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给老子的一封信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如果是时光倒流,你会对他说什么。下面来看看这封给老子的信。
致老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子:
您近来无恙乎?晚辈是生活在距您两千五百年后的一名求学之人。因近日躬自研读了您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书中所记诸语灵逸空邈,然则言简意赅,博大精准,如静水流深。至于书中言及“教育”之论述,特为尤甚,而其他言语,亦让晚辈受益良多。令吾等浅陋无知小辈不禁心生恭敬仰慕之情,感慨系之矣。遂写此微述,还愿先生能姑妄听之,多加指教。
您的《道德经》一书有五千言,其中直接论述“道”的有七十四处之多,而“德”也出现了四十多次。由此可见,依您所教,皆以“道德”二字为宗旨,“道”为核心。何为“道”?您解释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就晚生所理解,这种神奇微妙的“道”,甚至先于天地万物已经存在,它不断地按其自身运动的规律发展变化,成为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人只有顺应“道”这一自然法则,才能真正“为道”。“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也就是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凡有执着不能自然无为之德为下德。说明“德”也是崇尚“无为”的。总之,无为,遵循自然法则是道德教育要求的中心,也是您思想的核心。如果人人都达到“无为”这样一种境界,天下便可泰然。您希望通过教育是人们能够“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充分显示了遵循自然的思想,渗透了辩证法则及逻辑的思辨,对我们后世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
您在教育方法上一是主张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二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不言之教”就要求以自身榜样作用影响他人,反对过多的灌输,教导。三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您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損”,即为道不是为学,不是使人的知识增多,而是使人的知识与欲望减少。
在教师论上,您主张贵师善教的师道观。即不仅要有师,而且提倡“贵师”。第一,为师要善教。第二,教师要善于教人,必须深入了解所教的对象,从实际出发,与之建立共同的感情。第三,您提出“贵师爱资”的观点。
总之,您认为“道法自然”,主张培养能体会自然之道的圣人。对于曾向您问道的孔子所提出的仁义道德持否定态度。后世将孔子与您的学说流派分别称为儒家和道家。儒,道两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从思想倾向上而言,儒家重理性,道家尚直觉;儒家主致用,道家崇思辨;儒家讲启发,道家讲辩证;儒家讲现实人生,道家则讲回归自然。千百年来,虽然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学派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我国古代的文人学子也大多积极入仕,十年寒窗苦读,力争博取功名,以天下为己任。但并非人人都能“春风得意马蹄急”,也不是任何踏上仕途之人都能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由您开创的道家清净无为思想则是为那些考场失常,官场失意的文人才子构建了一片精神的栖息地。
您知道吗,也许是受您的影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多少的佳作诞生于山水田园之中。子不见那春秋末期范蠡泛舟遨游而去,那西汉睢园绿竹漪漪,那魏晋人物风流,那桃花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唐诗豪迈,宋词婉约,那在元朝郁郁不得志的汉族文人亦让曲调悠扬,明清两代的煌煌巨著更少不了退隐文人的润色雕磨······即使到了今天,长期浸淫在都市喧嚣中的人们更是向往那纯朴的大自然。
老子,感谢您,感谢您的思想让我们后人有机会,有理由去寻找精神的突破口。而读了您的著述,晚辈也时常将其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受益良多。当自己求胜心切,妄图一步登天时,您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晚辈如沐春风,有醍醐灌顶之感;当自己做事想要半途而废时,脑海中便会响起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谆谆教诫;当自己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一败涂地时,您的“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让自己恍然大悟,您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让自己醒悟——原来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当自己被现实的喧嚣俘虏心慌意乱时,“致静虚,守静笃”让自己豁然清朗;当自己将要沉溺于外在的浮华绮蘼时,您的“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再次响彻耳畔·····
宁折不弯不失为一种豪迈气概,但宁弯不折有时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在诸雄争霸的春秋时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厮杀,儒者在颠沛流离中呼号,而您无疑是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也为后人创构了一种更为安宁恬淡的生活方式。您说“上善若水”,如果人人都像您说的那样,那人们又怎会饱受战乱之苦?所以说宁弯不折不是无所作为的懦弱,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不是屈膝的的胆怯,而是一种新的的追求。您说“上善若水”,水是柔韧的,却可以九曲十八弯汇入大海;小草是柔韧的,任风摆动却可以铺成绵绵大草原;高山伟岸雄壮,却需要潺潺流水的点缀;雷鸣暴雨洗涤大地,却也有丝丝细雨润物。只有坚硬刚强,生活的画面便失去了灵动的色彩。坚硬让生命刚强有力,柔韧亦让生命活泼淋漓。感谢您,让我们发掘出了生命灵动的一面。
记忆中您是一位白发髯髯的老者,更是一位智者。您留给后人最后的一面便是悠然地倒坐在青牛背上,西出函谷关。同时也留下了那本《道德经》,从此也留下了后人对您的无限遐想及揣测。请恕后生驽钝愚莽,竟妄自揣度您的微言大义,如有偏颇欠妥之处。还望您海涵,更希冀您能不吝赐教。
以此为盼!
钦慕您的一位后生
公元二零一六年七月既望晚
[给老子的一封信]
【给老子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老子 道德经 -老子08-12
老子名言07-17
老子名句09-07
老子语录07-14
老子名言09-28
老子经典语录06-17
老子名言名句09-08
老子励志名言09-12
老子的名言警句07-09
老子的名言警句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