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故事

时间:2025-01-21 12:05:19 维泽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滥竽充数的故事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成语故事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滥竽充数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滥竽充数的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正文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揭示道理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人们要有真才实学,不要虚伪骗人。

  人物点评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为个人为家庭为事业而出人头地;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必有超人的人际关系;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有超人的胆识,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选举皇家吹竽乐队的成员的,该制度导致了让一点不会自己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从事专业工作,不是他无能就是其周围的管理乐队的人有问题,可以推论行贿/受贿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连一个不会竽的人都看不出,难道不是滥竽充数吗?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视百姓如粪土古以有之。

  齐湣王:子承父业,连喜好都继承了,但带来了改革,一代天子一代臣。看样子他是懂点吹竽的,一个一个的听或欣赏,这才会有滥竽充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听,淘汰了南郭先生,下一个淘汰的是谁呢?肯定是那些比较差的人,三百竽人人人自危,汗不敢出,个个紧张,汗流如注。 然而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更有甚者,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就是如此!好一个滥竽治国!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主谓式结构;动词性;含贬义,或用作自谦之词;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运用示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民建分会倒是有成绩,可不是我潘某人的,我不过滥竽充数,挂个空名罢了。

  老舍《习作二十年》:两集中各有一篇稍象样子的,但多数还是滥竽充数。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的角色。

  成语辨析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滥竽充数”与“鱼目混珠”均有以假充真之意,但“滥竽充数”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可以用于人或者物,也可用作自谦。而“鱼目混珠”则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成语】: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滥竽充数》续写

  话说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做南郭先生,他呢,本来是不会吹竽的。但是当时他们的国王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他不仅喜欢听人吹竽,而且还很讲究排场,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竽。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正是这个南郭先生,他大胆地跑到齐宣王面前说自己会吹竽,他被国王招进了乐队,还得到了和其他人一样多的俸禄。他心虚地想:如果被发现了该怎么办,不管了,只能这样假装下去了。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缗王继承了王位。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但是不喜欢太热闹,喜欢一个个乐工来吹。南郭得知这个消息后,手不停地发抖,然后他就跑回深山野林中隐居起来了。

  有一次,南郭先生饿了好多天,于是他出去买菜,发现有一大堆人围在一个地方。他好像闻到了红烧肉的味道,一盘红烧肉就在眼前,他伸手拿起了一块,咬了一口。“啊”的一声,原来是咬到了自己的手指。那一声叫声把他拉回了现实,他立马跑进去看,那里放着的不是红烧肉,而是通缉令。通缉令写着他的名字。南郭先生立刻慌了神,连菜都没买就跑回家了。

  回到家中,他心里忐忑不安:这可怎么办呀?这时,一位老爷爷敲了敲门,想在南郭先生家里住一段时间,南郭先生很同情他,便答应了。吃饭的时候,南郭先生得知老爷爷会吹竽,于是南郭先生拜老爷爷为师。有了老爷爷当老师后,南郭先生吹竽技术得到了很大的长进。每天都起早贪黑地练习。夏天的中午,南郭先生为了不打扰老爷爷睡觉,自己独自出去练习,就连太阳烤熟了大地,他也不怕。三年后,他的吹竽技术以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南郭先生心想:我要去展现我的实力!

  他到达了皇宫,齐缗王得知了此事,让他独自吹竽。南郭先生吹了一曲,齐缗王就像被下了药似的,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还吸引了很多大臣前来围观。最后齐缗王给了南郭先生一个官职。

  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虽然滥竽充数不对,但南郭先生最后知错就改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滥竽充数的故事】相关文章:

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_历史典故阅读11-06

滥竽充数造句07-24

滥竽充数成语的意思_滥竽充数造句示例08-20

先秦古诗:滥竽充数08-03

滥竽充数续写10-06

续写滥竽充数07-06

滥竽充数的反义词是什么-解释及造句11-23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_励志故事09-14

阿凡提的故事_经典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