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一、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素质测评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提出与一般的素质测评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是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并对其做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测评的目的不仅在于它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教育者施加于被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素质开发与提高的起步,又是其素质开发的方向,它具有明确的教育导向和积极的教育约束作用,能把教育中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管理开发的有效手段。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综合素质测评的推行,大大扭转了高校教育中“智育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的偏向,改变了过去“只评优,不评差”的状况,克制了部分较差学生懒、散、玩,放任自流,“混”到毕业的错误倾向,增强了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加大了大学生在校培养进程的透明度,强化了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可信度和调控力度。
大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已被许多高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各高校在测评的实施过程中,由简单的主观评价、单一的测评手段、抽象的权威性测评逐步向客观测评、现代综合测评、具体的民主化测评等方向发展,测评的结果也由传统的保密方式向公开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各高校都面临着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素质问题。现行的测评体系已逐步落后于新形势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各校普遍采用的把“德、智、体”标准模式化了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1.重视智育,忽视个体的创新能力
现行大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上都是从个体素质结构上来确定的,“德、智、体”为其测评内容,注重测评本专业教学计划内学业完成情况,忽视了教学计划外学生能力、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测评学习的结果,忽视了获得学习结果的过程;注重测评看得见的智力因素,忽视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比如说,当前的研究生保送中,女生所占的比重很高,因为我们的综合测评对智育偏重。但是,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男生的潜力往往大得多。这在我们本科生的综合测评体系中,往往难以反应出来。而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素质应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但我们大学生测评内容在这一方面显得不太完整,必须完善。
2.事后评价,激励不足,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太科学
现行大学生综合测评在功能上主要体现为评定功能,评定功能的表现作用注重了绩效考评的强化激励作用,忽视了促进与形成作用和正面导向与管理作用;注重了相对评价,忽视了绝对评价;注重了知识评价,忽视了能力评价。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大学生测评的功用应更加全面,大学生测评还应有反馈功能和预测功能。反馈功能应表现为咨询作用、决策参考作用和调节控制作用。高校教学工作者与学生工作者相互脱离,各自为政,无法为反馈功用的发挥提供条件,当然也就无法发挥这些功用了。预测功能表现为选拔推荐作用。由于对大学生的测评实行了综合测评体系,很难发现在个性和单项素质上有突出表现的人才,这就出现了学生毕业后,一些在大学综合测评中并不靠前的大学生发展较快的现象。
3.过度依赖定量分析,忽视定性分析
现行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注重量化指标的测评,忽视指标体系中一些程度的测评或难量化指标的测评。比如纪律性这个大学生素质的测评,现行测评指标体系中只测评旷课早退等,而对一些常规记忆程度、学习中的计划性、作业书写规范程度等不作测评。这就造成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不完整,测评带来偏差,给大学生综合测评功用的发挥带来阻碍。即便是定性分析,有时候也达不到评价的目的。比如说高校测评体系中普遍存在的政治素质这一项,往往有诸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热爱祖国等要项。这样规定是必要的,可是很难评判。
4.注重结果,忽视过程评价
现行大学生素质测评在测评方法上存在不适合素质教育的方面。现行大学生素质测评都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对大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以来在德、智、体三方面取得的成绩,实行静态的测评方法,在素质测评上表现出被动性。素质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被动的、静态的测评方法显然不适合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这种测评方法只强调了一个结果,而与素质教育强调过程不相适应,因此现行大学生素质测评更注重的是绩效考评。
二、大学综合测评的相关理论
1.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是一种黑箱模式。当我们想测评某一素质是否存在.具备多少时,不是直接测评素质本身,而是以一定形式给被测评者输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依据测评标准做出判断。当刺激情境是以文字或图形设计呈现时,测评即是笔试形式;当刺激情境经过精心设计,是以面对面地回答或说话形式出现时、测评则是面试形式;当各种刺激情境以自然的实际情形出现时,测评则是适用观察评定形式。
素质测评中主要运用以下几个原理:
原理1 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的心理素质在环境中的特定表征。
原理2 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每一个体不尽相同。它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做出一致的反应行为。
原理3 素质是隐蔽在个体身上的客观存在,具有内在抽象性。这种特性可以通过对被测评者输人各种不同的信息而反映出来,进而依据测评标准做出判断。
原理1为素质测评提供了可能性、原理2为素质测评提供了现实性或充分性,原理3为素质测评提供了可操作性。
2.测评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这是不够全面的,容易导致学生只追求所学的知识,对能力、创新漠然置之。学生素质的好差应体现在多方面,因此,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各高校通常素质测评分为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方面。基础性素质按德智体指标设立,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体特长、操作技能、辅选修情况和特殊表彰几个部分。
整个测评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点,可以降低无法量化的德育基本分,大幅增加外加分。但凡学生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竞赛,不管是否获奖,都可以根据档次加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可以对各个班级班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的制度。在测评体系中,根据竞争上岗的班干部一年的工作成效按档加分。由于大学的学习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测评体系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能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起到指导性作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的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测评体系中还应充分体现学生包括英语、计算机、科技创新、学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各个学院制定标准,对学生的特殊优秀表现给予另奖的特殊表彰,以获得的选修、辅修和第二专业、第二学位为依据进行的加分等。
3.综合测评数据的积累与事后的反馈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提供多方位的数据。如各学期的成绩情况,成绩纵向和横向比较情况,单课学习情况;各学期的品德素质综合情况,品德指标中各单项素质情况,品质素质纵向和横向比较情况;各学期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各学期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及纵向和横向比较情况等等。这些都是以定量或定性加定量的形式记录在案,可提供各类教育人员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作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可依性资料。作为班主任、辅导员可据此对某些品德素质差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纠正学生中的某些不良行为和违纪违法错误倾向;各授课教师可据此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习,纠正学生的不良学风。也可据此检查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安排的实际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学生管理部门可据此获得现行制度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根据学生中新情况、新问题,相应制定出更好地管理措施,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因势利导,使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改变自己的不良作风和习性。
【大学生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相关文章:
有关乡镇人大代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9
大学生综合测评自我评价06-21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09-27
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0-19
毕业论文答辩存在问题08-08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10-06
论文答辩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10-04
面试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05-15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08-29
幼儿园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