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杭州春节风俗
杭州春节有什么习俗?杭州人过春节一般有什么习俗?杭州过春节最常见会有什么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杭州春节风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风俗
贴年画
杭州过年习俗中,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而是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办年货
过年前,除了自家腌腊的一些年货以外,杭州人要去集市上采买一些食材,例如冬笋、海蜇、韭芽、荸荠、落花生、桂圆干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在年夜饭中要用到的,有的是过年期间必吃的,也可以用来招待客人。
年夜饭
杭州人的年饭,鸡鸭鱼肉,一应俱全,而且比较重口,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凉拌海蛰头、酱鸭、熏鱼、酱肉、皮蛋、白斩鸡、元宝鱼、春卷、八宝菜、腊笋烧肉……这样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是全家老小最为期待的。
吃年糕
到了初一,杭州人最欢喜吃年糕,意味图个好彩头。拿韭芽儿、笋丝、肉丝,配上酱油,和年糕一炒,色泽美观,咸鲜可口。年糕谐音“年高”,吃了有生活美满、事业高升的寓意。
守岁
除夕夜是杭州的不眠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称为“守岁”。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吃汤圆
在杭州,每年的大年初一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圆满之意。
打年糕
江浙一带的农村,过年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讨一个“吃了年糕年年高”的好彩头。过年的时候,如果你去杭州周边的村子逛逛,可能会遇到村民们热火朝天打年糕的场景。
烧香祈福
杭州人过年一定要做的事,就是烧香祈福。南宋时期,从除夕夜开始,城内城外,山上山下,各个寺院庙宇,都挤满了杭州人供的“岁烛”。过去正月初八,还讲究烧“八寺香”。现在,很多习俗都从简了,但杭州人唯独对“过年烧香”笃行不辍,只不过从烧“八寺香”,转为去灵隐烧头香。
世俗
(一)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二)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三)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其次,穿新衣,祭祖拜神。农村城市,男女老幼,都换上新衣。农村一般摆上香案和祭品,中堂挂起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
(四)春节期间的习俗。新年鼓: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杭州春节风俗】相关文章:
杭州西湖历史典故10-31
描写苏州杭州的诗句12-08
杭州民办初中摇号流程04-02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06-20
七月初七七夕节:看民间都有哪些风俗10-13
春节习俗03-08
医院春节对联12-18
春节对联赏析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