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望庐山瀑布古诗简析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为大家整理了望庐山瀑布简析,一起来看看吧!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望庐山瀑布简析
诗的题目有一个“望”字——《望庐山瀑布》,所以全诗也都围绕着“望”来展开。首先是远望、瞭望、遥望,这才能领略瀑布的全景。其次这个“望”它是刻意的,他不是瞥了一眼一言,他不是瞅了一下,他是专心的,他是主动的,他不是偶遇,也不是简单的邂逅,所以整首诗虽然短小,但其中有一些曲折微妙之处,显示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与精巧的构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就是香炉峰,雾气笼罩之上,就像飘着烟的香炉一般。第一,香炉峰是为了更好的望瀑布,突出这个“望”字。第二,香炉峰雾气缭绕,一路走上去让人对瀑布产生无尽的遐想,还有第三,“生紫烟”中既透露出超然世外的心情,而且还显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观察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也就是把庐山的风景从整体上提升到一种大泼墨,大写意的境界中,这就为后面继续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李白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是气度不凡、飘飘欲仙了,第一句的铺垫非常高妙。
第二句就没有必要继续高妙,总是高妙,后面就很难再翻出惊喜。所以第二句平淡无奇,一方面交待了西登香炉峰的结果,这是承上,另一方面又明确给出了瀑布的整体形态和第一印象,这是启下。承上启下。
第二句虽然平淡,但还有两个字需要斟酌一下:一是“川”字,由于山、川常常并称,所以读者很容易把这个挂前川理解为挂在前面山崖上,有的李白诗的版本就做“挂长川”,这样可能更容易理解诗境:瀑布从高崖上倾泻在下面的河道里,仿佛挂在长河之上,而这个长河又流经香炉峰下,在李白身下、面前,所以又可以叫“前川”。第二个是“挂”字,它既是实写瀑布的高度落差,也隐约包含着一种比喻,一般而言,只有帘子、帘幕才是挂的,但这个比喻实在太寻常、太小家子气,李白都不稀罕说出来,让你们看看这个天才的想象力,所以李白用这个“挂”字虚晃一枪,蓄势待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四两句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两句的气势非常之大,但细细读来,还是有波折,有递进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至于“三千尺”,固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说实话,夸张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艺术手法,尤其是这种数词夸张,如三百杯、三千尺、三千丈,那都是信手拈来,吹牛谁都会,而为何李白的夸张就那么夺人眼球呢?其实,真正好的夸张不在于吹出去多远,而在于吹出去多远之后都能拉得回来。也就是说夸张先让你不信,后让你信,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和情绪上的跌荡。“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也很荒谬。但紧接着说:“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上的银河,无论怎么形容它的广阔辽远都不过分吧,所以这又在情理之中了。
[望庐山瀑布古诗简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简析】相关文章:
望庐山瀑布古诗诗意07-26
带拼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08-25
望庐山瀑布古诗课件分享10-12
望庐山瀑布带拼音古诗05-21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07-15
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05-25
赞誉庐山瀑布的古诗句09-20
通知函模板及 简析07-25
简析论文指导的两大方式07-22
澳洲留学签证费用简析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