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时间:2024-09-13 09:03:27 炜玲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精选12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开始做最后的毕业设计了,而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精选12篇)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1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也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努力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轻负高效”阅读,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不需要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综上所述,本课题是研究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具有明显优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途径。也就是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在对教与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与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阅读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各位实验教师结合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所在学校形成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的氛围,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所在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总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因素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为辅。

  1.因素分析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4.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5.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从20xx年5月份开始进行研究,拟定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成立校课题研究组,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职责落实。

  2.召开课题小组会议,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初级培训,完成课题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实施研讨会,开展课题的实质性研究。

  2.课题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交流讨论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总结上一阶段课题实施情况,布置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组每一学期召开一次校级研讨活动,对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做一次全面的探讨。

  4.及时开展教师和学生成果汇报活动。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1.检测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调查。

  2.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实验成果的提炼与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结题会,作好反思,上报实验成果。

  八、课题组织:

  1.课题主持人:小剑校长全面负责管理研究过程,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组组长:小梅副校长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 。

  3.课题组成员:

  小赟 副校长 负责课题理论指导和课题研究制度建设。

  小勇 主任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及整理 。

  小花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前期问卷调查、分析材料准备。

  小花 语文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小红 语文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小莲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小辉 语文教师 课题活动会议记录及上交的相关材料。

  小凯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整理及电子文档处理相关工作。

  九、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论文、案例、教案。

  十、课题的保证措施

  1.人员条件

  主要研究人介绍如下:

  (1)小剑校长,本课题负责人,小学特高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主持过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和获奖。

  (2)小梅副校长,本课题组组长,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在江西教师网上建有“一剪梅小语工作室”,承担过多个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和获奖。

  (3)小赟副校长,小学特高级教师,县学科带头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能力。承担过多个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和获奖。

  (4)小勇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南昌市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能力。参与过多个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和获奖。

  其他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老师,均为市、县骨干教师或县学科带头人,大多参加过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能按照课题组的指引,完成课题的各项辅助工作,为课题的最终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可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2.物质条件(图书、资料、时间、资金、设备等的保障情况)

  (1)学校已有“班班通”校园网络设备,为课题组研究提供有力保障,课题组有专用活动场所。

  (2)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我校在江西教师网上建有“一剪梅小语工作室”,为参研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可将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设计的教学,撰写的论文和心得等上传到江西教师网上供大家一起交流与学习。

  (3)学校图书馆有藏书1万余册可供借阅,其中包含一部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用书。

  (4)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将制定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制度,每季召开一次课题研究分析会,不定期召开有关专题评估交流会,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题研究工作。

  3.环境条件(领导支持,专家支撑,社会支持等)

  (1)领导支持

  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本课题负责人为小剑校长,全面负责管理研究过程,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并成立专门课题研究小组。

  (2)专家支持

  为了使该课题有序、有效进行,我校将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的论证、实施和成果总结进行理论指导,提供专家支持。

  (3)社会支持

  新建一小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县、局各级领导都十分关注。

  4.其他保障条件(经费)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课题运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等,并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

  (2)经费保障。我校设有专门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培训相关教师和学术指导等各类活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2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自我表达,真正做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生成。

  “个性化阅读”就是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成长,让教师在集约研究中工作。 具体指向是坚持并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主动理解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课程,将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立人”教育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的学段教学与创智发展的终身教育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彰显个性,培养学生的自由独立精神,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认识,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提高个人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初,西方逐步发展起一门新的学科--个性心理学。个性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学理论关于对人的个性倾向性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定性分析学生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新课改以来,各类学校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颇有成效,但从研究目标看他们的重点放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激发;从研究内容看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较多;研究对象多是城市内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而以农村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小学为研究环境的研究甚少。《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的研究目标内容是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式方法的研究,研究对象是课外阅读量较少的农村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构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教育智慧水平。

  2、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

  3、以阅读教学为载体,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阅读知识,帮助他们体验阅读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为后继的语文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阅读个性化潜能。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主渠道中的阅读教学,同一材料、同一篇课文对于个性差异的学生,认识不同、理解不同,就是针对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教”与“学”,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所具有的特点,以寻找其操途径、方法和基本模式等。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让学生阅读实践。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口味,阅读水平也有差异,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阅读要求,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师应该做到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范围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允许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材、来组建阅读小组,进行阅读实践。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原则,揭示了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了交流,通过多提问、多讨论,思想会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个人的体验,对于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首先应该爱护,继而应该是培养和尊重学生的阅读,而不能用教学参考去套套框框。

