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二

时间:2024-10-27 17:16:50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二)

  2015年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篇一:关系理绪法

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二)

  中考材料作文试题,一般包括材料、题目、要求或提示。材料和题目之间的关系要理清,以形成明晰的条理。这种作文试题所显示的关系,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论点与论据式。它的特点,题目往往是中心论点,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所在;如果没有题目,自拟之题最好也是论点。材料是论据,当然,还可以在材料之外再增补一些论据,但应以所供材料为主要论据。例如1992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为振兴中华自觉磨练》,题目即论点,观点鲜明。所供材料有两个:一是南京小学生“注意到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已”,二是日本幼儿园让孩子“在严寒醋暑中活动”。这两则材料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

  二、作文与提纲式。所供材料是作文的提纲,相当于写作的层次大意,它既是作文标题中的“目”,又是行文操作时的“纲”。例如1991年贵州六盘水市的中考作文题《王新进步记》。题下提供的材料是:王新,“初二年级,表现不好;初三年级,表现很好。”不难看出,这个试题中的题目与材料之间就构成了纲目关系,宙清了这种关系,写作时要在“目”上做文章,进行添枝加叶,但要始终扣住“纲”,写出王新的“进步”过程。

  三、启发与联想式。所供的材料具有启发的特点,意在点拨考生联想的智慧,让他们由此及彼,由点到面,进行拓宽、加深。例如1994年贵州黔东南州的中考作文题:“学生生活是长长的胶卷,你和你的同学,你和你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上面感了光。请想想那已经逝去的初一、初三,乃至刚刚结束的初三吧——那上面记载着你这些年的渴望和迷惘,记载着你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留下你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请截取你初中生活的一个或几个片断,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到800字的文章。”它融材料、题目(自拟)和要求于一炉,启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供联想的方面很多,审视题目,明确了关系,拟题写作也就顺手了。

  四、前提与延展式。所供的材料是基础,是前提,要求考生所写的作文是延续,是伸展,实际上是续写。例如1994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先提供一篇名为《伞》的短文,文末一句是文中人物伟伟“转回身,朝自已家走去……”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情境,合理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审这种题目,就是审思原材料的发展和延伸,意在保持续写与材料的一致性。

  2015年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篇二:增加信息法

  用作题目的文字,毕竟是有限的,实际上,有不少题目含有题外之意。这些题外之意,我们把它想出来,放进题目中,就是增加信息法。

  增加信息的位置,要因题而易。可以加在题首,如1994年江苏省苏州市作文题《心愿》,可在前面加上“我的”、“美好的”等,构成《我的心愿》和《美好的心愿》,一是加对象,二是加性质;也可以加在题尾,如1991年湖南省中考作文题《同学,你不能这样》,可在后面加上“固执”,“自悲”等,构成《同学,你不能这样固执》和《同学,你不能这样自悲》,都加贬义词,带有劝告性,也都是写作重点;还可以加在中间,如1993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母亲的爱》,可在题中加上“溺”、“挚”等,构成《母亲的溺爱》和《母亲的挚爱》,一反一正,使“爱”的特点具体明显,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增加信息的内容,同样要因题而易。可以加进有关要素,如1994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书包》,加时间,《今天的书包》;199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掌声》,加地点,《教室里的掌声》;1992年四川省的中考作文题《雨中》,加人物,《雨中的我》;199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课后》,加事件,《课后嬉戏》。也可以加上写作重点、写作角度、写作频率、写作动机等等,如199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压岁钱》,加重点,《压岁钱的风波》;1992年广州市中考作文题《我成长中的一件事》,加写作角度,《我成长中的一件小事》;199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成功的喜悦》,加写作频率,《一次成功的喜悦》;1991年贵州安顺地区中考作文题《友谊》,加写作动机,《友谊颂》。

  运用增加信息的方法审题,不同的考生增加的内容也不同。同一个题目,我加“重点”,他加“频率”,你可能加“要素”。这是由于考生阅历长短、家庭情况、认识深浅、生活习性、知识状况、交往关系等方面千差万别所致。如1990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在温暖的集体里》,可以增补为《在温暖的集体里成长》、《在温暧的集体里转变》、《在温暧的集体里追求》、《在温暧的集体里竞争》等等。每个考生,都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自已体会最深、最容易写好,最有话可说的信息加进题目中。

