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伤人的委婉拒绝方法

时间:2022-09-18 20:40:09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不伤人的委婉拒绝方法

  生活中多多少少有人追求自己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不过并不是有人追求自己就一定喜欢,有时候遇见不喜欢的人也要讲究拒绝的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伤人的委婉拒绝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人际之间的沟通方式,确实会让部分人抓狂,过分憨直可能会得罪人,过分顺从则让自己陷入困境。我们谁没有讨好别人的心理呢?谁不会因为被人拒绝而受伤呢?这是人在成长时的无奈,也是人成为社会人所需的啊。

  判断人社交中的心理成熟度,要看你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能否主动要求别人帮助自己,能否承受别人的拒绝。能够说“不”和能够接受被拒绝,都是需要自信和勇气的。

  不会拒绝也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又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被拒敏感”。这样的人其人际关系看起来挺好,他总是热心助人,口碑好,别人喜欢找他“麻烦”,可内心苦水只有自己吞。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社交焦虑。 -

  讨好别人有双重含义:一是功利性的,即通过主动讨好别人而达到自己某种目的;二是防御性的,通过讨好别人而达成情感联盟,避免树立攻击对象,为自己取得宽松的生成环境。所以,讨好别人有着它的积极作用。过分“讨好”又会给人带来无穷烦恼。害怕说“不”的心理,是一种以自己主观为蓝本来看别人的心理投射。因为说“不”未必就能伤害到别人,本质上是自己内心受不了被人拒绝,所以认为(外投射)别人受不了拒绝而不敢拒绝别人。怕说“不”的内心情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被拒创伤

  怕说“不”的人,在他过去经历和人际环境中,一定存在“不许你”太多。“不许你”氛围下,人的思维和思想被制约,难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人的所作所为无形中被一种势力控制着,总是听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会…”的指引,脑海容纳了与“不”相关的内容,为达到“不”之要求和避免违犯“不”的惩罚,一个人的个性里会渐渐形成对“不”的高度敏感,他不得不服从权威,又厌恶和敌视权威的“不许你”,他心里体验着“不也不是,不是也不是”的种种焦虑。这是人在文化禁忌影响下,害怕被拒绝的原始创伤。

  2.厚重而脆弱的自尊

  过重的自尊来自东方哲学熏染,中国佛、儒、道家文化是有厚重耻感内涵的,造成了中国人高度重视做人的“礼仪、节气”,高度重视人的“脸面”,这些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心理。而现代社会仍然很讲究“面子工程”的。可以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情结。中国文化中“面子”:他人眼中的我,即你做任何事情要顾忌面子、做得体面,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你脊梁骨,你得顾忌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文化所形成的人际行为规范,本质上是人的自尊需要。-

  耻感文化形成了束缚他内心的枷锁,有些人由于个性懦弱、内心自卑而在一个讲究面子的文化环境里很不自由,备受人际焦虑折磨。这种人是活在别人的印象中,其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他人评价上的,其个性决定了他在人际交往时,会高度关注他人的行为反应,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在意了别人和满足了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好的态度和好的评价,自己就会感觉被重视,觉得自己做得很对,很有成就感!-

  这种自我肯定来于别人肯定的人,是无法在他人面前给予否定的,即害怕说出“不”的。因为对别人否定,就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这会断绝看清自己是谁的被肯定来源(给自己评价的客体)。所以,他在对别人有求必应的“讨好”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由于“讨好”是以压抑自我为代价,他必然会逐渐感觉是在为别人而活,会逐渐产生拒绝别人的愿望,但他欲拒不能。因为他内心的弱小与不安全感,使他无力承受“万一被拒绝”的后怕,他潜意识的“讨好”欲望,使他还不愿丧失他人的好评和好感,惟有“讨好”能感觉自己是好人,也惟有实现“讨好”才能免除他社交中的焦虑。当然他的心理现实是,要么顾了自尊(面子)委屈了内心自由,要么顾了内心自由而伤了面子(自尊)的矛盾冲突。但一般情况下,他宁愿忍辱内心而不愿丢失面子。中国的酒文化就足以说明人际社会中人“拒绝”人难啊。

  3.依赖与分离焦虑

  人都有依赖性或依赖情结,只是依赖的对象、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已。人的依赖性与分离焦虑高度相关,即你对某人某物过度依赖,必然伴有恐失去他(它)的焦虑。害怕说“不”的心结之二,是人的依赖性和分离焦虑。这份焦虑不仅指母婴分离的原始焦虑,还指人进入社会化后对仿效者的依赖与分离焦虑。-