  (4)调动学生大量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积极性。进行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培养不能光读少量的精品文章,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阅读来源不再是教室,他们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影视中、图书馆等信息源搜集处理信息,进行大量阅读,获取新的知识。

  (5)倡导学生开展阅读期待、阅读创造、阅读批判活动。此策略重在尝试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3、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个性化阅读的相关理论,查阅国内关于个性化阅读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经验。

  2、行动研究法:通过采取行动研究法,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及时反思教学实验研究中的问题,写出教学心得。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中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作追踪调查,研究分析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变化。

  4、 经验总结法:从活动中归纳和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其一般方法步骤:

  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

  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

  ③制定总结计划;

  ④搜集具体实事;

  ⑤进行分析与综合;

  ⑥组织论证;

  ⑦总结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提高教师对课堂的实践能力。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阅读即生活的体验,解读文本就是解读生活。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都是作家、作者在某个方面生活经验的表述,诉诸于文字,以抒发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的表现。

  2、课题研究与教学互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阅历。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文本材料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文本。

  七、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教育,在知识经济的隆隆脚步声中,面临着新的抉择。我们急切地呼唤着教育的个性化,让教育从大统一的刻板模式中摆脱出来,成为开发创造潜能的园地。语文,既然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那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方面也就责无旁贷。

  1、教育现代化理论

  现代教育强调语文教学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在大部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考必须与老师的答案一致,这样的课堂不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也使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因此,有必要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2、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把阅读活动变成自己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的水平。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可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完成,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阅读、感悟,促成语言的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实施个性化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点中解放出来,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将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开放的空间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由思维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因此,我们在实施该课题的时候要注重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拓展“问题的空间”,不能在低效、狭隘的问题空间里让学生因为去追寻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制了个性的张扬。同时,个性化阅读要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即“诵读感悟”,以感知为基础,以独立思考,富有个性的创造性阅读为特性,以感性、具象、知觉思维、顿悟思维为主,促使学生利用对语言的直感能力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晤见作者,获取丰富的文本意义、生活经验、人生情感、人格精神以及一定的意象建构。

  八、研究基础

  课题组组长顾萍萍,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该老师平时注重教学的积累,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课题主持人徐素华,县语文教学能手,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教务处主任,有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教学成绩突出。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核心成员王欣荣,县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研副校长,主持过市十一五课题并顺利结题。有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教学成绩突出;课题组成员孙其飞、单雪、吴春红等同志都曾参与过县、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九、预期成果

  1、在实践中,首先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研读。由于选的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智力水平的和感悟能力的内容,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选择。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学生在独立学习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学习方式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

  2、在研究课题实践中,成果喜人。课题组成员勤于钻研,踏实肯干,具有浓烈的科研兴趣和执着精神,并有与课题相关的多篇论文在县教育学会获奖。

  十、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根据课题的指导思想,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转变教育观念,在思想上能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贴近,反思自己的教学。选定研究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等。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依据实施方案与语文教学实际,扎扎实实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本课题研究与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相结合,借此改变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实践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注意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等。迎接课题结题验收。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3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在我校进行“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

  阅读教学研究并申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无论就理论价值还是实践意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都显得非常必要,本课题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为我校的课内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帮助。鉴于当前国内外阅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在理论价值

  1.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中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影响,包括:阅读能力与听讲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揭示他们相互关联的特点、规律;

  2.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转化为中小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途径;

  3.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有关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阐述。

  (二)实践价值

  1.通过“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首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解决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的僵化、空泛、无序、低效等问题。

  2.通过实践研究,总结“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能力的教育对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从而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中心,课外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关注孩子精神的建构,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和实践以下问题:

  1、探索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探究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内阅读的实效。

  2、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探究易于操作又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使课外阅读指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3、探索课内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电子图书阅览课、古诗词鉴赏课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结构。

  4、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

  5、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的重点

  “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要指导学生探究什么内容、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方法、采用哪些探究方式;探究性阅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策略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本研究的重点。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还通过指导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学习,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应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对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A、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小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7)每年的五月份设立为:“读书节”。

  B、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的建立和研究。

  (1)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2)分年级设立阅读目标。

  (3)分年级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

  (4)分年级建立“阅读记录卡”。

  (5)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

  C、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我读书,我成长”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

