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老师国培心得体会范文
【第1篇】
近期,有幸参加了 “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通过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专家和教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
一、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慢慢摸索经验,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教学的信息化。我要时刻告诫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还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学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肩负起培养人的重任。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团体,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三、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新课程给了我们教改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我们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生物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我们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把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
四、终身学习,不断充电
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国培”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娇气,焕发出无限生机。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语文:抓住语文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语文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语文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乐学、爱学语文。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语文方法,体现语文课的灵魂,使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2篇】
首先感谢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平台,也感谢辅导老师在培训期间给予我们的帮助。在为期近两个月的学习里,让我们的大脑又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我们的必修课程是12门。分别是《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新课程培训—— 小学思品》、《良好的开端——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导入》、《合作学习需要技巧——小学“品生”、“品社”课中合作技巧的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过程性评价在小学“品生”、“品社”课中的应用》。我们在聆听专家的讲座里,被他们精彩的讲解所折服。在新、旧教育体制,横向、纵向的比较中,我们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弊端越显突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我们教师就应该走在改革的前列,用新的理念武装头脑,大胆尝试,认真学习。
一、对品生、品社的认识
接触这门课程,断断续续的上了两三年,而且都是品德与生活。在谈到对教材的把握上,只注重了教材的横向联系,却忽略了教材的纵向联系。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可能就是我们把它列为了“副科”,只是走马观花的带着学生走了一遍,仅限于教教材而已,细细地审视,就连教材也没教好。总之一句话,因为不重视,所以倾注的自然也少。
在这次参加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学习,起初的犯难情绪是有的。自己的不足在一堂堂精彩的讲座里暴露得体无完肤,内心的情感是何等的复杂,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的信誓旦旦变得一文不值。曾经的绝不愧对学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且我还这样叹息:要是培训语文就好了。现在看来,我又是多么的幸运,让我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有了一次反思的机会,在这个平台里了解我们最关注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首先,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其实我们也知道,每门课程的设置都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们经过反复的考察、思量的结晶,他们站在一定高度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的价值与开设的意义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关切的,可我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走了一条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歪道。以前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并开,各自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出现了教育内容的大量重复的现象;而各自强调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又出现了使思品课因失去社会知识载体而变得空洞枯燥,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象,也容易使社会课淡化德育功能,变成纯粹的知识课,缺乏社会性。而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合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这种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的不足,使学生的素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均衡,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全面,并能够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它的出现摒弃了思想品德课的缺点,彰显了它的特色。
从它的设计理念来看: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仔细看看,每一条设计理念都是围绕课程的三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也应该紧紧围绕这几个方面,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激励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从它的三维来看:知识与能力虽处于三维的第一点,但在这门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这门课程的主题,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变成了暗线。在这里也不是说后两者不重要,而是为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指明方向,根据主题,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
从评价方式看:它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在评价中,评价方式多样化首先体现在评价主体多样化。因为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其次评价角度多样化,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最后,评价的尺度多样化。在评价时,我们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发展。我们更重视质性评价,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视对儿童在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个性化表现。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实施中,要注意综合运用。
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让学生学会做人”这一课程核心理念来开展活动,学生一定会做人的。
二、作为一名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道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按照钟启泉教授领衔起草的《教师教育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其主要问题是: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试想: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培养喜欢读书,学会合作、乐于探究的学生,我们教师都不喜欢,又凭借什么让学生喜欢呢?学生的习得往往来自于我们的潜移默化,这无声的教育不学习能行吗?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强则民族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良好的素质并不是表现在一纸文凭上,教师的学历不等于能力,只有持久的学习力,才能使教师的能力不断增长,素质不断提高。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三、在学生心目中,你是一个“师者”
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在品生、品社这门课程里,“学会做人”是核心理念,我们要怎样去教学生做人。俗话说得好: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学生在活动中、教材中得到的仅仅是一个侧面,他的品德形成还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影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因受其导师的影响,非常尊敬他的老师,以至于回国后一直将其照片挂在醒目的墙上,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样呢?多看看像自己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就是我们的一个缩影。
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专家们讲到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程时说到:如果孩子不喜欢你的课时,就是就要好好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课堂教学本身的吸引力很重要,教师的设计也关键。而最重要的一个人文因素也不容忽视,就是让学生首先喜欢你,只有喜欢你了,学生对你的学科自然也多了几许信任。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呢?那就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用真诚感染学生、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真爱感化学生。先做学生的朋友,再做学生的先生。对待朋友,你要真、也要诚、还要同乐、同笑、同哭;做先生,你要有真才实学,对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深奥的道理寓于幽默、浅显的故事之中。在学生的眼中,你是知音,更是师者。只要你要求学生做的,你也先做一遍,比你强调若干倍都重要;只要你弯下腰来,了解学生就是唾手可得,不用你去挖空心思去想:谁有什么不足,谁又有什么优点,一切就在你与他们之间。你的快乐来自于无数个单纯的质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你真挚的微笑。你、我、他相识于校园,就请我们珍惜这份缘分,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你的朋友。
总之,在这次学习里,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深感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里细细地琢磨、探究,努力学习,走好新课程改革的每一步。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2016语文老师国培心得体会范文
2.国培培训心得体会2016
3.精选2016年国培培训计划心得体会
4.2016最新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
5.2016年国培网络专题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6.最新2015小学语文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7.2016年信息技术国培心得体会【精品】
8.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国培心得体会
【语文老师国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国培心得体会(通用13篇)09-19
教师国培研修总结(精选15篇)01-29
国培个人研修规划03-23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四篇03-22
小学美术国培研修日志(精选10篇)02-24
国培必修课程学习心得06-17
初三毕业语文老师的寄语170句06-19
高中语文老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03-28
管培生职业规划范文03-23
教师节送语文老师什么礼物好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