  因为在一个人的意识成长中,是很需要重要关系人物予以他人格方面的精神关注与肯定的。如果他没有获得足够认可,在他心里会埋下被忽视的自卑,会产生寻求重视的渴望。有些孩子的“多动症”就是一种寻求你关注我的表达,他关注愿望的本意是“你要重视我,承认我跟别的孩子一样好!”。人从小就很依赖重要关系人物的夸奖,依赖别人对“我好吗、我重要吗”的看法,也从来就不喜欢关系人物总是暴躁地对你“就你惹人烦!”“你总是不听话!”“规矩点!”的关注。这是教育者爱护孩子的操控行为。青春期孩子的任性、固执、逆反等,都是渴求被理解与认同失败的一种怨恨,其潜意识是依赖重要关系人物认可的需要。所以,现实中害怕说“不”的`心理实质,是害怕否认和被否认,是一种内心依赖他人认同和害怕他人不接纳自己的分离焦虑,是用“有求必应”的讨好行为而实现受重视、被接纳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能回避被否定的焦虑。

  人际心理:交际的“异性效应”

  许多人可以在异性面前非常愉快地完成那些在同性面前极不情愿完成的任务,有时还表现得十分勇敢、机智,这种现象,在社交心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效应”。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交往中,如果能正确而恰当地运用“异性效应”,则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请求帮助和商洽事情时,“异性效应”不时闪现出独特的作用,尤其是俊男俏女,如果能合理地驾驭“异性效应”,则往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再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位漂亮的姑娘主动表示愿意陪着你坐一坐,聊聊天,任何一个心理正常的男子都不会断然拒绝吧?甚至反应迟钝的会变得思路敏捷;沉默寡言的会变得侃侃而,条条是道,滔滔不绝……无数事实证明,除了某些出于政治阴谋或其它肮脏的目的而施用“美人计”外,一般来说,这种做法也有可取之处,有时候,这种“异性效应”还能使素昧平生的双方在事业和爱情上互相促进。

  马克思曾把妇女比作“酵素”,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能有伟大的变革。当然,我们所变谈的“异性效应”,是指男女之间一种正常的健康的交往心理反映。它与那种庸俗的挑逗是截然是不同的,因为后者常常是没有教养甚至是心存歹意的行为,是令人唾弃的。换句话说,运用“异性效应”理论,最好适可而止,切勿让它高度“发动”而干出一些荒唐的乃至超生理负荷和有损于人格、国格的事来。

  “异性效应”的作用有:

  第一、可以进一步发挥女性在社交中的作用。有些工作岗位,更是可以多多使用女同志。

  第二、“异性效应”可以使人们应更加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谈吐与服饰,做到交际时热情大方,礼貌得体,不卑不亢。

  第三、“异性效应”可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如口角争吵等等。

  增强心理自信 多和陌生人沟通

  面对陌生人,一般人的反应都是好奇和提防,尤其是提防。很多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告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不认识人的东西。的确,个别心怀鬼胎 的人会利用小孩子识别能力不强来干坏事,甚至很多成年人也常遭受其害。但是,心理理性地来看,和陌生人交谈并非一无是处。

  和陌生人交谈可以体现和加强一个人的自信。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很多特性的分布都有一个规律: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各只占2%左右,中间水平的占95%,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和陌生人交谈,碰到正常人的几率远大于碰到一个坏蛋。和正常的陌生人进行一次交谈,可能让我们吸收到新信息,也 可能验证我们对人性的一些观念,还可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这些良性的结果必定增强一个人生活的信心。

  和陌生人交谈,还能 体现个人独立性,有助于人格发展。大家都明白,和熟人打交道,说话的方式依附于社会关系,服从说话人的身份,很多时候并非是个人独立意志的表达。和陌生人 说话则不一样,互相之间常常作为独立的个体交往,彼此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双方见到的都只是眼前的这个人,不会特殊关照也不会有什么成见,相对客观、平等,这种完全对等的关系,对青少年时期的人格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许多孩子只有离开父母去学校和社会中独立生活以后才正真长大懂事,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和陌生人交谈,更能锻炼口才和人际沟通艺术。熟人之间,彼此都很了解,不会很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而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从零开始,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沟通技巧来建立关系,多次下来,人际沟通能力和口才就会得到提高。

  人际心理:这几个动作别有用心

  日常动作也会泄漏你心理的想法或者情绪,不信,你看一下。

  动作1:脸部经常不自觉的颤动,频繁的眨眼。

  心理:明显的欲求不满,这部分人多是落魄失意者,当然,大多数时候又要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于是脸部动作格外频繁。

  动作2:说话时微微低头,用手指掩住嘴巴的女人。

  心理:总觉得这样的女人很古典,古装片里的大美女大多是如此,而近几年火爆荧屏的韩剧中,很多淑女也爱低头掩口讲话,真如莲花一样羞涩。但是这样的动作恰恰透露出女人内心的狡猾,做此动作的女人大多是想吸引对方的注意,说白了:想勾引男人了!