  (4)举行“我读书,我成长”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于20xx年被确定为县级的书香校园,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都十分重视,有一定的阅读氛围。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研究重视程度高,在研究过程中能给予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3、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组长:卢海英(全面管理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重点是组织和总结,并参与一线实践)

  副组长:张雪云(课题研究监督和一线实践工作)

  实验教师:仲济山、王星友、张秀华、王德毅、张雪云、张彩霞、左金鹏、佟海英等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进行课题规划、构建,组织部署、协调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提供课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负责一项研究工作,深入指导实验,整理、总结实验成果。

  副组长具体组织实施课题工作,做好课题跟踪、检查、矫正及阶段成果总结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问题。每人负责一项研究内容,亲自参与实验研究,指导实验老师开展实验工作,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及反馈研究成果。

  实验组成员根据实验实施方案和课题组研究计划,具体开展课题实验工作,收集实验资料,反馈实验情况,归纳实验经验,总结实验成果。

  八、预设的研究成果

  1.参研教师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2.参研教师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实录。

  3.深入研究,形成实验学生阅读学习成果。

  4.形成“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保障

  人员保障。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一线语文骨干教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课题组组长卢海英老师是昌邑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潍坊市教学能手,曾经参与过《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实验与研究》、《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研究。张雪云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昌邑市语文骨干教师,曾参与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仲济山老师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业务能力很棒。

  研究基础。我校大面积开展阅读教学,使阅读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基础。学校附近有图书馆,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校的阅读环境、读书氛围都使此项研究的开展成为可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打印机,建成了校园网班班通,可以24小时上网查阅资料。课题成员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图书室藏书达10万余册,阅览室有各种报刊杂志200多种,可以随时阅读。

  组织保障。学校长期坚持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教科研实验基础,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科研网络,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市级或县级课题研究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强。学校具备充分的实验条件,教师每人一台电脑,数据的统计全部运用计算机操作,有建立原始资料档案、进行各种能力测试的经验和手段,资料充分,科研经费能得到充分保障。实验的理论指导、技术处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显示由学校教科室统一负责。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课题研究,为我们课题组提供各项研究资金和资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制度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要求”:

  1、时间要求。一是抓好课内阅读教学,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二是统一指导的时间,每月开设1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三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3、指导要求。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4、检查要求。对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4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2004年,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5

  一、问题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跟岗学员开题报告之二。有效教学的提出其实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间相互争论的产物。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凭良心行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教书是"良心活",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用科学手段、评价标准来进行衡量和估价。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加上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扎实推进,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这就告诉我们,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于是,国内外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行动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创新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学评价体系、师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施良方、崔允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中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研究依据及意义

  有效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遵循阅读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阅读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教学效果。"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拓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在知识接受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学应转向思维成果(知识)的追求上来,并通过这一转变,使学生不仅获取方法,同时获得情感、意志等心理体验,使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

  近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尽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还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改变耗时低效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有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原因,也有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欠缺的原因,还有教学策略选择不恰当以及对学情把握不准等原因。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教学环节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细读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学习研究时间。有效阅读教学是解决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迫切要求,开题报告《跟岗学员开题报告之二》。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以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广泛收集整理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形成适应小学生的教学实际,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从师生的现状出发,从教师语文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策略出发,积极探索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主要内容:

  1、探索有效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这些策略的步骤和特点,如何利用这些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

  2、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3、增强教师有效阅读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有效策略的能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有效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研究中把实践的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实验观测法,通过对有效阅读效果的观测作出对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效果的进一步评判。

  五、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

  (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1、完成课题申请工作事宜,争取通过立项研究;

  2、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及相关的工作计划;

  3、建立课题学习研究活动制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教师定期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及课题主要负责人跟岗学习活动。

  2、课题研究成员积极开展实践课研讨活动,在实验中寻找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方法、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初步形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3、进行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撰写论文,做好各类资料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继续开展教改观摩课研讨、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动,总结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与策略,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并汇集成册,如教学案例集、教师论文集、教学课件集等,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措施

  1、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①完善课题管理体系:学校课题组--年级实验小组--教师个人研究。

  ②成立校级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学校所选课题的研究和管理。

  ③加强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和评估。

  2、加强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

  ①通过教研组活动、学校网站等渠道,广泛宣传有关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提高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同度和参与性。

  ②注重宣传策略和方式,把课题研究对"有效性阅读课堂教学"的研究放在首位,把全面改进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质量放在首位,提高课题研究宣传的有效性。

