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红荔观后感600字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南平红荔观后感600字(一)

  今天观看了一部电影──《南平红荔》,感慨良多。回家后我在网上查阅了关于詹红荔的事迹,詹红荔从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审判庭工作10多年间,所审结的5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成功感化帮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由这部电影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詹红荔的工作对象是少年犯,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每天跟父母和老师接触是时间是最多的,在儿童时期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师是指引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孩子在学校里面犯了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而是需要宽容和耐心,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错误,要让他们诚心悔改。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我们要像朋友一样跟他们促膝长谈,让他们认识到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小小的惩罚或者严厉的批评之后就置之不理。一个成功的老师并不是因为他的学生的成绩有多好,而是这个学生离开校园之后能不能做一个好人,能不能融入社会。电影里讲述了一位有盗窃前科的孩子在回到社会后,由于过去所犯的错误,被人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被贴上了盗窃犯的标签,餐厅老板的不信任,去福建之后由于有前科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后对社会绝望了,从十六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对待学生千万不能如此,不管学生犯了任何错误,都不能让学生心灵受到打击,不能用讽刺学生,不能给学生冠上任何不好的名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用有色眼镜看他,会让他心情抑郁,最后慢慢被大家孤立,最终导致学生不专心学习,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渐渐走上歪路。我认为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可以不用那么刻板,我们可以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他们心里所想,给他们“解惑”。记得我们班有个同学经常拿人家东西,有学生向我举报,我当时叫来了这个学生,并且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的问他有没有拿人家东西,我并没有直接说“偷”字,但是事后班上就开始流传这位同学偷东西的事情。事后觉得我当时的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我们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最好是单独和学生谈,而不是当班上同学的面来说,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杜绝了其他学生对他的语言上的伤害,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老师我们身负重任,请善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留下任何污点。

  南平红荔观后感600字(二)

  5月20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电影《南平红荔》。

  失足的少年就好像活在黑暗的天空下,需要寻找那朵指引着光明的向阳花,而法官红荔就很好地履行着自身的公平、正义,来为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开辟新的人生。

  《南平红荔》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的宣扬政法先进事迹的电影,却处处充满着感情与理性,更留下很多的现实思考。该片没有沿用以往宣扬先进事迹的手法,而采用主线与突出核心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来表达,随着剧情的发展,也推动着法官去深刻思考社会,最终推动确立未成年人轻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

  影片只要以三个失足少年为线索,(www.unjs.com)以他们不同的命运来构筑其核心故事:懵懂无知的很刚在一次打架斗殴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两个家庭遭遇了灭顶之灾,但他是幸运的,在多方面爱心的浇灌下,能积极接受改造。新生后的李成龙和方超却没有那么的幸运了,前者因为受到同学的排挤,先是辍学,然后流连网吧,以致翻入银行的防火墙,触犯法律,再次锒铛入狱。而一心向上的方超,因为老板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最终远走福州,却也没能逃脱社会这张势利网的歧视,最终无法忍受他人的排斥,从十六层的高楼上跃下,结束了花季的生命。

  三个失足少年的不同结局,其实也在衬托出社会关爱的需要,有了温暖,才能融化人心。就像方超最后所说的,“我认错了,我后悔了,我改正了,我以为一切都会像没事一样,重新开始。”假如我们能去理解,能去包容,或许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方超也会像向红荔所保证的那样当上主管,开起分店了。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就应该向红荔一样,在平凡中追求伟大,在平静中充满热情,在平常中增强责任感。

  影片中用平静的语言述说着,却如同江水在我的心中激荡,大爱无声,爱的天空宁静,是因为它有了人间最真挚的感情。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现着的廊桥,正是指引人们在工作中要坚持的公平和正义,愿我们都做一朵指引着光明的向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