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才是“穿越玩家”

时间:2024-09-21 04:47:16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饼才是“穿越玩家”

  看文章《月饼才是“穿越玩家”》看看我们60、70、80年代, 那些年吃过的月饼。

月饼才是“穿越玩家”

  “穿越”正流行:嗖一下,若曦拽四爷,晴川贴八爷,折腾的都是“爷”,没创意。相比之下,月饼才是“穿越玩家”:上世纪60年代手工、70年代鲜肉、80年代素馅……去市面上兜兜看,冰激凌、巧克力、燕鲍翅都OUT了,如今这月饼哪,越复古越时髦。

  60年代手工月饼,木头模子压出来

  李女士,56岁,机关退休人员

  记得小辰光,大概60年代吧,月饼都是手做的。父亲在机关工作,伊拉食堂每年中秋都会做月饼,我最喜欢到那里去轧闹猛。大师傅先要蒸绿豆,熟了碾成粉,搁点糖一拌,裹上面粉放木头模子里一压,一只月饼就出来了。那时候,面粉、油都是紧俏货,舍不得放多,所以饼皮很薄,吃口较干,有点硬邦邦。

  即便如此,这月饼仍是好东西,每年父亲单位就发4只,拿回来就被姆妈锁进大衣柜抽屉里。好不容易挨到中秋,饼少人多,一只月饼要切很多块,阿娘阿爷阿哥阿妹每人一块。明明小得来一口就能吃完,可就是“肉麻”,先慢慢咬掉一层皮,再一眼一眼吃里头的糖馅,最后连漏在桌上的一点酥皮都会舔干净。

  现在做月饼,多是机械加工,手做的耗人工,又麻烦,没几家愿意做。还好,半岛酒店逸龙阁有供应手工迷你奶黄月饼,奶黄浓香,莲蓉幼滑,最特别是饼皮,轻薄松软,一口咬下去竟是几分月饼几分蛋糕。一打听,每个饼胚均采用木质模具手工打造,揉面、拌馅、包饼、压模等一丝不苟,有着机械无法复制的精致。

  70年代鲜肉月饼,酥皮像朵芍药花

  苏先生,41岁,杂志社编辑

  70年代后期,最时兴吃苏式月饼,松仁豆沙玫瑰,口味甜咸多样。最馋人的,无疑是鲜肉月饼,外头是酥皮,层层叠叠,轻薄松脆,一碰即落,入口即化。有人讲像牡丹,可我觉得那花开起来有点散,倒是含苞待放的芍药,胖嘟嘟的才像鲜肉月饼。据说,面团得反复折腾,揉捏擀叠压才能成形,而馅料是五花肉剁的,三分肥七分瘦,卤汁浓郁。

  那年头,吃肉不容易,鲜肉月饼更是稀罕,不仅要有钱,还得有月饼票,一张票买4只。每到中秋,老字号的摊位前便排起长龙,两三个钟头不稀奇,有时还会空手而归。记得有一年我去排队,队伍一点一点往前移,眼看快到了,店家却收摊了,卖光了,有票子也白搭。

  如今做鲜肉月饼的多了,可想吃好的还得排队。光明邨就是一例,他家鲜肉月饼3元一只,现做现卖,闻上去喷喷香,咬一口蓬蓬松,再咬一口肉馅饱满多汁,满嘴的肉汁,味道相当赞。因此,小窗口前总是排长龙,等上半个钟头是常事,很多人一买就是一打,只买一只尝尝的是洋盘。

  80年代素月饼,莲蓉算是“奢侈品”

  钱女士,33岁,外企经理助理

  上礼拜去商场买月饼,一圈兜下来发现花头忒浓了。巧克力、冰激凌、咖啡,这种算“小儿科”了,营业员推荐了松露白莲蓉,伊讲松露是意大利的,送出去比燕鲍翅扎台型;后来又拿出一款“双腿月饼”,西班牙火腿拼金华火腿,好一个“中西合璧”,改明儿推美国龙虾,还不得搭上盱眙小龙虾?

  记得80年代年我在北京读中学,中秋节姆妈从上海寄来素月饼,一盒4只,豆沙、莲蓉、椰蓉和五仁,当时算是“奢侈品”了。一位东北的同学瞧了,眼珠子都弹出来了,说她们那圪垯的月饼都是青红丝馅的,只有贵宾才能吃到豆沙月饼。

  说实话,周冬雨长得并不怎么出挑,却胜在清纯,搁脂粉堆里反而显眼。月饼也是如此,新口味争奇斗艳,人们却念叨起那些个经典口味。比如龙华寺素月饼,只做苏式和广式,果仁、苔条、细沙等,松脆香酥,少油不腻,被消费者喜爱多年。即便今年推了新品种,松子海苔、原汁椰蓉等,也是对传统的精耕细作,不摆花腔,只求真材实料。

https://www.unjs.com/

【月饼才是“穿越玩家”】相关文章: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06-28

什么才是人脉?06-11

星际穿越影评06-03

极简才是幸福的浓缩06-18

如何穿越职场的“黑色隧道”08-22

穿越职业瓶颈的习惯(3)09-09

穿越职业瓶颈的习惯(2)06-06

李厚霖语录:什么才是真正的管理10-31

未来才是创业的最好时机11-04

双语美文《你才是我的幸福》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