  动作3:总在你不注意时偷看你一眼,又迅速收回视线,保持酷酷的姿态,不再理睬你的异性。

  心理:这样的男人(女人),是典型的性欲过盛的表现,不要被他们冰山一样的外表所迷惑哟!

  动作4:总爱拥有一两件跟上司相同的物件,比如领带夹、打火机、手机等等。

  心理:做老板的要注意了,身边如果有这样的员工,证明他正对你心存嫉恨,这些跟你相同的物品,是他潜意识的流露:总有一天老子要取代你!作为老板,得赶快疏理上下属之间的关系喽!

  动作5:喜欢跟女孩子谈论车子的男人。

  心理:这表明他的下一步要对你的肉体展开攻势了,一个男人谈论汽车,潜意识中是对“性”的渴望,跟女人谈论汽车,则表明他想“上床”谈情了!

  人际心理:心情越好越不易信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当我们处于积极愉快心情中,我们心理会容易信任别人。然而,美国一项研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心情愉快反而会减少对其他人的信任。

  研究人员劳恩特称,快乐的时候人们不会认真地处理外界的信息,而主要依靠以往的想法来评估别人的可信性。如果你容易信任陌生人,往往是因为你与他们的性格很相似,或者他们积极的情绪能给你“值得信赖”的感觉。然而,如果你不容易信任陌生人,你在心情好的时候你可能比平时更不信任对方。

  劳恩特称,反过来也一样,当你令身边的人感觉愉快,他们在早已信任你的情况之下才会对你更加信任,例如请新同事吃一顿不错的午餐可以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但如果对方对你早已有些不信任,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

  多交“穷”朋友 心理更感幸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如果想一直拥有幸福感,最好多交一些相对“穷”点的朋友。相比较之后,心理会感到自己“幸福”多了。

  我们首先要了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总部。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教授(Dr. Martin E.p. Seligman)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所大学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在学界是最为先进的。如题所述的这种比较方法,英文称为Downward Comparison,中文可以理解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说法在我们中国文化中一点都不陌生。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成就感,惯常于向上比,但有时候向下比也会增加个人的幸福感。这种方法类似常识心理学,某种意义上是老调重弹,给人以蓦然回首的感觉。从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来看,这种通过比较获取幸福感的研究是比较新鲜的,这一点,有别于我们中国文化。

  我个人也参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研究的最后结论是:幸福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主观体验,幸与不幸完全在我心,你可以选择开心或不开心,而不是直观的开心不开心。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完美主义做事尽善尽美,张国荣最终因抑郁症而自杀,而崔永元虽然也得了抑郁症,最终走出了抑郁状态,这与他本身的心态选择有关系。因此,开心或不开心完全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知足常乐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个人境界,这不同于主动放弃,当争而不争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在应当争取的情况下,个人尽力争取但最终没成功,则另当别论。比如时下人们面对诸如买房、恋爱、职位竞争等具体情况,往往容易陷入其中:凭什么那个女孩我就得放弃呢?女孩已一再跟你表示对你没感觉,可你偏认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样就陷入了一种偏执,因为究竟有没有缘分是你个人努力和对方的感觉共同说了算,不是完全能心想事成的。所以这里就有些成功学的误导,有些成功学走极端,觉得心想事成必须树立信念,信念一定要达成。可目标能否达成是综合来看的,所以简单说,知足常乐就是你尽力的事情你就乐吧,没有尽力的事情就不应该乐,你自己放弃,那是活该。

  人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总能找到向上或向下比较的对象,来维持一种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说幸福是一种修炼的境界。比如在工作中,该你争你不争,晚来的人都上去了,最后你觉得郁闷。反而你争取了没争下来,因为时机未到或其他原因,你会反省总结经验想为什么没做好,这样你会转移注意力,不会偏执于“没争下”。

  在心理学上,我们讲绝对乐观主义、相对乐观主义,绝对悲观主义、相对悲观主义。那就是阿Q,相对乐观主义就是说你能够务实。悲观主义并不是坏事,可以避免盲目乐观,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悲观,这是相对悲观论。相对爱自己是自信,绝对爱自己是自恋,绝对爱他人是自卑。

  “知足可能让人止于此地,而不满意可能让人不断前行”,这种说法同样也是相对的。比如说,你辛苦工作达到人生目标了,是否就松懈下来呢?人肯定是要有进退的,不能总是处在辛苦状态,那就没有意义了,就像牲口。所以这时候没人说你的,什么时候说你呢?你犯浑!举个例子:唐骏。他自傲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他过于招摇,如果能低调人们就更喜欢他了。他做了很多很成功的事情,但在学位这件事情上很失败,他事后的否认更受人们唾弃。所以,人们应该在成功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失败,在失败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成功,这点,他没做好。而这种现象,在政界、商界比比皆是。

