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鱼游到了纸上”最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 4 个生字,会正确地读写 11 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思考“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说谁?说的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围绕学习要求,检查学课文情况。(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联系课文段落回答。)
①从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知道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②从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知道这也是作者心里的话。
(2)是在说谁?(是在夸奖一位鱼缸边画鱼的青年人。)这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在初学课文后谈谈自己的认识。)
①这是一个聋哑青年。
②是一位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青年人。
③也是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人。
④相机学习描写青年人外貌的段落。
(3)教师小结:通过初读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青年人,他的画技高超,常常受到别人的夸奖。下节课我们再来近距离地看看他。
三、学练结合,积累巩固
1.指导书写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徽”。
2.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的句子。
3.用 50 个字给自己“画一个像”,写完后念给别人听一听,看看像不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整理,进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花港每个星期天都会有一位青年人来画鱼,他的画技高超,常常受到别人的夸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近距离地看看他。
二、品读文字,解读人物
1.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1)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2)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画出书上的有关句子,找到重点的词句体会体会。
2.集体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几个要点展开学习。)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
(1)说他特别是因为他“忘我”。
①理解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呆呆”“静静”说明他看鱼时很专注。“不说一句话”又说明他与一般人不太一样,因为人们欣赏一种事物时往往喜欢一边观看一边与人交流,可他却与众不同,可见他已经忘记了自己。)
②理解句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尽管人们不断地赞叹、议论,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任何反应,看都不看别人一眼,“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融为一体”是说那位青年和游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了,这就是“忘我的境界”。)
③理解句子“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和“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这位青年人常常因为看鱼和画鱼忘记了时间,心中只有游鱼,这就是忘我的境界。)
(2)说他特别是因为他“身残志坚”。
①理解句子“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是一位挤在鱼缸前看他画鱼的女孩说的,她的一个“啦”字是很有感情色彩的,说明她对那位青年的绘画技巧非常敬佩和赞赏。这表明大家对聋哑青年画技高度赞赏。能赢得大家这样的夸奖是不易的,可以想象他需要多少毅力、需要花去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②第七自然段中“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说明他画得细致入微,也说明他画得像,捕捉到鱼的动态了,所以出神入化。这些都源于那位青年专心致志地观察、一丝不苟地反复描画。能够把游鱼画得如此逼真,就连常人都做不到,但是他却做到了,可见他是多么的专注和努力。)
3.“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4.联系上文的学习,体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1)组织学生讨论。(正因为鱼先游到了青年人的心中,才使得鱼最终游到纸上,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二者是因果关系。因此,他画的鱼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2)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或 “只有……才……”把“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连成一句话。
三、回顾全文,感受写法
1.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他仔细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形象,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
2.教师小结:其实作者也是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不但能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了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很多同学都为自己写不好作文而苦恼,其实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材料,常常练笔,相信你们也能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就像青年画的鱼一样栩栩如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
2.想象画面、描写场景。如果当时你就在青年的身边,和围观的人一起看他画鱼,你们会怎样议论?请试着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鱼游到了纸上”最新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最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0-15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2)07-03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3)09-03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07-06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教学设计与反思(3)07-30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08-06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08-20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05-24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教案09-0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