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理念故事

时间:2024-10-27 00:05:21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文化理念故事

  安全与隐患的故事

企业文化理念故事

  碳素厂成型车间 孙宏伟

  安全与隐患也不知争吵争斗多少万年了,但一直未休战过。召集就象中东和平进程一样,道路还是那样坎坷不平。 隐患常常洋洋自得地说:“我不乱则已,一乱就会一鸣惊人,谁还敢小看我?小煤矿我给它搞爆炸过;烟花鞭炮厂我给它搞炸平过;飞机我给它搞坠毁过;汽车我给它搞撞翻过;轮船我给它搞沉没过;就连商场、娱乐场、大森林我都给它搞着火过。我是来无踪去无影,想来就来,愿走就走,谁能奈我何?” 安全听后不得不承认隐患说的都是事实,但不承认这都是隐患的能耐。安全叹息道:“都是那些少数人不重视我的存在,也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记在心上,终于养患成祸,不出事故才怪呢!” 今年九月,隐患钻入成型车间沥青库的烟道里,人们一不留神,我就把烟道点着了,但安全也有欣慰的时候。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经出台,成型车间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将我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没有给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失。从根本上解决与隐患长久性争吵争斗的遗留问题,看你隐患还能猖獗到几时? 隐患看到《安全生产法》后,沉思再三,以后还是小心点为妙,决定躲远点。失去了以往的生存空间,哪还有我的市场了? 隐患看来还是比较知趣的,贵有自知之明。

  安全小故事:某书记的安全“金点子”

  碳素厂成型车间 耿文东

  “他的‘安全点子’就是多!”许多干部职工这样称道党支部书记。

  某书记自从担任某企业党支部书记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多动脑筋多想点子,使安全工作常抓常新。 某书记面对问题,变压力为动力,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金点子”。

  班前五分钟

  为使职工上岗前有个好心情,他利用班前五分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采取故事会或小游戏等形式,点评工作重点、安全薄弱环节、职工心态。还将每名职工的“全家福”照片,悬挂在班组的建家板上,让职工在班前班后会都能深切感受到家的温馨;制做 “安全承诺卡”,把安全环保方针编印成朗朗上口的短语,由职工亲人在承诺卡上签字,使职工每天在工作中能够看到亲人得亲情寄语。

  “1+1” 安全责任

  针对职工实际,他探索实行了“1+1”安全责任教育,中心与每个职工家庭都签定了《安全自保幸福家庭》协议,明确了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安全教育权利和义务,教育职工家属要吹好安全枕边风,吃好全家团圆饭,确保亲人工作好心情。同时,建立事故档案,将事故分析处罚意见通知职工家庭,做到安全事故家庭不知情不放过,把安全责任延伸到了企业和家庭。

  安全警示

  某书记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契机,创新“学习+激励” 管理机制,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多例侥幸事故,编印了《事故案例警示录》,人手一册。同时,开展“安全深度会谈”,每天企业干部、班组长、职工三个层次汇谈安全,互相启发自我教育。建立“安全不放心人”排查教育制度,设立安全补习班,凡被亮黄牌者到安全补习班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亮红牌者找到安全联保监护人签定合同后,方可上岗。并把承诺落实到安全中,开展安全“三不伤害”、“四不放过”教育,自觉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落实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克服“三违”现象,既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某书记点点滴滴的方法,营造了安全教育的软环境。

  专家与报酬

  碳素厂成型车间 孙宏伟

  企业生产设备坏了,导致停产,请了不少专家,都无济于事。无奈,只好请外来专家,那专家只简单的瞧了一会,然后外来专家就说了一句话,三言两下就使设备运转起来。检修人员不服:"你就这一句话,不该拿这么高的报酬。"专家说:"我为了能说这一句话,我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知识的价值是用时间来恒量的吗?难道你们希望我花几个月时间修好它,才能拿这报酬?"

