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的《家》有感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下面是CN人才小编整理的关于《家》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读巴金的《家》有感1

  初读巴金先生的《家》是在初中时期,冬日里藏在被窝中,心潮澎湃又略带忧伤地看完了,思绪也久久不能平复。为了觉新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为了觉民的温和持重、默默觉醒;为了觉慧的意志坚定、果敢坚毅;为了瑞钰的宽容隐忍、含憾而死;为了梅芬的温婉柔弱、悲苦一生;为了蕴华的聪慧得体、曙光在望;为了鸣凤的无可奈何、命运多舛……

  多年之后再读,发现其竟有《红楼梦》的几分神韵,但依旧喜欢。由于巴金先生出生在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中,他对人物的设定和刻画是十分写实,故事情节紧凑且环环相扣。该书通过描写成都高公馆中的高氏官僚地主大家庭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呈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缩影。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同时,尖锐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现实。

  觉新可以说是全书中塑造得最成功、最有血有肉的人物,作为四世同堂家族中的长房长孙,他早熟但优柔寡断,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同时也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毒害。为了家族的“和睦相处”,他一直坚持着“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前与表妹梅芬相爱,但终另娶他人,后深爱妻子瑞钰,但终白白断送了瑞钰的性命。在梅、钰相继离世后,他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并决定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他的原型是巴金先生的大哥—在现实生活中以自杀结束生命的青年,所以,可能是对生命来之不易的尊重,或者是巴金先生本人始终对将来有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希望。觉新最终选择逃离旧势力的压迫,开始了新的人生。读到此处,才觉得他其实不是愚人,不是畸人,他是青年,生存于封建家庭中懦弱、善良、具有过度牺牲精神和责任心的青年。

  思想行为激进的觉慧,作为典型的新青年,他离经叛道,为全书注入了一股催人奋进反抗的清流。他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以其特有的反封建思想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并大胆与丫头鸣凤相爱。梁启超先生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觉得这话形容觉慧再合适不过了。如今,是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国家的强盛已足以为大多数中国人提供稳定的安全感,但安逸享乐不该成为理所当然。应当是中国少年更强,努力为国家发声,为国家代言。“少年强,那中国也一定很棒!”

  书中也有不少血肉鲜活的女性形象:梅芬、瑞钰、鸣凤、淑贞,包括几位女性长辈,她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命如草芥,悲剧在她们身上衍生,她们无从反抗,给人深深的无力感。

  巴金先生曾经这样说,“我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写作了二十年,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坏和比较坏的。即使是我最好的作品,也不过是像个并不高明的医生开的诊断那样,看到了旧社会的一些毛病,却开不出治病的药方。”该是怎样的沉痛,或许你会在《家》中找到答案……

  读巴金的《家》有感2

  读了巴金的《家》,我真是感慨万分。。。。。。

  在我眼里一直认为家是个很温暖的词,人们口中的避风港,可是这篇《家》发生的一个个故事是多么的令人寒心,多么的曲折。《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也正因此使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如此不同。

  觉新就如一个乖乖男。什么事都听从家里人。他们说一,他不敢说二。在外人看来他是多么好,可是也正因此葬送了他的一生啊。因为他的懦弱使他不敢反抗,使他与一个他青梅足马的人分离,无奈的接受了另一段婚姻,因为家庭的封建,因为社会的腐败,从而害了二个女人啊。

  觉慧却截然不同,他敢反抗,他有着新思想,对于旧礼教完全不赞成,就像一只关在笼子的鸟,想要冲破笼子飞出去那一刻。。。。

  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可是他算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

  小说中的人物数不胜数,如: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他们都饱受封建制度的摧残,给他们的人生涂上一层黑暗。

  这里面一句句都深深的扎痛着我的心,试问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我们会如何。。。。我替他们感到惋惜,给于无限的同情,也想对那些敢于反抗者,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为自由生活而努力的人赞颂,他们是好样的。。。

  我想随着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我们会一步步打破封建主义,冲破牢笼,让自己的未来自己决定。。。。

  读巴金的《家》有感3

  《家》是历来高考学子的课外明珠的必考题,其作者巴金先生素来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礼貌、旧道德的罪恶来歌颂反抗和光明。

  《家》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以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冲突为线索。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我作为他的局外人,亦是可喜,同时也抹了一把辛酸泪。

  令我可惜之处莫不过是高家主人公高觉慧的反抗精神,他反对封建思想崇尚自由与创新。在那个极度落后的时代,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而他视其如草芥,爱上了高家公馆可爱、善良勤劳的婢女鸣凤。青年人正需如此,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因家族反对、等级观念双双殉情,爱情的花朵尚未盛开就已枯萎凋零。不言而喻,封建势力是悲剧的开始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摧残者。作为新中国人都会为此义愤填膺,可在那个时代,新思想就如春节的火车票一票难求。可爱的觉慧带领了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实在是让人可喜!

  令我可悲之处有太多太多。作为高家长子,高觉新过早的担负起高家的一切重担,不仅为此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婚姻受到家庭的阻挠,心上人似林黛玉“焚稿而死”。而直接原因或许让你哑然失笑:两家本为亲戚因一次小小的争执便决意断送二人的婚姻。罗密欧与朱丽叶本就是悲剧,但他们的家族有着血海深仇。根本原因昭然若揭,实为可叹!

  婢女的丈夫只能是工人或是农民而绝不可能是其心爱之人。难道世间的爱情都是错的吗?为何本来美好的爱情要被封建制度打上沉甸甸的枷锁,蒙上灰暗的颜色。金庸先生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爱情的真挚和不计较得失。这是多么美好可爱的感情啊!

  新中国60年风风雨雨,正因其开放的婚姻制度促成了一段段美好佳缘。今日是中秋之夜,我突发奇想诞生了一个梦想便是家家传颂的天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来源于开放的社会与人类坚持不懈的争取和追求,我坚信在这个开放的新时代,我的中国梦,总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