  在一个工作单位里,有些人做得好,有些人半途而废,这是很自然的。你能干下来证明你的价值,没干下来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摆正自己最好的方法是,第一看自己尽了多少力,我尽力了我不会怪自己,我没尽力我会怪自己;第二我会看运气的成分,有时走运有时背运,但我不会纠缠于运气。如果我这次走运了因此觉得下次好运还应该是我的,那就完了,这样就是把自己惯成自恋了。这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下次的绝对成功,这就是相对悲观。从心理健康来讲,当一件事情尽力了但没做成的时候,你仍然纠缠自己或者纠缠别人,那是加倍的伤害。别人对你的折磨还可原谅,自己折磨自己就不可原谅了,这就是想不开了。

  我们讲积极心理学不是现代人才有这个意识的,古往今来,我们中国文化中士大夫修炼的各种境界早已有之,你遇到不开心,一句话:“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关键是你转变心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在这个点上,可能就不只是一句诗词了,而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了。

  什么是主观幸福感,我们之前说是一种选择,选择说白了还是你自己的心态,是自己修炼的功夫。谁是心理修炼的九段高手?我提名苏东坡,他一生起起落落跟股票走势似的,他不是没自杀过,但他最终心态是好的。这种修炼一方面通过学习,另一方面是自己觉悟。该出手时出手,该缩头时缩头吧,到头来是为自己开心。

  拓展:职场新人要学会拒绝的方法

  一个职场菜鸟进入一家公司时,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懂,需要请教前辈,于是那些前辈就借机把自己的事情肆无忌惮的摊分在这些菜鸟的身上,那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很多人是不是有过类似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情况呢?像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都存在。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首先需要去明确个人对职业的需求和关注点是什么?职场新人往往第一次进入公司很多事情都不懂,所谓"老兵欺负新兵蛋子",很多事情都会被摊到自己头上,不懂如何拒绝别人是一件头疼的事情,这也是职场必须要学会的技能--拒绝。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首先需要去明确个人对职业的需求和关注点是什么,你觉得什么更重要。如果不是实在分身乏术、身心俱惫的话,在职业初期努力多做一些工作,多积累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又能给老板实实在在好印象,有利于在企业长期发展升职,其实是一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好事。哪怕是物质方面的获得,短期可能没有变化,但长期来说一定会有所体现。所以需要在这两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钱多事少升职快只存在想象当中。

  其次,工作中沟通反馈很重要,要乐于沟通善于沟通,不仅是就具体工作如何做沟通反馈,也可以就个人整体工作情况、状态或需要得到公司哪些支持等做沟通反馈,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很多时候,一些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彼此缺少沟通交流引起的,你可能会想这样说合适不合适,担忧老板对你有不好的看法怎么办,而可能老板那边也在想:你不说我怎么知道,我就等着你来找我沟通呢,很简单的事情嘛。所以很多事情其实可能没有那么复杂,积极主动的就事论事的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至于是否会因此得罪同事,其实真的不用想那么多,企业确实是一个小的社会圈子,有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做事、诚心待人,做好自己就行,如果工作合作中你并没有做错什么,而得罪了别人,那只能说明别人有问题。所以只要是为做好工作,就不要怕得罪人,如果因为怕得罪人而没解决问题,这样反而本末倒置了。

  第三,也要注意沟通反馈的方式方法,要正向的表达,而不能仅负面抱怨。要让老板了解,你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个人本职工作,也不影响加给你的其他工作的完成质量,并把这个问题抛给老板去解决。

  比如你可以这么表达:老板,其实从内心来说,是真的很感谢在公司有这么多做事的机会,这段时间我得到了很多的学习和锻炼,我也希望把每件工作都尽力做到最好。但现在由于手头上的工作内容较以前增加了不少,导致我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保证面面俱到,我感觉很多工作的完成质量已经不如以前了,这让我内心很不安,老板,您看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和帮助吗?

  不要怕不好意思,不要觉得自己是新人,进入公司以后就是企业员工一员,你有你的权利,尤其是拒绝的权利。帮人是热心,不帮是本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记得职场需要学会拒绝,如果不懂得拒绝会做得很累!

【不伤人的委婉拒绝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委婉的拒绝别人?02-08

职场如何委婉的拒绝别人01-16

如何委婉拒绝他人?学会拒绝他人的技巧01-16

如何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02-08

如何委婉拒绝收礼?01-18

委婉拒绝别人表白方式02-10

只要你不拒绝01-10

办公室委婉拒绝邀约口语02-08

hr怎么委婉拒绝应聘者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