  3、强化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

  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研讨会,安排骨干成员交流经验,通过同伴互助优化课题研究。

  ②定期邀请在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指导实验教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课题研究效益。

  4、搭建课题研究的活动平台

  ①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专项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召开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②结合本区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研讨活动,力争研究取得实效性。

  六、课题实验保证条件

  1、学校是全国教育现代化实验学校、省一级学校,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地保证,参与实验的教师都是学校优秀的年富力强的教师。他们有能力、有时间做好课题研究。

  2、本课题将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家、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及指导。

  3、学校将为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开展研讨课提供便利条件。

  4、课题所需经费,主要由学校拨出专项研究经费。

  七、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八、课题实验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教学案例

  2、《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例、教学课件及学生成果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6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

  组长:

  成员: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7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符合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和新课改的要求

  农村小学增设英语教学以来,还处在一种缺乏语境、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方法不多的阶段,尤其是英语阅读和英语口语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英语教师最犯愁的地方。如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是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阅读就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不足

  (1)重视语言知识能力,忽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2)重视传授讲解和练习,忽视阅读过程中的指导

  2、学生自身阅读能力薄弱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小学生明明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这样就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内容有限,知识面狭窄。同时有的学生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捕捉信息的能力较弱。这些使得小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除了上面的主要问题之外,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二、 研究目标

  1、找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不高的原因

  2、开展一些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实验教学

  3、总结归纳出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开展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现状的分析和探讨交流,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开展农村小学英语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取得的经验,设计一些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小游戏、小活动及课堂教学实验,在实验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有效方法,形成经验、推广交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阅读活动设计、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应当努力做好教学中的铺垫工作,通过引导、启发和辅导等形式,使学生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最终获取新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趣味性原则

  在阅读课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设计阅读课活动时,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力争做到设计的任务生动有趣、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顺着课文的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并参与到各项任务中去,进行语言实践与写作。

  3、实践性原则

  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拓展实践空间, “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4、整体性原则

  注意将教材与阅读材料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两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筹建准备工作,制定“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课题计划与方案,搜集和储备《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等理论著作,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形成课题研究申报方案,积极修改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完成“我校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和困难”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制约农村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几个主要方面。组织课题开题研讨会,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主要活动:制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状况。

  第三阶段:课题论证阶段。

  针对问卷调查中归纳总结出的制约因素,制定预设性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验性教学,互相听评课学习,调查大家上课的方法,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施方案。

  第四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积累资料,自己在研究的基础上,准备上一节英语阅读教学课,平时注意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在长期训练中展现他们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施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好札记,完成《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阶段性报告。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

  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类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论文《农村小学英语阅读的现状与分析》,《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经验》并推广研究成果,申请评估鉴定。

  七、课题研究人员人员分工

  1、小玲,负责课题研究具体工作。

  2、小庆,负责课题研究各类活动的组织,安排和经费保障。

  3、小春,负责课题研究资料收集。

  4、小莉,负责课题研究问卷调查。

  5、学晶,负责课题研究档案收集整理。

  6、小伏,负责课题研究图片、信息收集整理上报。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助攻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

  2、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习惯欠佳能力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课外书籍几乎无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语文老师颇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3、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会有个性化的体验,才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营造自主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3.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4.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研究内容

  1.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研究:

  (1)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基本状况;

  (2)研究问题的归因: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弄清根本原因,做出科学诊断。

  2.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研究:

  (1)管理对策。在上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等的指导下,形成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前沿反馈机制、课堂监控机制、难题会诊机制。

  (2)培训对策。实行校本培训“二三四五”制(“二”是“两个结合”:①自学与辅导相结合,②校内培训与校外参观学习相结合;“三”是“三个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学习机制,二是榜样导向机制,三是奖励激励机制;“四”是“四大工程”:一是“一帮一工程”,二是“名师工程”,三是“育人能手工程”,四是“优秀校长工程”;“五”是“五百战略”:100%的教师参加教改课题研究,100%的教师学有专长、教有特色,100%的.教师学历合格,100%的教师会熟练操作电脑、并获技术信息高级证书,100%的教师会制作一般课件)。研究“教学、科研、培训”一条龙的最优化培训模式,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边教学、边研究、边培训,在一体化培训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3)教研对策。按“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一模式的三个环节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承。实行校本教研“四级”管理(一级:校长、教导教研工作制度;