  分粥的故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凭什么我要听你的?凭规则。体现规则最好的故事就是分粥的故事。

  碳素厂成型车间 耿文东

  7个人在一起分粥,推举出了一个大家公认的最公平的分粥人。前几天还不错,但是,时间一长,掌勺的人就拥有了一种权力,有了权力就会有腐败,尤其是在没有严厉的规则约束的时候。三五天之后,当一个人对掌勺的人说了几句好听的之后,他碗里的粥就多了一点,他多了一点自然就有人少了一点,就有人饿肚子了。这时,就有人抗议了,说我们不能再用这个人了,我们一人一天轮流分吧。但轮流分的结果是只有分粥的人吃得饱,其他6个人都吃不饱。最后大家又达成共识:我们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得了。分粥委员会成立了,在分粥时有人分粥有人监督,最后人们发现这时只有分粥的和监督的人吃饱了,其他5个人都吃不饱。最后,这7个人终于明白了:让谁来分都没用,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规则,也就是谁分谁就最后一个拿粥。这样,不管谁来分粥,都能做到公平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组织,或是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团队,都必须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远比人的自觉性管用得多。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碳素厂成型车间 孙宏伟

  2004年9月,因为赶制产品,某车间炉子严重破损,造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内在质量不合格。经鉴定,该批次产品不能达到某外商的质量要求,被定为不合格产品,经领导研究全部返回流程,企业直接损失达数万元人民币。

  这起事故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不合格产品全部销毁,有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考核。从这件事情上,提醒全体员工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提高质量意识。

  不开隐患车,处处保安全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马留法

  近日,焙烧二车间天车班员工徐志勇在西五吨天车上正在工作,起吊时,他突然感觉吊钩猛地一沉,凭直觉,他判断出是钩头出现了故障,随立即停车。经检查发现,钩头一侧固定夹板的螺丝松动、滑脱,如不检修,钢丝绳有脱槽的危险。他立即向班长汇报,并通过值班室联系钳工处理,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

  “不开隐患车,处处保安全”。该车间通过班前会、车间班子成员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等形式,向员工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工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车间现有配备先进的多功能天车两台,五吨天车五台,堆垛天车一台。日常工作中,要求天车工在车上交接班,“不开隐患车,处处保安全”,有问题在交接时当面清楚,该处理立即联系处理,不留隐患。车间主任熊辉在车间班前会多次强调:“生产耽误了可以弥补回来,可是因为车况不好,存有安全隐患,出现安全事故,不管是对员工的人身,还是对生产设备,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安全是天,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实实在在的,要落实到车间的每个岗位,体现到具体工作中。”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目前车间的安全工作已深入班组,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三违”现象没有了,形成了较为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了生产安全的有序进行。

  企业文化质量创新小故事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马留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质量,企业就没有了市场,员工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这道理都懂;另一方面是靠每个岗位员工用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事无巨细,凡是能提高质量的措施都要用到实际工作中。这道理明白!这不,焙烧二车间调温工序开展质量文化创新活动以来,调温岗位的员工无论是开展有关质量的讨论,还是做一件能提高质量的实事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无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就从其中最平凡的一件小事说起吧。

  调温工序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填充料氧化问题——填充料湿度太大或是颗粒太大,都容易引起炉表面覆盖的填充料氧华、着火。这时若不及时覆盖填充料,极易使制品氧化,出现氧化这一废品类型。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都是由调温工叫来多功能天车放料补料。但这次对调温工序乙班的一名普通员工——齐魁来说,就不那么好使了。他在上炉上巡视时发现,二系统北一料箱有氧化现象,而东多功能天车正在检修,只剩下另一台多功能天车还要急于完成当班生产任务。怎么办?是等着放料还是自己动手补料?幸好氧化面积不大,齐魁没有多想,他急忙找来桶和铁锨,顾不上炉面上的炙热和粉尘,就近丛熟坯链式输送机下面掏填充料,然后一桶桶的倒在氧化面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他全然不顾,直到确信该处不会再氧化为止。

  这只是调温工序的员工日常工作的缩影,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正是这样看似简单、平常的小事,却在保证着焙烧制品的质量。从近几个月质量报表看,制品的氧化几率很低,完全在可控制范围内。类似这样的小事还很多很多,类似这样提高产品质量的小事在焙烧二车间其他班组也越来越多。

  我为降本增效做贡献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刘海涛

  “料仓上部发现一个漏洞……”7月15日 上午 ,钳工班钱晓虎和李红强在日常的天车巡检中发现西台多功能天车料仓上部的大盖上有一个鸡蛋大的漏洞,这一漏洞严重影响了多功能天车的吸料能力,巡检完毕后,他们立刻把这个问题报告给了班长。

  车间在接到反映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拿出了检修方案:更换料仓大盖,具体细节由钳工班检修人员操作。

