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培训试题

时间:2024-07-11 10:17:20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培训试题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在即,大家都准备好了没?下面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培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培训试题

  1.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A .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 .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 .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 B

  【解析】 从讲解信息中的“春秋时期”、“办教育”等信息课得知此人是孔子,他的政治主张应该是让君主爱惜子民,实行德政。选B。

  2.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联褒扬的是( )

  A . 黄帝

  B . 孔子

  C . 孟子

  D . 司马迁

  【答案】 B

  【解析】 孔子字仲尼,杏坛指学校,这里指的是孔子教育家的身份,因此选B

  3.《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 )

  A . 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 . 偏爱某些学生

  C . 有教无类

  D . 因材施教

  【答案】 D

  【解析】 孔子的各个学生风格各异,孔子为了更好的让他们理解道理和学问,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4.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

  A .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所说的是“对社会发展贡献大”,而不是对学生自身,所以只有A项是对社会的意义,其他三项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

  5.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 . 他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 .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答案】 C

  【解析】 孔子兴办私学,招收的大多是平民子弟

  6.以下对孔子的介绍,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孔子是中国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B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C . 孔子名丘、字仲尼

  D . 孔子生于战国时期

  【答案】 D

  【解析】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为春秋末期出生。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完成

  7.根据提示,说出他是孔子的哪位学生?

  ①他是最早的儒商

  ②他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中最富有的弟子

  ③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④孔子死后,他守了六年的丧。

  A . 子路

  B . 子贡

  C . 颜回

  D . 曾子

  【答案】 B

  【解析】 可回放课程,或查资料了解一下子贡的事迹。

  8.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 . 子路

  B . 曾子

  C . 颜回

  D . 子夏

  【答案】 C

  【解析】 孔子欣赏颜回的好学、讲仁义,颜回被认为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9.“韦编三绝”成语中的主角是谁?

  A . 司马迁

  B . 孔子

  C . 孔子的学生颜回

  D . 阮籍

  【答案】 B

  【解析】 史记中记载,孔子“晚年喜读《易经》”,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10.《论语》属于下列那种文章体式?

  A . 纪传体

  B . 语录体

  C . 国别体

  【答案】 B

  【解析】 语录体散文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因此为语录体散文。

  11.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魏晋名士风度?

  A . 清谈

  B . 饮酒

  C . 服药

  D . 作诗

  【答案】 D

  【解析】 魏晋名士风度包括清谈、饮酒、服药和隐逸。

  12.《世说新语·德行》第九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 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 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 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下列选项中对“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道义被打败了而我活了下来,这是我荀巨伯该做的啊!

  B . 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打败道义而谋求生存,这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啊!

  C . 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这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吗?

  D . 我远道而来看见你,你却命令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这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吗?

  【答案】 C

  【解析】 注意关键词:视:探望;败义:败坏道义。同时注意最后一句话是属于反问,表到的是否定 意思:我不会这样做。

  13.《世说新语·言语》第三则: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 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 先君 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 (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下列关于上述故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文举是李元礼的亲戚。

  B . 在座的宾客并不认可孔文举关于他是李元礼亲戚的解释。

  C . 陈韪小的时候跟孔文举一样是个聪明的孩子。

  D . 陈韪本来想讽刺孔文举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出息,结果却自取其辱。

  【答案】 D

  【解析】 根据文意,D项正确,陈韪被孔文举借自己说出去的话所调侃。

  14.《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十二则: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 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下列关于“蔡洪赴洛”故事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蔡洪虽然是亡国之民,但是却很有才华,善于应变。

  B . 洛阳人不知道蔡洪可以凭借什么才能去参加这次举荐所以就询问他。

  C . 蔡洪最后的话是反讽洛阳人:难道你这么顽劣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是殷朝遗民吗?

  D . 蔡洪并不认为圣贤诞生的地方一定要有固定的场所。

  【答案】 B

  【解析】 洛阳人认为他是个亡国之民,所以数落他,认为他没有资格参加这次举荐。

  15.《世说新语·政事》第一、二两则: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 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 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下列对于陈仲弓治理太丘的故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陈仲弓下令杀了撒谎请假的那个官吏,因为他觉得那个官吏谎称母亲生病而要求请假是不忠不 孝的大罪。

