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外乡人讲诉这个春天里的求职经历(2)

时间:2024-11-03 21:27:48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个外乡人讲诉这个春天里的求职经历(2)

杭州吃住都太贵

  很多老乡过完年不回杭

四个外乡人讲诉这个春天里的求职经历(2)

  张爱国说,前几年,初一到初十,劳动力市场人挤人,场面火爆;相比以前,今年的人要少好多。

  “杭州吃喝住都贵,赚的钱还有不少要丢在路上。”张爱国说,所以不少老乡回家过春节后就不再回杭州了。

  张家租住在七堡的一间农民房里,月租金380元,年后要涨到400元。

  春节,这一家留在杭州,但张爱国免不了要唠叨老家的“好”。

  老家有七八间房子,还有1亩多地。麦子打下来,就是口粮,吃、喝、住全不花钱。如今,兰考县也兴办起多家电子厂,在县里打工,据说每月也能挣下1500元工资。

  张爱国感叹,杭州虽然挣得多,但开销太大。“出来拼死拼活打工为啥,不就是为了多赚点钱。”

  傍晚,42岁的翟大姐下班回到家,很快炒好一盘青菜,一盘辣子肉,热一热馒头,一家三口开始吃着一天里最像样的饭菜。

  翟大姐干的是印刷厂里的普工,每个月近1000元的工资,但她觉得太低。

  “先干着吧,再找找其他工作。”张爱国说。去年,一家子省吃俭用,攒下两万多元,将来总是要回家乡的。

  人物

  马明军,54岁,安徽亳州人。妻子、儿子都在杭州打工,两夫妻打工是为了给读大学的小儿子攒学费。

  正月里就拖着儿子

  急着找工作

  一顶棒球帽,一件黑夹克,54岁的马明军坐在路边的护栏上,低着头,话不多。

  儿子马立伟陪着他。“我妈妈上午已经找好了,在一家烧烤店做服务员。现在我要帮我爸爸找一份工作。”

  马立伟排行老三,在杭州做了10年的厨师。大哥和二哥都在安徽老家工作,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父母出来打工,是为了供弟弟上学。

  正月初七,劳务市场正式开门营业。老马早早起床,拉上还没上班的儿子,来到杭海路的劳务市场。从右边第一个橱窗开始,先把每个橱窗的信息都浏览一遍。然后分析,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他的要求很简单:月薪1800元左右,包吃包住。“杭州的房租太贵了,付不起。”他叹了口气。

  其实,从正月初五开始,老马都在劳务市场晃悠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是月薪太低,就是人家嫌我年纪太大,唉……”

  为给小儿子攒学费

  老马来杭州打了两年工

  老马的小儿子在安徽上大学,每年学费加上生活费,要1万元左右。

  2008年底,老马来到杭州,在一家建筑工地做大工,砌砌墙,每天赚100元。做了28天,工程完工,他拿到了来杭州后赚到的第一笔钱——2800元,很开心。

  不过毕竟已经50多岁了,儿子们都心疼他,不让他再在建筑工地上做工了,“而且万一摔了碰了,开销更大。”

  于是,2009年,他做起了园林养护工,每个月1700元,包住,包一餐。凤起路一带的绿化带,基本上都是由他和他的工友们在维护。省着点用,每个月能存下1300元,留着给小儿子交学费。

  去年,他又换了一份工作,在景芳六区做起了保安,每个月1400元,加上加班费,一个月可以拿到1800元。但是包住不包吃,伙食费增加了,每个月存下来的还不如以前的。

  于是,2011年,他准备再换一份工作。

  

【四个外乡人讲诉这个春天里的求职经历(2)】相关文章:

讲诉“80”后三次创业故事07-25

讲诉名校“差生”的职场奋斗史(4)10-23

四个求职者失败经历的求职小故事09-14

北京找工作的求职经历(2)07-17

四个求职故事的另类解读(2)09-16

我的求职经历:成功签了Kingdee(2)07-08

喜欢讲冷笑话的四个星座08-03

求职札记两篇:分享我的求职经历(2)10-20

长春往届毕业生分享求职经历(2)07-24

难忘的第一次求职经历(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