  二级:教研组(长)教研工作制度;三级:课题组(长)教研工作制度;四级:研究教师教研工作制度)。依据问卷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的分析筛选,确立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研究探讨出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与学的模式。

  (4)评价对策。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探讨构建操作简便,适用面广的农村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关键是组织教师全员性的大阅读,人人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方法;第二关键是设计并开展农村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现状分类问卷调查;第三关键是收回问卷、整理座谈记录,分析筛选问题;第四关键是课题研究执行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难题会诊,修改完善研究方案,针对会诊中农村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就如何培养留守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研究探讨出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与学的模式,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与研究论文,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主体意识越强,阅读的自主性也随之越强,在培养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我会学”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学习任务,主动实践,从而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2、民主性原则——发扬民主,意味着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的最优发展和时代的呼唤,设身处地投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允许犯错和改错,热情欢迎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形成宽松、愉悦的育人氛围。

  3、实践性原则——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通过生活、学习、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阅读活动,是不能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各项自主阅读活动,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六、研究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研究者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利用图书室、网络等,学习相关理论,提升理论素养。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课题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三个要素: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实践。我们的研究就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1)要求班级学生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

  (2)课堂反复阅读,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结合课文渗透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

  以历史的长河为范本,多读优秀史籍;以教材中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反思、再研究、反思、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研究者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注重撰写阅读教学设计、相关论文或经验总结,并争取发表或获奖。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形成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系统理论,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八、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和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建构的学习,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指导作用。

  2.我校教育科研气氛较浓,有一支科研能力极强的教师队伍。主管教学副校长任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有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课改标兵、区级教学能手等他们在学科中都经过锤炼,是一支工作认真踏实,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内实施。

  3.课题组将定期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校作理论讲座,并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4.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研究的具体情况进入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做为教师晋级评优的依据,保证课题的研究有效开展。

  5.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学校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课题立项与研究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必要开支,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因为有了以上条件,我们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

  (1)对三个学段班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调查学生不喜欢阅读的种种原因及所占的比例等。

  (2)设计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指导。

  (3)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4)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开展阅读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定期通报研究成果。

  (6)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7)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

  3.第三阶段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在校内交流。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推荐部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

  (3)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在理论基础:

  课题参与者对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均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前期研究比较到位。

  5.经费保证:

  学校能提供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保证给予方便。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9

  一、问题提出:

  语文阅读教学,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学生天然阅读兴趣丧失等问题严重存在”;语文课堂缺失师生对话,课文阅读缺少“悟”和“猜”的能力培养,只重视“文”的分析,轻视了“语”的训练与指导现象并不少见,学生读不出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感受不到语音、语调、音韵的铿锵,体会不了语言文章材料的“美感”;学生阅读面不宽、量不足等等。以上的种种现象的存在,应引起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从教师和教材角度来看:

  1、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学生课堂阅读没有足够的时间;

  2、阅读教学仍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3、课外阅读指导不得力;

  4、对阅读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有效地训练。

  5、多媒体化造成阅读教学的失色,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维和人性亲和力的对话。

  6、教材中所选阅读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学生不感兴趣。

  从学生方面来看:

  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

  2、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时囫囵吞枣,一目十行;

  3、阅读方法不妥,缺乏深入思考,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和做读书笔记习惯;

  4、阅读时间不足,学科作业太多和参与“五花八门”的补习,挤占了课外阅读时间。

  从家庭角度来看:

  1、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脑、电视进入家庭,由于受网络和电视的严重影响,上网成瘾,挤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课外强迫孩子阅读,无限制的增加阅读篇目,结果揠苗助长,扼杀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目的是从师生的现状出发,从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出发,积极探索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是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具体是指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在教师指导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规则、方法和技巧。阅读策略与课堂阅读方法相比,阅读策略更具有技术性、实效性和针对性。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大致包括师生筛选信息策略、处理信息策略、理解信息策略、质疑解疑策略。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的前提:一是能够识别文章中信息的价值,二是掌握各种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些方法是:

  (1)在文章的关键部位提取重要信息;

  (2)在略过“枝蔓”后提取重要信息;

  (3)在提示语后提取重要信息;

  (4)在详细描述处提取重要信息;

  (5)捕捉句子主干提取重要信息等。

  “有效”包括有效效益与有效效果,有效效益主要是指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

  (1)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

  (2)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立足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并探索课外阅读对有效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益、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通过组织、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体优化,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2、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是联系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改变我们学习的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

