料市场。 记者了解到,多年以来,除了此次涉足奢侈品商场外,宗庆后另外两次跨界同样值得一提。

  1996年,娃哈哈纯净水诞生,这意味着这家公司开始从儿童产品领域向成人产品领域拓展。这一动作在宗庆后本人眼里是娃哈哈成长史上最大冒险之一。当时娃哈哈在国内儿童饮料市场占据最大份额,而当时的纯净水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有经验可寻。不过宗庆后却大胆地在第二年将生产线和产能扩充了一倍,抢占大批市场。

  2002年以童装为起点,宗庆后开始跨行业发展。2009年,娃哈哈又与荷兰一家工厂合作加工贴牌奶粉,进入婴幼儿奶粉市场。当时国内奶粉市场正处于信誉受损的关键期,宗庆后的举动也曾引来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宗庆后在此次合作中同样将冒险中的谨慎特点发挥到极致,他所选择的合作方式并不需要娃哈哈投资,从而降低了经营风险。

  此外,宗庆后的另一个特点精力充沛,也是其成为内地首富的一大推力。曾有媒体报道,宗庆后恪守着严格的生活作息表,朝六晚十一,坚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他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了这点,“忙碌惯了,闲着很难受,我早上不到7点就会去公司”。 多年来宗庆后从不度假甚至从不过周末,每年他都会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跑市场,从经销商、消费者那里获得市场信息,从最初的儿童营养液,到现在娃哈哈拥有的近100个品种的产品线,大部分产品的创意都来自于他,再由研发部门去开发。 面对近期马云、史玉柱、刘永好纷纷“让位”,宗庆后直言自己距离退休还很早。规模下的高利润 去年,宗庆后成为胡润和福布斯的双料首富,这也是他继2010年后再一次登上胡润首富的宝座。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娃哈哈规模的不断扩大,2012年,宗庆后家族持有的娃哈哈股份由数年前的60%增至80%,是他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娃哈哈的估值在不断增长,这从其利润上便能窥见一二。2011年,在全国饮料20强企业中,娃哈哈的产量占总产量的25.6%,收入占43.4%,利润占比高达53.8%。 而在高利润的背后,宗庆后的产业布局逻辑也有所隐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年由于娃哈哈饮料生产线需要维修和保养,宗庆后选择进入电机行业,在拆装机的过程中,娃哈哈的技术人员搞清楚了机械原理,并成立了自己的机电研究所,目前旗下的两家机电厂利润已达8000万元左右。

  这看起来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不过,宗庆后的商业抉择也有失算的时候,但是他总能及时拉住刹车。他称这种策略叫小步快跑,并强调产品一定要形成规模,否则没有竞争力。 不管是零售商城,还是饮料制造,宗庆后一直强调规模效应。他表示,他做十亿元的广告,如果销售额是一百亿,那么只用了10%的资金,如果销售额是两百亿元,那么只用了5%的资金,如果销售额是三百亿元,那么只用了3.3%的资金。 为了保持高利润,他还不断推出新产品。“饮料的同质化竞争就是低价竞争,我生产的东西你没有,就不用跟你恶性竞争”。 在商海打拼多年的宗庆后也开始有所改变。

  由于娃哈哈全员持股,宗庆后多次表示集团不会上市。不过由于零售业投资大、回收慢的特点,他告诉记者,已准备将娃哈哈的零售业运作上市,时间大概需要6~7年。 对于“中国首富”这个头衔,他直言没有任何压力。“我的财富是一瓶水一瓶水卖出来的,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https://www.un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