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省特级教师评选的论文答辩技巧分享
骨干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除了要自觉开展大量的课堂实践(如校本教研、磨课等)之外,一般还要经历几次由教师培训机构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答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省特级教师评选的论文答辩技巧分享,欢迎参考~
省特级教师评选的论文答辩技巧分享
一、前--介绍论文的背景缘由
所谓“前”,就是要介绍清楚自己为什么写这篇论文的缘由。笔者参加过一次模拟省特级教师评选的论文答辩,递交的论文题目是《巧引名言度金针--例谈阅读教学中“名言”的引用艺术》。论文开篇界定了“名言”的内涵,接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简述了引用名言的意义和作用,最后重点介绍了巧引名言的四种策略--创生主题、升华情感、引发矛盾、总结写法。
在论文答辩的开始,笔者至少应向专家评委讲清楚“名言的界定”和“阅读教学中引用名言的重要意义”这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立论,明晰论文中的几个关键概念,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笔者在论文中,将“名言”界定为“一般是由名人说的短小精悍、含义隽永的句子,常见的有名人格言警句,也包括谚语、古诗句等”.后一个问题,是这篇论文存在的基础和起点。回答为什么写这篇论文的缘由,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归纳现状,分析弊端,反面立论;二是开门见山,观点“亮剑”,正面阐述。笔者的论文就采用后者,在点明眼下不少教师青睐引用名言的事实之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恰当引用名言所带给学生的“正能量”.
二、后--交代论文的后续研究
一篇论文从起草完成,到发表获奖,再到递交审查,最后到参加答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少则一年数月,多则两三年之久。从这个意义上说,答辩的论文都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所以,在论文答辩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主动交代论文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使专家评委能够看到自己的论文的确是在“真研究”基础上取得的成果,而不是“鼠标百度式”的拼凑之作。
比如,笔者在论文答辩时最后陈述,因为论文成文于2010年,当时新课标2011年版还没有公布,所以一定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眼睛向外,只考虑“外引”--从教材、课文之外引入名言,而没有关注“内视”.其实很多课文本身就具有名言。比如,《桂林山水》开首的古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比如《全神贯注》结尾处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还有课后的“资料袋”中罗丹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答辩时只要能作诚恳的反思,就能取得专家的谅解。二是重点介绍的四种巧引名言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笔者答辩时介绍完文中列举的“四大策略”之后,又增加了“假借评价、指导学法、灵活改写”等几种,并做了详略有致的介绍。这样一来,专家就觉得你确实在做行动研究。
三、左--简介论文的“基础之处”
大科学家牛顿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任何一篇论文,都不可能是全新的创造,一般都是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扬弃而写成的。
就某一篇论文而言,其中存在局部理念不新、个别策略缺乏新意等弊病在所难免,因为这不是论文的核心所在。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价值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答辩时一定要拿捏好详略的分寸,对于那些常见的理念和策略,只能作简明扼要的概述,切勿滔滔不绝、老生常谈。
比如,笔者详细阐述巧引名言的“四大策略”时,也不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对于巧引名言“创生主题”,笔者结合着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课例《卢沟桥的狮子》,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入名言,创生一个与文本融合的“主题”,然后按照“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的流程组织教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的过程。而对于巧引名言“总结写法”策略,笔者只作了简略的介绍,因为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言意结合”、“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加要关注是怎么写的”等理念的耳熟能详,歌德的名言--“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已经没有必要再作更多的解释了,正所谓“各领风骚两三年”.
四、中--熟悉论文的内容与架构
所谓“中”,主要指论文本身。对答辩者来说,对自己递交的论文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意思是说,只要作者胸中藏有万千个词汇能为我所用,即使笔下有千钧重,写作起来也能挥洒自如。就是说,答辩者一定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对自己递交论文中所涉及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所引用到的教学案例,提出的教学策略方法的创新与不足,包括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甚至论文的正副标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绝不含糊。如是,一旦专家要你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你就能够有条有理、侃侃而谈,否则只能面红耳赤、无以应对。
比如在笔者答辩的提问环节,专家提出“从论文的副标题看,巧引名言的功用重心落在教师的视角方面,请你从学生的视角再谈谈看法”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承认的是,专家一下就抓住了作者的“短板”,因为这确实是论文欠缺的地方。专家之所以提问,倒不是故意为难,而是想通过答辩者的阐述考察他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刻性。笔者略作忖度,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巧引名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经常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地“引经据典”,学生就能耳濡目染,入脑入心。二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因为名言一般都是言简意赅、含义隽永的句子,它们或给人以明理,或给人启示,或助你学习,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这两点,其实就是阐述了“言、意”两方面的作用。
五、右--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
所谓“右”,这里指论文的“创新之处”.前文已述,每篇论文不可能都是全新的创造,大都是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而成的,所谓“比别人多走了一步而已”.可以说,“创新之处”才是论文存在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CPU.所以对一篇论文而言,“创新之处”越多,论文的质量也就越高,但对作者来说,难度也越来越高。
那么,如何答辩好论文的“创新之处”呢?简言之就是要“突出重点”.笔者在阐述“四大策略”时,除了详述“创生主题”之外,作为创新之处的“引发矛盾”策略也作重点阐述。笔者以某青年名师执教《凡卡》一课为例,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凡卡写信的杂乱无章、啰里啰嗦,然后引入契诃夫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从而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和思维的冲突,不但揭示了“反复”这一语言现象,而且起到了调节教学节奏和推进教学流程的作用,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论文答辩若要取得好成绩,充分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上面介绍的五个方面,只是粗浅体会。为了顺应口语习惯,笔者将标题命为“前后左中右”.其实,在万事俱备之后,答辩时一般应该遵循“前--中--左--右--后”顺序更为合理。
相关文章:
1.省特级教师评选的论文答辩技巧分享
2.教你快速搞定毕业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技巧与注意事项
4.毕业答辩最全技巧
5.2016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技巧及标准流程
6.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的几点技巧分享
7.2016博士论文答辩开场白及答辩技巧
8.2017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9.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制作技巧与要求
10.英语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省特级教师评选的论文答辩技巧分享】相关文章:
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技巧分享01-29
毕业论文答辩问题范本03-28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答辩12-31
洗车的方法技巧01-01
游泳技巧换气07-19
评选校园之星自我介绍03-20
银行面试回答技巧07-28
中考填报志愿技巧12-31
师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09-11
现代社交礼仪的技巧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