  3、本课题研究从师生的现状出发,从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出发,探索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方法与策略,以达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4、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充分体现和发挥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和作用,更好地使用好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细化研究内容。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导和训练”,进一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探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可行性途径和解决办法,力争构建出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2、主要内容

  ①探究小学生阅读效果不理想的真正原因。

  A、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的产生、形的途径研究。

  B、学生语文有效阅读学习中教师、家长的指导与训练的动机、价值取向研究。

  c、教师与学生“语文阅读有效学习”的双边关系、互动作用。

  ②形成课堂的“自主阅读”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研究。

  A、指导学生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重点内容、范筹,确定和选择有效策略研究。

  B、指出正确的阅读学习的方法,将这些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c、学生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和操作模式研究。

  五、研究创新及方法

  (一)研究创新

  1、在“有效阅读学习”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2、实践和推广“语文阅读有效学习策略”,着意解决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学生阅读方法的问题。

  3、本研究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在实践中总结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策略,形成生态化的效应。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用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及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用国内相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试、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以便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总结(反思)——调整计划——再实践”的过程探究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4、案例研究法:进行个案研究,课题组将其多个个性问题总结出共性问题。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思路

  探究适合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在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做到求同存异。注重方法指导和情绪体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1.调查我校学生语文阅读有效现状并制定好改善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

  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方案;

  3、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些阅读有效的方法;

  4、汇总参研人员和学生拟定的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整理成书面材料;

  5、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学生中,适时充实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

  6、根据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总结阅读有效策略的效果;

  7、得出结论,将阅读有效的策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2、发展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少年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往的知识结构对于现有的学习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走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差异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

  5、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七、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xx年3月——20xx年12月,周期近一年,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5月。组建成立课题组,上报《课题申请表》,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举办课题开论证题会,为实验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制定课题实施细则,进行过程性实验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10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及应用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来源

  20xx年9月我校校长去宜昌学习,参观了桃花小学的阅读系列活动,发现他们非常重视阅读,那里的孩子语文素养很高。这让他不禁想起了我校的孩子,一个处于偏远乡镇的学校,老师们对阅读的重视不够,孩子们的语文阅读又能怎样呢?又将如何适应语文新教材的教学需要呢?于是,他就着手组建课题小组,致力于阅读课程的开发。

  20xx年8月,校长到任后,愈加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性,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题组人数,明确研究目的,扩大研究范围。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在区专家的指导下最终商定此课题题目。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全面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二)研究意义

  xx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多是来自周边地区的农村孩子。由于农村孩子家中藏书有限,周边地区也没有适合阅读的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作业繁重,阅读时间难以保证。由于受到个人、家庭、教师及学校四个层面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难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数量。而像我校这样的学校整个襄阳市区共有200多所,总人数超过2万余人。

  近年来,受到高考和中考改革的影响,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我校师生也意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于是学校全面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随着阅读活动不断深入,学生的阅读活动该怎么指导、如何提高阅读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逐渐成为我校语文教师的热门话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校专门成立课程开发团队,致力于课外阅读课程的开发及应用策略研究。

  四、省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

  (一)省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我省,农村人口达到了2349.05万人,接近全省总人口的一半。这些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是过分拘泥于国家统一的教材,学习局限在课内,以课堂为中心,其他一概不予重视,不少农村小学从未真正进行过语文课外阅读活动,除了上课以外,就是在教室自习或做作业,学生不知道课外阅读可以读什么,怎么读?有时老师想搞好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因为无纲可循,不知从何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

  调查显示,鄂西地区的大多数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备不健全,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的需求,多数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低,甚至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家中只有老人看管,无法在课外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指导,导致农村小学生除课本知识外,课外阅读和实践能力非常有限,视野十分狭窄,作文水平低下,口语交际能力不强,对他们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省外虽然有不少类似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并不多。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省致力于农村地区课外阅读课程开发的学校极其有限,他们的研究成果也非常薄弱,值得借鉴的内容很少,因此我们的课外阅读课程开发亟须进行。这不仅是学校的需要,也是教师的需要,更是广大农村地区学生的.需要。

