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测量的教学设计
【文章导读】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测量的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和借鉴。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⒈让学生具体观察树叶和单摆的摆动特征,明确观察的重要性。一些现代观察仪器可放录像,通过介绍我国的先进仪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⒉本节内容最好在实验室里上,采用边讲边看边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能同时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实物,多种感官同时感觉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印象深刻。增加学生对常用自然科学用具的新鲜感,提高学习自然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了解观察是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怎样观察,了解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介绍初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㈡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现代观察仪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观察的重要性和怎样学会观察。
⒉教学难点:怎样学会观察。
三、教学准备
单摆、树叶(每人一片)、有关现代观察仪器的录像带。显微镜、量筒、量杯、天平、刻度尺、温度计、秒表、镊子(以上每桌各一件)。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引入(教师提问)
⒈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⒉有一位同学只在街上转了一圈,能说是观察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析导入课题。
㈡讲授新课
⒈观察的重要性
a、让学生观察树叶。要求观察:
⑴树叶的颜色 ⑵树叶的形状 ⑶叶脉的形状
请几位学生报告观察结果。
b、演示单摆的等时性实验。要求观察:
⑴小球来回摆动幅度如何变化?
⑵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有否变化?
然后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
⑴你知道气象台根据什么才能准确做出天气预报吗?
⑵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是怎样才发现摆的等时性的?
⑶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是怎样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的?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并小结:
⑴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察看活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认识自然规律提供了依据,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⑵观察要勤思考,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⒉使用工具观察
a、让学生继续观察树叶的下列几项:
(A)树叶的总长度 (B)树柄的长度
(C)叶片的厚度 (D)叶片的面积
b、让学生观察单摆摆动一周的时间。
提出:直接运用眼、耳等感觉器官去观察,认识的范围是很有限的。使用工具可以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观察a项需刻度尺。观察b项需钟表。然后放一段录像,要求学生明确现代观察仪器的作用和功能。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然后小结:
⑴直接观察(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认识范围有限。
⑵借助工具(间接观察)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⒊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指出观察树叶的颜色、状态和叶脉的形状,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物体的冷热程度等只需要粗略地知道,不需要知道具体数量,叫定性观察。
指出观察单摆摆动一周的时间,树叶的长度是多少,这种观察往往需要知道具体的数量,叫定量观察。
指出:一般的观察顺序是先定性,再定量,不能定量的,只能定性。
然后让学生讨论以下各项分别属于定性观察、定量观察、直接观察、间接观察中的哪种?
⑴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体形状。(定性观察、间接观察)
⑵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子的直径大小。(定量观察、间接观察)
⑶观察公园里各种各样鲜花的颜色。(定性观察、直接观察)
然后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部分观察测量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一下,并问:⑴你认识它们吗? ⑵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让学生逐一看清楚,简单地介绍工具的作用并填入表中。
名称 刻度尺 量筒量杯 天平 温度计 秒表 显微镜
作用 测物体的长度 测液体的体积 测物体的质量 测物体的温度 测时间间隔 观察生物体微观结构
㈢小结
五、极书设计
第一节 学会观察
⒈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查看活动。
⒉观察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⒊使用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⒋定性观察:只需要粗略的知道物体的形状、结构、冷热程度等。
⒌定量观察:科学的观察往往需要知道具体的数量。
[测量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溪拍照的教学设计
2.《我选我》的教学设计
3.课文《新型玻璃》的教学设计
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5.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
6.万年牢的教学设计
7.牧场之国的教学设计
8.关于课文《花钟》的教学设计
9.课文《珍珠鸟》的教学设计
10.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测量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07-27
《位置》的教学设计03-25
花脸教学设计08-09
《咏柳》教学设计08-20
《匆匆》教学设计08-07
养花教学设计10-21
《草原》教学设计09-19
草原教学设计06-27
《中东》地理教学设计06-17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