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2)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母质:褐土的母质各种各样,以黄土母质和石灰母质为主 植被:柏树、槐树、灌木、羊胡子草等

  时间:该地区坡积时间较短,褐土形成时间不怎么古老 (3)剖面观察情况

  枯枝落叶层(O层):厚度4cm,有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和半分解的枯枝落叶。

  腐殖质层(A层):厚度24cm,黑褐色,中壤,干湿状况为润,屑粒状到团里块状结构,土质疏松,孔隙较多,有石灰反应pH7.5

  淋溶淀积层(Bt层):厚度26cm,棕褐色,砂砾状,块状结构,无侵入体,有石灰反应,微碱性。

  母质层(C层):50cm以下,棕色,砂砾,块状结构,土壤紧实,有石灰反应,微碱性。

  (4)改良保护

  ①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

  因褐土中除潮褐土地处平原区以此一般多为丘陵与高平地,土壤

  侵蚀是普遍现象。因此开展水土保持与发展水利灌溉是提高褐土地区农业的重要途径。

  ②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

  由于水源的限制,大面积发展灌溉是有限的。因此应当普遍地、大面积地发展旱作农业,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如水平梯田、径流农业)与系统的土壤耕作(如少耕、覆盖、轮作)等。因褐土区降水一般均在600mm左右,稍稍增加以保墒培肥为中心的土壤旱作的耕作措施,将是发展褐土区的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

  ③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首先要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因为褐土区的温暖而干旱的时期长,土壤有机质分解决,保证一定的有机肥源(其中包括轮作在内)是保证土壤肥力构重要基础。

  其次是合理施用磷肥,因为褐上的活性铁及CaCO3均容易促使磷的固结,形成铁质和钙质的以及闭态磷而使磷肥固结失效。因此应加强过磷酸钙的施用技术的研究。

  第三,是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因为褐土大多有石灰反应,它往往减弱Zn、Mo、Mn、Fe等等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淋溶褐土及沙性土壤中B、Cu的含量较低。因此,要充分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应用。

  ④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

  如淋溶褐土上的板栗、烟草;潮褐土上的玉米、小麦;其它如苹果、谷子、棉花等都是褐土的优势作物,一些相应的名优特产都是在这些相应上宜的土壤上生产出来的。因此,应当困地制宜地发展。由于水分条件的限制,不必勉强强调发展小麦。

  ⑤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改变褐土区生产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状况,为褐土区的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3、鲁山棕壤土壤剖面的观察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土,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 土壤,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0之间无霜期 120-220天。但由于受东南季风、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东西之间地域性差异极为明显。 棕壤根据其主要成土过程和有关附加成土过程的影响可划分为棕壤、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棕壤性土五个亚类。 (1)成土因素

  气候: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均温5-15℃,降雨量500-1200mm。

  母质:非石灰性残积坡积物和土状堆积物。

  植被:天然次生林

  (2)剖面观察情况

  腐殖质层(A层):厚度17cm,轻壤,暗棕色,粒状屑粒状结构,土层疏松,孔隙较均匀,含有大量植物根系,无石灰反应,pH6.3左右。

  淀积层(B层):厚度24cm,棕色,砂壤,棱块状结构,孔隙较

  少,无侵入体,无石灰反应,硬度中偏强,pH5.5。

  母质层(C层):厚度19cm,片麻岩发育形成,棕色,砂壤,块状结构,非石灰性母质,无石灰反应,pH6.0。

  (3)改良与保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 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四)黄河两岸潮土土壤剖面的观察 潮土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多数国家称此类土壤为冲积土或草甸土。潮土是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盐的河流冲积物土,受地下潜水作用,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土壤腐殖积累过程较弱。具有腐殖质层(耕作层)、氧化还原层及母质层等剖面层次,沉积层理明显。 潮土分为潮土(黄潮土)、湿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灰潮土及灌淤潮土等7个亚类。其剖面形态分异特征。 (1)成土因素

  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

  地形: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

  植被:自然植被为草甸植被。

  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棉粮作物的生产基地,水果蔬菜的重要产区。

  (2)剖面观察情况

  耕作层(AP层):厚度28cm,黄色,质地为松砂,干湿状况为干,团块状结构,有铁锰结核新生体,pH9-10,石灰反应明显。

  淀积粘化层(Bt):观察土壤剖面,该层厚度为93cm。层次过渡平直,颜色较耕作层深,为壤质土,有屑粒状结构,根系较少,土壤

  孔隙度适中,含水量增加。质地为砂壤。有石灰性反应。PH偏碱性。

  母质层(C层):浅棕色,干湿状况为润,质地粘壤,土壤较紧实,含有铁锰结核石灰反应明显,碱性。

  (3)改良与保护

  发展灌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并建立排水与农田林网,是改善潮土生产环境条件,消除或减轻旱、涝、盐、碱危害的根本措施,也是发挥潮土生产潜力的前提。

  培肥土壤,扩大高产、稳产农田。首要是解决有机肥源,实践证明,种植绿肥是开辟有机肥源的重要途径,但有很多具体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再者是增施磷肥的同时,注意施用磷肥效果,局部地区(块)开始缺钾,应适当补施,配合施用微肥。

  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适当配置粮食与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提高潮土地产量产值和效益。

  四、总结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利用的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资源利用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熟悉了应用土壤剖面对调查区域的土壤景观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研究所在区域的土壤分布规律,确定调查土壤的类型及其特征特性。本次课程实习也是集体活动和集体劳动的成果结晶,在小组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就更需要团队所有队员互相合作,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才能以最高的标准完成此次课程实习。

  土壤资源利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平时课堂上的听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亲身实习,亲自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对这门课有更感性的认识。 最后,在这里要感谢陈老师和张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