  料仓大盖重100多公斤,料仓距地面有十几米高,如何将这笨重的铁家伙运到料仓上部?在过去,只有请求车间派辆吊车,这样既省力又省事,可是班长张帮武站出来对大家说:“大家伙想一想,一台吊车一个台班1600元,半个台班也就800元,我们仅仅吊一下就花去车间800元,现在公司正在搞降本增效,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为车间省去这800元,也算是我们班为车间的降本增效作出的小小贡献吧。”班组员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先将大盖吊到升降车上,调正好天车的位置,升降车升到高5米处,然后在正上部的主梁上悬挂12M葫芦,分两班人员轮流往上拉。方案一定,大伙说干就干。虽说方案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干起来,是要费好大功夫的。特别是正值夏天,葫芦每拉一下,才仅仅上升2CM左右,算算上升12M也要拉几百下啊。衣服湿透了,手磨出了血泡,可是在他们的心里却只有两个信念:降低成本,为生产争时间。

  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大家咬紧牙关,争分夺秒,终于用了近4个小时将料仓大盖更换完毕,不但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为车间省去了800元的成本费用。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刘海涛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多功能天车上,班长正在带领班组的几个徒弟检修吸料管提升减速机,就在减速机要检修完毕时,小刘发现地角螺丝有一个不是很好用,就随手准备仍掉,恰巧被班长看到,连忙说:“别仍!”

  “螺丝丝扣有点问题,拿回去用锉刀修整一下还可以用啊!”班长接过那枚螺丝看了看说道。

  “这有什么啊,不就一枚小小的螺丝嘛,顶多1毛钱!”小刘却满不在乎的说。

  “你别小看这枚螺丝丁啊,如果没有它,多功能天车就不能正常的运转,一颗螺丝钉虽然不值钱,可却是纳入在我们班组的经济考核里面啊。现在我们公司上上下下都在降本增效,难道我们就不能从自身做起,为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吗?“班长慢慢的说着。

  小刘和几个同事耐心的听着。

  “我们班组平时检修时用的螺丝螺母都比较多,我建议大家在工作中要从一枚螺丝钉、一张砂纸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能修复的备件我们要尽量的去修复,不要随随便便去报废一枚螺丝甚至一个齿轮,我想如果大家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单位的成本才能够降下来……”

  工作结束后,大家伙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深深感悟到高楼再高也是一砖一瓦构成的,机器再大也是由每一个零件组成的,从点滴的小事,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希望工程”献我心

  碳素厂煅烧车间 吴向华

  大年初七,冬阳出现少有的明媚,在通往上街铝城的大路小道上,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享受春节的欢乐和惬意。这时,与人流行进方向相反,有一行人骑着车匆匆奔向农村,他们,就是煅烧车间调温丁班的员工班。初七,本该走亲穿友,朋友浅酌的好日子,而他们却奔往方顶村。

  是什么牵挂着他们的心?是什么使他们行色匆匆?

  时间追溯到3年前,调温丁班的几位同志在翻看杂志时,无意中被一组数字给震撼:“我们尚有300万名中小学生辍学,赞助这些因贫困流失的学生需17亿……”

  这沉甸甸的数字,如磐石一般压在他们的心上:少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倘若他们受不到教育,没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祖国还有什么希望和未来?又何谈繁荣富强?

  行动起来!“为了下个世纪的中国,不再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年轻人敢想、敢干、敢为先,说做就做,一下零点就来到山村学校。山村的教学环境令人心酸,破败的瓦房,房漏窗破,不蔽风雨,凳子是一家一户凑起来的,桌子高低不平,一堆破布就是板擦,姑娘小伙子们鼻子酸了,别过脸去,悄悄擦去滑落眼角的泪滴。班长王建新立即向校长表达了要资助贫困生上学的愿望,老校长听毕紧拉着小王的手激动不已的连声道谢,当校长把两个孩子带到他们面前时,年轻人的心揪起来了,孩子身上的衣服已经洗的发白,补丁上面摞着补丁,两个小脸蛋皴了,红扑扑的,当孩子的唯一亲人那裹着小脚的奶奶听说有好心人帮助她的小孙子上学的时候,撂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小脚匆忙赶了过来,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喃喃道:“孩子遇到了贵人。”

  从此,两个孩子走进了丁班的生活,成了他们关心的话题。考勤员每月从十四人奖金中扣除一部分,用以买书籍、作业本、钢笔铅笔等学习用具,并利用节假日给孩子补课,而开头的一幕,正是他们给度寒假的孩子们送学费的一幕。

https://www.unjs.com/

【企业文化理念故事】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理念的口号09-07

美格家具企业文化理念08-01

企业文化培训小故事08-02

关于安全理念小故事(精选10篇)08-02

企业文化小故事怎么写06-27

关于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故事10-27

品牌理念07-06

教学理念06-17

酒店服务理念10-16

银行服务理念口号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