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求职遭遇“智力陷阱”怎么办
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求职陷阱,其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就是“智力陷阱”,如果我们碰到该怎么办呢?
李伟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应聘了一家广告公司。公司在浏览了他的简历后,即拿出一张室外的CAD草图,让他在3天内设计出一张健身馆的外景效果图。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李伟花了两天的时间,设计出一个自认为不错的作品。当他递交作品时,公司让他回去等通知。李伟没等来任何音信,却在该公司网站的“成功案例”中看到自己的设计。对此,赵先生表示,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求职陷阱,李伟的案例是求职陷阱中的一种,也被称为“智力陷阱”,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
一、求职者笔试遭遇“智力陷阱”
据了解,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以考核为名,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堂而皇之地剽窃应聘者的创意。记者采访发现,和李伟有类似经历的求职者并不少。林先生在一家计算机企业复试笔试过程中就曾经遭遇过“智力陷阱”。林先生表示,当时进入笔试的有4个人,他的题目共有7道,全部是较难的编程。笔试结束后,他在电梯里和其他进入复试的求职者议论了笔试的题目,发现题目考试的题目各不相同,但是如果将每位求职者的第一题连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程序。依次类推,每道题目连起来,就是七套完整的程序。后来,他们几个人都没有被录用。他认为,企业可能并不缺人,而是打着招聘的幌子,套用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二、“智力陷阱”隐蔽性很强
“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知识产权,落进陷阱的多为创意领域中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近年来,在一些专业技术和创意领域,出现了“智力陷阱”。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面试的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窃取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赵先生表示,“传统”的求职陷阱不同,“智力陷阱”更隐蔽,它以考核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也更为恶劣。由于“智力陷阱”很隐蔽,多数求职者在笔试过程中无法判断,导致了不少求职者的劳动成果被窃取。
三、最好和招聘单位订立协议
面对隐蔽性很强的“智力陷阱”,求职者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窃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事设计的余先生建议,求职者在应聘有创造性劳动的职位时,最好在提交作品前和招聘单位订立协议,规定本人的应试作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关专家也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建议在提交策划方案等劳动成果时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此外,在提交策划方案时附上“版权声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最好事先声明,如涉及作者著作权的问题,将追究到底。
http://www.unjs.com/【求职遭遇“智力陷阱”怎么办】相关文章:
当培训遭遇尴尬怎么办?(2)10-15
当培训遭遇尴尬怎么办?(3)10-28
成功规避求职陷阱的方法08-05
求职,小心五大求职陷阱08-09
一个研究生遭遇的求职面试10-26
遭遇空难的自救方法08-11
我在法国遭遇“凤姐”09-01
妈妈如何开发宝宝智力06-27
如何巧妙规避面试陷阱?(2)10-29
遭遇井下冒顶事故的自救方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