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防震减灾手抄报简单内容

时间:2024-02-23 09:09:55 林强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512防震减灾手抄报简单内容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手抄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报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12防震减灾手抄报简单内容,欢迎阅读与收藏。

  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因2008年汶川地震而来。

  1、什么是地震?

  答: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2、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答: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答: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划分,地震分为哪几类?

  答: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答: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6、地震的五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答: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答: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10、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12、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答:8.9级,是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3、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简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4、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答: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尽相同。

  15、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6、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哪几次

  答: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7、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它在哪一年记录到地震?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18、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答: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一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19、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20、什么是纵波?

  答: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防灾减灾日的概念

  全国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定于每年的5月12日。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22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防灾减灾日设立背景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防灾减灾日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1.应急管理无小事 粗心大意误大事

  2.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3.加强风险隐患排查 消除突发事件隐患

  4.安全知识进社区 减灾意识入人心

  5.增强忧患意识 强化应急观念 共建平安家园

  6.参与防灾减灾 共建幸福家园

  7.和谐蓬江是我家 防灾减灾靠大家

  8.防灾减灾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9.科学发展 国泰民安 防灾减灾 重于泰山

  10.宁可千日无灾 不可一日不防

  11.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12.科普知识心中记 防灾减灾莫大意

  13.防灾减灾千秋业 和谐家园万代兴

  14.防灾减灾 重在行动 贵在坚持

  15.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6.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17.防灾记心间 一生保平安

  18.科学发展群策群力 防灾减灾万众一心

  19.善待自然 减少灾难

  20.学习减灾知识 营造安全家园

  2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2.关注生命安全 加强防灾减灾

  23.弘扬防灾减灾文化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512防震减灾手抄报简单内容】相关文章:

简单书香校园手抄报内容资料03-20

英语手抄报内容02-03

冬至的手抄报内容12-20

青春手抄报内容05-10

校园手抄报内容09-04

幼儿园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精选13篇)10-14

爱校手抄报内容资料09-02

农业手抄报内容资料10-25

手抄报感恩内容素材11-13

关于亚洲的手抄报内容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