  B . 陈仲弓认为即使狱吏拷问出撒谎请假的官吏有其他的罪行,也不会比这个谎称母亲生病而要求 请假的罪名大。

  C . 陈仲弓做太丘县令时,有强盗抢劫财务杀了人,主管者想要抓捕盗贼,请陈仲弓前去帮忙。

  D . 陈仲弓决定先处理生了孩子不肯养育的案子,因为他觉得骨肉相残比劫财杀人还严重。

  【答案】 C

  【解析】 陈仲弓做太丘县令时,有强盗抢劫财务杀了人,主管者已经抓捕了盗贼,请陈仲弓前去处 理。

  16.《世说新语·政事》第九、十两则: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 惜!”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阅读上面两则故事,思考下列关于王安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安期按照纲纪处罚了偷鱼的小官,因为这水池里的鱼是公家的,不能随便动。

  B . 王安期没有追究偷鱼小官的过错,因为古代文王的院囿尚且与百姓共同享用,何况小小池中之 鱼。

  C . 那个违反宵禁的人不是故意而为之,只是因为在老师家学习到很晚,所以才很晚回家。

  D . 王安期之所以放过这个违反宵禁的读书人,是因为他觉得处罚这样用功的读书人不符合治理的 根本。

  【答案】 A

  【解析】 “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中的“纲纪”指的是负责此案的官员。

  17.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第三则,指出下列翻译中有误的一项: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 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A . 称旨:符合心意

  B . 曳著:拉到

  C . 须臾:过了很久

  D . 复有:又有

  【答案】 C

  【解析】 须臾:过了一会儿。

  18.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 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对于上面这则故事,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郑玄家的奴婢知识匮乏,不怎么读书。

  B . 奴婢之所以被郑玄处罚,是因为其做了违背主人心意的事。

  C . 犯错的奴婢没有被鞭棍所打,而是被罚站在泥水当中。

  D . 奴婢引用《诗经》当中的“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委屈。

  【答案】 A

  【解析】 原文说道: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19.指出对下列加粗字翻译有误的一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A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日期。

  B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日到中天,中午。

  C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抛弃。

  D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引:招引;拉。

  【答案】 A

  【解析】 期:约定时间

  20.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关于上面这则故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了在中午的时候一同出行。

  B . 到了中午,友人没有来到,于是陈太丘不等友人先行离去。

  C . 友人到后看见陈太丘已经离去,于是把气出在元方头上,还对子骂父。

  D . 元方看见友人下车,为了避免愤怒的友人伤害自己,他头也不回地逃回家门之内。

  【答案】 D

  【解析】 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因为友人无礼无信。

  21.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 . 四海之内皆兄弟

  B .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B

  【解析】 B选项出自《孟子》

  22.《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 . 每篇的主题

  B . 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 . 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 . 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答案】 B

  【解析】 无,参照原文即可。

  23.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的是哪部著作

  A . 《大学》

  B . 《道德经》

  C . 《礼记》

  D . 《楚辞》

  【答案】 A

  【解析】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4.下列作品不属于“五经”的是

  A . 诗经

  B . 尚书

  C . 春秋

  D . 史记

  【答案】 D

  【解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D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 D

  【解析】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是指要多从他人身上学习,获得启发。对应的应该是‘’几个人一起走,总有能成为我老师的人。”

  26.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学而时习之 ( 经常)

  B . 不亦说乎 (通“悦”,喜悦 )

  C .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D . 不亦君子乎(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答案】 A

  【解析】 应翻译为“按时”

  27.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 . 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 .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 . 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 .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改正。

  【答案】 B

  【解析】 注意这句话表现了孔子善于向他人学习,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所以,他看到别人的缺点,是自己改正,而不是要求别人改正。

  28.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A . 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 . “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 . “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 . “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答案】 A

  【解析】 这句话指具体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知识方面

  2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 .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C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通“悦”,愉快)

  D .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答案】 C

  【解析】 这里“乐”就是快乐的意思,不是通假字。

  30.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 . 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 . 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 . 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 . 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答案】 D

  【解析】 当时教育还是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无法接受教育,战国时期,私学已经有一定的发展,所以出现了民间学子。A、B选项说垄断和普及,还远远达不到,仍然是贵族为主。C选项中,儒、孟的思想还没有被统治者广泛接受,只是民间有学子。应该选D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试题

2.中小学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填空题】

3.2017中小学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试题【选择题】

4.2016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简答题培训题库

5.2016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题填空题

6.2016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题库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试题答案

8.2016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题题库

9.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培训题

10.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集锦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培训试题】相关文章:

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培训题库11-25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初赛培训单选题03-20

关于安全知识竞赛培训试题09-13

云南省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03-01

工会经审知识竞赛培训试题08-29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判断题10-27

关于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培训试题07-12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培训试题(选择题)09-29

中华传统文化大赛培训试题07-09

“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培训试题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