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习上哪怕不聪明,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
(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学生的我们早已将这句话熟记于心。似乎在所有人眼中看来,只有“苦”一字,才能将一个人的学习潜能推向高峰。固因有头悬梁锥刺股一句,所有学生开始用自己“顽强”的意念去发愤图强,立志非悟出一番道理不可。正是这样吗?我们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去用“苦”一字来解释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一定要磨灭掉自己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与曾经的幻想去渡过这条人生中最为关键的转折点?
去看看现实吧!看看那千千万万的学子在黑夜与白天的轮回中奔跑的身影!在上学的哪一天,我们能睡到自然醒?都是还在梦境中游荡的时候就被闹钟的呼唤拉回了现实世界。在睡眼朦胧中洗漱完毕,连招呼也不向我们的父母打一声便踏着朝阳就奔向了学校。春夏秋冬在我们的眼前变换着,周围的景物用自己的不同方式挥洒着自己的魅力,鸟儿清脆的叫声与耀眼的阳光成了最好的乐谱。看似美好的景物,我们却都未留意,任凭他们在眼前晃过,如同放幻灯片一般不留下任何印象。拜托,请不要摇着头说我们没有一颗爱美的心灵,不必说现在的孩子只是在虚拟的世界里玩乐。“生旦净末丑,好汉不回头。”看着我们这样的背影,你到底想到了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风风火火闯九州”?为了学习!我们要背书,我们要对付写不完的作业,我们要去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在学校,一个接一个45分钟过去,刚刚还在与范仲淹论谈《渔家傲》,转眼间就来到了字母萦绕的天堂。还没弄清可爱的字母宝宝们的排列位置,就已在代数的殿堂中就坐了。刚刚回过神,历史老师就把我们拉到了硝烟滚滚的楚汉战场。正在刘邦与项羽大战之际,就从东半球飞到了西半球,探索经纬线的秘密……“学至上”!老师与家长每天都在我们的脑海里灌输着这样的思想。玩呢?呵呵,看着所有人对我们微笑着摆手,然后看着他们以慢动作回放的镜头吐出几句话:"玩能代表一切吗?不能。只有考上一个好大学,你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你才能自己养活自己!”大学,大学,我们用一种渴求的目光看着这座远方的大山。为有朝一日登上那座山顶,去采摘自己的“彼岸花”,我们背起了行囊,踏上了这条漫漫之路。行囊中,装满了“考点”“指导”一系列备装品
,这让我们的书包大得像箩筐。身为名师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悲天悯人的看着我们,似乎在说:“来吧,来吧,用我们的教育精华去填充你们的大脑!否则尔等前途将一片渺茫!”我们用他们的精华武装还略显稚嫩的肩膀,挤压掉所有时间,奔赴一个有一个“战场”。就算如此,老师们还是殷勤的给我们将各种“兵法”,让我们去挑战难度一道比一道深的习题。晚上放学回家,我们趴在书桌前“奋斗”,给自己的眼睛加上了“高架炮”,却仍没有把山一般的作业写完。曾经的笑声早已蒙上了一层灰尘,旧的果实与荣耀也只在梦境里出现罢了。长叹一声,短叹一声,睁开眼睛还是没变化,学生的苦,谁能知?
就是这样,一天又过去了。当夕阳在与人间告别,我们的眼中还是数不尽的迷茫:为什么会这样……
(二)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我却觉得:学海无涯须“三”作舟,何为“三”?所谓“三”就是一叶舟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船底板,即“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圣”孔子就已悟出了此道理,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如登山一样,只要对它有兴趣,自然会乐在其中。从古至今,因兴趣而成功的事例很多,爱迪生因为从小爱好实验,最终成为“发明大王”;王羲之因为从小爱好书法,最终成为“书圣”;达·芬奇因为从小爱好绘画,最终创作出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著名化作。这些事例无不说明着“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要想“作舟”这“底板”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只有兴趣而不勤奋的话显然也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帆”的配合。父母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俗语告诫我们要吃“苦”,老师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激励我们要能吃“苦”,的确,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试想一下,如果爱迪生、王羲之、达·芬奇等有志之士只有兴趣,而没有艰苦的奋斗,他们会成为人人仰慕的科学家,书法家,画家吗?所以,要想成功,没有“帆”是肯定不行的。
除了船底板和帆,还要有船侧板才能组成一个真正的舟,船侧板就是“法”,如果只是一个劲儿的吃苦,失败了也还是那样做,不会转变方“法”,终究是不会成功的。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蜗牛爬墙,两个人在观看,那只蜗牛每爬到那个地方就会掉下来,其中一个人看了说:“这蜗牛真笨,如果换一条路不就爬上去了吗?”另一个又说:“这只蜗牛真有恒心。”其实这两人说的都对,但如果这只蜗牛能借鉴前者的方法,坚持后者的说法,不就可以更快成功了吗?所以,一个好的方法也可以使你更快成功。
综上所述,只有乘着“乐酷发”号舟才可以在大海中冲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