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开题报告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分为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本文将介绍地理学开题报告

  地理学开题报告第一篇:

  立题依据和目标:

  一、课题学术和应用意义,现状综述

  1、区域地理在整个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区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从地理学诞生之日起,都一直把区域作为其研究的客体。区域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初中地理教材体系中有中国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有必修三的国土整治内容,主要是以区域地理为主;同时,在高中一年级中的系统地理内容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区域地理内容,地理事物、现象都烙上了区域痕迹。除区域地理外,地理学其他方面的研究往往也是以区域研究为基础,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区域研究。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其研究的最后归宿。由此可见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程度。

  2、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地理原理和规律具体呈现的最佳载体。

  从课程理念来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是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高考地理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论述题,总是少不了区域地理的考察,特别是对区域分析、区域间的对比分析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往往成为高考综合题来压轴。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软肋,业充分显示了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二、研究的内容、目的

  1、中学地理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导学案”研究 ,其中关键词是:区域、区域地理、教学、导学案。

  区域:

  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即一定的地域空间。人们在地理差异的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进行划分。

  区域地理:

  是地理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以研究和介绍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环境差异、区际联系,以及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

  教学:

  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导学案:

  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目的:为指导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通过教学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研究心得,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步骤,之后就可以自己去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选择该课题既利于我校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艺术,适应新课改要求,也利于转变学生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更是准确把握课标,广泛开发课程资源的必然选择。

  有关的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起止时间 内容、进度安排 备注

  2014年4月----

  2014年6月 理论学习阶段

        1、学习中学地理新课改理论、近三年高考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试要求。

  2、学习导学案教学法相关理论,对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并初步形成区域地理导学案实施的方法和思想。

  2014年6月---

  2014年9月 导学案教学实践

  设立重点章节的导学案案例,尤其是中国、世界地理概论、分区,初、高中教材中具有迁移联系要求的部分,进行导学案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思考导学案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014年9月---

  2015年1月 收集结题提供材料和依据 提出自己对初高中区域地理导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步骤的认识,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便为下一步的总结,并逐步形成区域地理的教学模式。

  2015年1月----2015年4月 准备材料,总结结题 把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对研究成果给出相应结论,书写结题申请,完成结题报告。

  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主要人员

  姓 名 职称或职务 姓 名 职称或职务

  罗从语 中学高级 张平健 中学一级

  尹修玲 中学高级 唐以利 中学一级

  刘国强 中学一级 李双宇 中学二级

  赖香勇 中学一级

  地理学开题报告第二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地理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对地理课学习缺乏兴趣.实质上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兴趣培养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创设地理情景,渲染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增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3、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和表现的机会,以成就感促使地理学习良性循环的形成;5、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突破重点、难点.除了传统的直观教学方法之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的课件,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优秀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其钻研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其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基础差的部分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化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防止其产生厌学情绪,而失去学习地理的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二、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课堂教学如何导入更有效,更新颖.

  2、学生自己从心里不惧怕地理课,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内心喜欢地理课.

  3、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效果更有效,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感兴趣.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不仅作为学的主体,而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三、课题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趣味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有兴趣的,学习是有情境的,学习是有目标的,学习是需要累积、合作和自我调节的.

  趣味学习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适应学生的教法、实践应用.

  2、基本理论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2)、激活地理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4)、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地理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让他们学会主动地学习地理,并努力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此提高整个班级的地理学习水平.

  (2)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我校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法对目前学生地理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为课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文字资料,推动课题研究的开展.

  (2)观察法: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状态及成效.

  (3)谈话法:通过访谈、问卷等科学方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4)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地理教学的研究动态,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5)多媒体技术辅助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有关信息资料,拓展兴趣渊源.

  (6)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打开地理天空的大门.

  五、研究过程设计(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的时间及研究安排)

  本课题从2011年12月开始启动,计划到2012年10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1、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

  2、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拟定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等.

  3、报县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012年2月-2012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1、在我校七年级开始课题研究.确定实验内容,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及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入手.

  2、初步实验,对所有实验课进行汇总,形成初期成果.

  3、课题组的成员将自己教学成果收集、整理并汇总.课题主持人召集成员交流、讨论,对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分析,反思、调整,形成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深入研究阶段

  1、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预期研究成果

  1、在备课、上课、作业处理等方面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具体措施.

  2、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有一定提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发表或获奖一篇以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