  (二)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

  学校专门成立课程开发团队,通过调查我校孩子语文素养的现状,分析其当前所具备语文素养现状的原因,依据现状提出改善的建议,开展课外阅读课程的开发及应用策略研究。

  五、要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20xx年9月,我校就有了“组建研究团队开发阅读课程”的想法。10月,我校就从各年级语文教师中抽调骨干,组建了“xx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阅读课程研发小组”。该小组成立后,着力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1、编印《古典诗词储蓄卡》和《阅读智慧树》

  我们所借鉴的宜昌市桃花岭小学的两本册子——《古典诗词银行储蓄卡》和《阅读小脚丫》印刷精美,看上去小巧精致。但经过细细琢磨之后我们发现,该储蓄卡只有诗题,没有诗文内容;只有诗,没有词。而阅读智慧树中推荐的书目大都是外国作品。起初,我们想照着做,但经过调查、商讨,我们在制作时还是做了较大的改动:

  第一,对应诗词题目,增添诗词内容,这样便于学生背诵。

  第二,从四年级开始增添词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初步感受中国古典词文化的魅力。

  第三,推荐阅读书目减少外国作品量,增添中国作家作品。

  现今语文教材改版,统观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我们的教材选用的古典诗词增多、中国作家作品增多,这和xxx所说的“文化自信”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推荐的书目中国作品必须接近或者达到三分之二。

  于是,经过十月份几乎每周一次的商讨、筛选和查重,我们便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本诗词小册子——古典诗词储蓄卡,阅读推荐书目大册子——阅读智慧树。

  2、开发阅读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除了编制古典诗词储蓄卡和阅读智慧树,我们的团队还有另外一项任务:开发阅读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在xx镇小的课程建设历史中,阅读课程的开发常常是浅尝辄止,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我们的团队克服畏难思想,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果:

  (1)确定了阅读课程的四种课型,分别为: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进课、阅读分享课和阅读延伸课。我们分别简称为导读课、推读课、享读课和延读课。

  (2)明确课程体系研究时间和目标。我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课程体系的建构,每一种课型用半年时间完成,除了团队成员能轻松执教这四种课型,我们还提出了全校每位语文老师都能上这四种课型的目标。

  (3)导读课模式已基本成型。截止今天,我们已有两位老师上过导读课,分别是五年级的武凯丽老师和六年级的邓俊老师。武老师指导阅读的是《汤姆·索亚历险记》,邓老师指导阅读的是《青铜葵花》。两位老师均是按照“激趣导入——整本书导读——精彩片段分享——阅读方法介绍——总结全课”的模式进行,也都达成了“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和介绍整本书阅读方法”两大目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课题研究初期,主要组织课题组教师对相关理论与经验进行学习研究,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从中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实施实验,对每一项、每一个阶段实验情况进行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

  4.案例研究法。总结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三)技术路线:理论指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六、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和技术指标

  (一)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及理论文献。

  2、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文献。

  3、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实验方法及过程。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1、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收集课题研究记录,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2、按时上传课题研究资料,交流分享研究心得。

  3、边实验,边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上报研究情况,寻求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

  4、按时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记录笔记,取得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9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反复修改完善,直至定稿。

  2、完成课题研究资料收集,装订课题研究档案袋。

  3、汲取他人优秀研究成果,完善自我,以备今后的教学研究。

  七、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区教学研究中心专家指导下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

  附:文献

  【1】《每天进步一点点:答小学语文青年教师100问》徐承芸,2012年

  【2】《小学语文阅读课外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xx89年版

  【3】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4】《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浅论》教育学院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11

  论文题目: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 我审题不够仔细! 我没理解题意。 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 包办 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 社会数学化 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 产品说明书 股市分析 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导航 。

  在理论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而 数学阅读 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 数学阅读 。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研究内容

  (2)探索出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①对教材中概念、公式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是本课题需研究的问题。

  ②对计算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对图形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④对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内外数学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组织本课题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2)分别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目标、有对照的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再次完善其能力。

  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研究路线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探索、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策略,所需时间一年。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确立研究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对实验班(五四班)进行前期调查。

  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自我论证。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调查表》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同时撰写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翟素娟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和志娟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中心校李书平校长、市教科研苗东军)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第二阶段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相结合、相对比的研究形式,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同时兼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王丽萍老师负责。

  (4)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蔡雅雅老师负责。

  总结阶段

  (2)课题成果的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薛丽霞负责。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数学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时间的保证。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考核评价的保证。在本学校的教科研考核这一块,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高达十分的奖励。

