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字

时间:2024-06-09 19:08:50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经过诸多磨难最后与安妮斯结成良缘的故事,当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欢迎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

 

  开头竟一点也不枯燥,不像其他那些个英国古典小说,要过十几页才能让自己和书同步上。也许还是电视误导之故,当看到主人公科波菲尔并不怪癖而且很善良很天真,不由有意外之喜。行文也毫不阴暗晦涩,一不小心便看了近百页。

  看大卫少年时与继父那一段,直是一句一哭。“只是当时已惘然”,此之谓也。写得如此风起云涌之《双城记》作者,掉个笔花,竟便将一段少年心性也写得如此动人。更绝処在於哀而不伤,文中无一丝凄苦气,偏偏令读者心酸,几欲气绝。“少年不识愁滋味”竟也当得如此解,少年之时,非但说愁时需强自寻觅,而即便早已愁云笼罩,人人见而惊心,少年却依然不识,纯是一片天真烂漫。而偏偏此天真烂漫,更衬得世途之艰险,人情之凉薄。

  斯蒂福之形象縂觉似曾相识,终于醒悟,原来《挪威的森林》之永泽便是如此行状,果不其然最后作出令人不齿之事。若说村上没有借鉴此书,我是不太相信的。

  大卫的形象令人怒其不争,一本长篇巨著的第一主人公,偏偏其性格如此不鲜明,实为奇迹。然而通过狄更斯之巧笔,此一性格不鲜明到懦弱的人物形象偏又跃然纸上,可谓蹊径独辟。

  狄更斯笔下的角色可真够辛苦,个个都被充分利用挖尽潜力。京剧裏有的是角色多演员少,於是演员便一赶二,一赶三,上半场是文官,下半场变了武将。狄更斯倒好,乾脆让文官该行直接当武将,也省得观众罗嗦。抑或是英国当时人口太少?兜兜转转总是碰见相同的那几个人?反正一个人只要有名有姓地在狄更斯著作裏登场,中途消失了也不必挂念,因为最后縂还是有机会与他重逢。

  剧情縂让人费猜。当看到姨奶奶破产,只当是要演出一场嫌贫爱富的“马前泼水”,不料风云一变,又以为会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结果还是错了。最终大卫与朵拉的结合,眼看著往“伤逝”的路子上去了,大卫也渐渐变心起来,却让朵拉先病亡了,免去了碎梦后的彷徨凄凉。只是看过那些别的故事,觉得这科波菲尔便不能痛快下去。然而作者间或跳出来说是自传,或许这便是生活,本不能事事沉著起落,否则便是戏剧。 主人公的故事未能波澜壮阔,其他人的倒是愁云惨雾。只是看到达特尔小姐辱骂艾米莉,大卫却在隔壁干聼,只知道期盼旁人来搭救,不由怒火中烧。英国人不知道玩的什麽花样,这等情形,纵有天大理由,如何便不冲进房内救人於苦难,竟还能忍受关爱之人受此番侮辱。本不过是小说情节,不至动怒,偏偏作者要说是自传,於是转怒作者,不齿其行。好比作者持双节棍舞得一片棒花,看客正瞧得眼花缭乱,双节棍却突然失手,梆地一声将作者打了个鼻青脸肿。

  看到快收场,人便一个个开始死掉。哈姆的一生令人无言唏嘘,斯蒂福的则让人难受。斯蒂福与希普同是卑劣之人,但两人举止风范有天壤之别,便让前者即便坏事做绝仍赢得作者敬重,后者则被从头鄙视到脚。这算是作者不自觉地宣扬以貌取人的例证麽。朵拉是个全无用処的可爱姑娘,然而贵在有自知之明,大卫也有知人之智,总算匆匆完结了一个爱情神话而不致崩裂。那时英国眼中的澳洲,就如同水浒中的海外一般,最终无法安排的李俊一干人,便去海外浪迹,开拓一片新天地,不在正传之中了。

  看罢掩卷,才发现此书曲曲折折,竟是奔著一个目的而来,那就是完美无瑕的艾尼斯,完美无瑕的爱情。之前的一切情形,不过是伦敦那漫天迷雾,而作者一路顺著艾尼斯的明灯,终是穿透迷雾到达彼岸,全剧便也降下帷幕。而此书用自传体写就,便可以一路信马由繮,懒散而行,将途上可歌可叹的风土人情尽揽其中了。唯自传体能如斯散漫,只因唯真正的人生能如此目的不明而又性意昂然。向前望,一切尽在迷雾中朦胧虚幻,向后望,则是一条清清楚楚的小径蜿蜒而至。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能否有别样可能,这小径是否一早便在那裏,只有劝诫自己努力、善良,各各为著自己眼前那一豆灯光,摸索前行。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 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在黑暗笼罩下的英国,宛如大雾笼罩的雾都:伦敦,但仍有许多人的心灵在迷雾中闪闪发光,照亮夜行的路,是光明和灿烂的,不被阴霾所污染,不因世俗的观念而改变,这是仍然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人性在发散着伟大的光辉,迷雾渐渐散开……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字】相关文章: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07-07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10-25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摘抄(2)08-30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08-27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600字10-09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800字10-03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07-03

大卫·休谟的名言10-28

罗尔德达尔女巫读后感(通用5篇)09-04

刘亦菲经典语录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