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晓》教学设计(2)
⑴ 师: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睡觉的时候,睡得很香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⑵ 找搭档前,先来说说你刚才听到什么了?
⑶ 出示:春眠不觉晓。
⑷ 认读生字“眠”并理解:
(眠:睡眠,睡觉,所以是目字旁的。)
⑸ 早上一醒来,诗人听到到处都是小鸟叽叽喳喳动听的鸟叫声。谁是我的“最佳搭档”,用诗中的一句话说是?
引出:处处闻啼鸟。
⑹ 谁想找最佳搭档,记住说得好的才能成为你的最佳搭档。
⑺ 认读“闻”字, 在这里有个字和听的意思是一样的,请拿起笔用“ ”标出来。
(用耳朵听,所以闻中有个“耳”字。)
⑻ 这么认真就奖励大家“闻一闻”鸟叫声,请用手做好“闻一闻”的准备动作。
(课件播放鸟叫声)
⑼ 听出来了吗?鸟儿在说着什么?唱着什么?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心情赶紧读读这两句吧!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出示花落图,观察:不仅听到了,还看到了什么?花儿怎样了?想一想花儿落到哪里了?
(地上:好像花毯。小溪里:在打转又好像鱼的花伞。)
⑵ 落到地上,落到小溪里,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强调句子:花落知多少)
⑶ 看到那么多打落的花儿又想到了什么?
⑷ 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⑸ 引出句子:夜来风雨声
⑹ 看到飘落的花瓣,有什么感受(真让人惋惜或别有风味)读一读。
5、解题:学到这,知道这首古诗写什么季节的吗?春天里有鸟语,有落花。那具体写了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景色呢?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6、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自由读。
7、指导节奏。
(拿起笔划一划)
四、朗读成诵
⑴ 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⑵ 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⑶ 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朗读)
五、书写生字
六、教学后记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人教版二册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的。当我们翻开这还散发着墨香味的书本,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美”再次扑面而来。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美的诗文,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因而在这次年级教研活动中,我在这组美妙的课文中选择了古诗《春晓》。
《春晓》这首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浓浓的春意以及如何让孩子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是我这篇课文需要完成的情感目标。无论是一开始的导入,到整体感知,到体悟诗意,到最后的朗读成诵都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中努力实现学生“要我背,要我读”到“我要背,我要读“的转变。在导入环节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孩子自己随意背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背会背的古诗。我便顺着学生的情绪,请他们边欣赏古诗的情境边聆听古诗的范读,对接下来诗意的体悟就有了铺垫。
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让学生“食而能够化”从而也不至于泯灭兴趣,采用了“最佳搭档”的游戏体悟诗意,让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巧妙引导古诗中古今意变字词的理解。如“处处闻啼鸟”的“闻”,这种古今意思有别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引导。我让学生先用笔划出古诗中与听的意思一样的字,一开始,有一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后来我通过课件出示“鸟啼声”以及动作(用手贴耳边),在“闻”的理解上也就迎刃而解了。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这一节课上,在体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到飘落的花瓣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有多种感受,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中也留下了遗憾,如果让我再上一遍的话,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学习。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体悟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可以尝试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太低,处处不放心,实在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