  今天,我作为课题主持人能在这儿宣读开题报告,感到十分的光荣和高兴!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能对此课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卲光华 《数学阅读 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m] 1999第十期。

  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XX.91 96.。

  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XX,(7)59 60。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32 33。

  李佐峰,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XX.207 209。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12

  一、研究背景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基于此认识,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读书写作活动。每学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和课余时间倡导并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并分年级作了不同要求,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读与写有效结合;课外阅读与习作有效的结合起来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效果,因此想就此专题进行专项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趋于成熟。另外,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时和本年级特点的阅读适合本年级特点的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辅之以“贴图写话”“仿写”等方式的训练,也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不断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

  《新课标》又指出:“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空间扩大了,文本的阅读量增加了,拓展阅读的途径拓宽了,社会阅读的阅历丰富了。照理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应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部分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作文能力提高较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中下等学生“吃不了”、“吃不好”,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假大空”,有的学生甚至因害怕作文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

  (1)从语文教材看:课文数量较一期课改有成倍的增加,阅读要求明确,有一定的训练体系;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教师选择使用,相对阅读而言,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不太容易。

  (2)从语文教学看:还存在着读写脱节的现象。阅读和作文教学未能紧密结合。且教学课时中没有明确的作文课时,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教完数量颇多的课文,挤占了作文教学的时间。(这里建议在斟酌一下,没有明确的作文课吗?)

  (3)从语文教研活动的情况看:比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界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阅读丰富了写作,写作促进了阅读。特别是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对读写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他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在改革陈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创立了以记叙文为主体,以语言训练为核心,以培养自学自得为目标,以单元分组教学为特征的“读写同步”,这些经验总结是我们研究“读写链”的前提。

  二、研究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能动地运用教材,使学生不仅能真正获得知识,而且能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真正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概括起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课内外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创设班级阅读文化氛围,读书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学习意识的确定,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所以我们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的读书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中高年级课外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教育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创我校特色语文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能动地运用教材,使学生不仅能真正获得知识,而且能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真正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研究意义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读与写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内的许多学校和教育专家都对此作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我校也希望能通过借鉴别人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然而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大量课外阅读内容,又怎样把它与课内阅读,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效的结合起来呢?虽然有很多专家和老师对此都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不适合的地方。(哪些不合适?)因此,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求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经验,为我校语文教学服务。

  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作习惯。我镇中心小学对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此同时我们还吸收了中心校骨干教师参与到我们的研究活动中,这一切都为我校进行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四、课题名称

  村完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研究

  五、研究内容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同自己的习作有效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一是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各年级教材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二是探索“在各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三是在阅读中积累,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并加强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丁有宽提出了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遵循读写结合的对应规律;按照学生读写的心理规律,根据儿童的“三性”――欲表性、模仿性、遗忘性,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这些理论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还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读写结合策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六、研究计划

  具体来说,研究工作大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组建课题组,宣传发动,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实验精神,确立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2007年9月-2008年8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科研课题;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重点学习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对实验人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第二阶段:尝试运行。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2008年9月-2009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实验人员考察,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开展现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开展的现状、效果,师生的愿望等;积极投入课题实验,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每学期收集和整理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学生作文集

  实验中要做到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多读、多观察、多评改的方法,初步掌握读写的几种对应关系,如从课文命题的形式学习作文中如何拟题,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学习作文中如何立意,从阅读中的分段训练学习作文中如何拟写作提纲,从品评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作文时如何布局谋篇,从赏析文章的词句中学习表达时如何更准确、简练、生动……

  另一方面,要探索归纳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阅读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模式。从读到写,从写到读,这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抓读写结合,就得十分重视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努力使教学模式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以加强读写之间过渡的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读写的水平。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各实验教师总结各自的实验经验,形成论文,汇总写出总体实验报告。(2009年9月-2010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学生形成性材料,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做出课题研究结论。

  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地、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各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现状,收集师生对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网络、图片、报刊以及经典理论文献,保持研究的理论性和先进性。

  3、比较法。校内年级段进行比较,校内班级进行比较,以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

  4、经验总结法。要求实验教师充分关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学手记,记载点滴收获。并定期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九、组织机构

  顾问:

  组长:

  成员:

【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开题报告03-25

金融开题报告范文12-31

开题报告怎么写11-25

撰写开题报告的意义及方法08-14

个人网站设计开题报告03-28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12-31

甜品包装设计开题报告03-26

学前教育美术的开题报告03-28

幼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3-26

成本控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