  2015年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篇三:易误辨正法

  所谓易误辨正,就是对那些表意或重点比较模糊、考生最易致误的题目,进行析误归正,准确地把握题旨,以减少作文审题的失误。

  易误题目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题目文字较长,干扰源多。例如1991年安徽中考作文题《记一个给我留下难忘印象的人》,这个题目用字达13个,审题时可化繁为简:《记一个难忘的人》。“给我”介宾短语多余,“难忘”的当然是“我”。既然“难忘”,不可能不“留下”“印象”,这两个词也与“难忘”重合。这样一删,既合理,又未改变题意,而且增加了题目表意的透明度。

  二是有关虚词的巧用。虚词有时表意不虚,题目的易误点往往表现在虚词上。例如1991年吉林中考作文题《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这个题目,最易致误的是一个表示频率的副词“再”。考生往往只抓住了它的表层意义“第二次”做文章,实际上,这个“再”主要是指毕业离校之时的“再”,具有特殊意义,可从内容、时间、场合和情感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再如1992年江西中考作文题《五星红旗从我心中升起——记一次升旗仪式》,对这个题目,考生往往只是简单地记叙校园升国旗的情景,或仅客观地写“一次升旗活动”,这些都能扣住副标题,而这个题目的重点,是正标题中介宾短语“从我心中”四个字。它要求考生不仅要写出客观“升旗仪式”的情景,更要反映出主观“心中”的感情,要通过抒情、议论方式,来表现升国旗时“我心中”情感的升华和联想的加深。

  三要受同义词表义的影响。汉语同义词丰富多彩,拟题时所用的词语,一般都有与之相应的同义词存在,如果所见之词与我们平时常用的有关词语相近而不是完全相同,致误点也就随之产生了,例如1994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失误考生几乎占了一半,误点都出在“波折”一词上,有的把“波折”写成了“风波”,有的把它当“挫折”来写。这三个词表面看意义相近,实际差别还是明显的。“波折”是事情进行中所发生的曲折,中性词;“风波”是指纠纷或乱子,“挫折”是失败或失利之意,都是贬义词。审题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同义词之间在表意上的细微差别。

  2015年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篇四:认清“要求”法

  所谓认清“要求”,就是对题下“要求”进行全面认识,逐项分析理解,并在写作时遵照执行,这是动笔之前不可缺少的一个审题步骤。“要求”认清了,可以避免疏漏。

  中考作文题中的“要求”有如下四种:

  一是体裁要求。有的限得很死,如1990年浙江宁波市中考作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其他文体一概排斥,别无选择。也有的要求比较宽松,如1991年贵州安顺地区中考作文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言下之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可以写,选择的余地就很大。但不管写哪种体裁的作文,都必须明确,既要按规定体裁行文,又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是拟题要求。要考生自已命题,有两种情况:①供材料作文拟题,如1991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先提供简短的材料,然后提出“要求”,第一点就是“自已给文章加标题”。②直接要求考生拟题,但有一定的提示或限制,如1991年上海作文题,“但必须包含‘我’、‘第一’这两个词”。这就是限制,考生拟题时,一定要照此去做。

  三是字数要求。文章的字数是与文章的内容相适应的,能否按一定的篇幅完成作文,也是考查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点方面。该长不能长,说明考生思路不畅,文字表达能力差;反之则说明考生概括提炼能力弱。所以,字数要求,是每年每个省市中考作文题中都有的。大致有四种类型:①最小极限要求,如1994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多者不限。②最大极限要求,如1991年贵州遵义中考作文要求“字数在500以内”,不得超过。③区间要求,即字数在两个极限之内,如1993年江苏苏州中考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不超过700字”,相差200字,约束并不太严。④伸缩要求,即多少字“左右”,如1994年江苏徐州中考作文要求“全文600字左右”,既可以600字以上,也可以600字以下。但不管哪种要求,要掌握这样一个总原则,中考大作文要在400字以上,700字以下,因为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初中生的作文“五六百字”就行了。

  四是保密要求。中考保密性很强,而作文常常要涉及一些人名和地名等,不加限制,容易泄密,所以这种要求无论对阅卷教师还是考生,都是必要的。这类要求,常常以“XXX”或“△△△”或“ABCD”代替人名和地名。我们作文时,必须按要求行事,不可有意无意地泄密。

  以上就是关于2015年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https://www.unjs.com/

【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二】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07-01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0-28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08-31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2)10-22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07-31

中考语文万能答题技巧10-13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10-21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09-22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08-05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