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些“留守 儿童”中普遍存在学习较差、性格缺陷、缺乏亲情、心理障碍、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教育入手来帮助他们。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欢迎阅读了解!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1
一、个案档案:
小燕,女,2000年4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河沟村,父亲:xx,母亲:xx,是游仙区小枧置信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
小燕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在她读三年级的时候父母想要个儿子,生了二胎,结果还是个女儿,这样父母回家的时候更少了,祖父母要带两个孩子,负担更重了。
三、资料收集:
通过入户走访,小燕的祖父母告诉我们,小燕父母在她六岁就外出打工,小燕一直由祖父母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祖父母年岁以高,没有文化,只管好三顿饭, 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1、亲情的缺失:
小燕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是泪水。
2、极度的自卑:
同学讥讽的笑声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让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当同学们在操场上欢歌笑语的时候,往往能在教室里找到眼圈发红的海燕。
3、环境的影响:
小燕生活在农村,经济极不发达,这些农民都只解决温饱,在这个大杂院生活的邻居素质都不高,根本不重视读书,尤其是女孩。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儿童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
2、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 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李涛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
3、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4、教师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作为海燕的班主任,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能够经常家访,与其祖父母交流,提高他们的认识。在学校里,我经常找她谈心,经常鼓励她,我还交代班委干部关心她,和她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增强他的自信心。
六、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通过两年的帮助教育,海燕现在和以前判若两人,以前自私变成了积极、热心帮助他人;以前的懒惰变成勤快、学习积极努力;以前的孤僻变成热情阳光;以前的逆反变成了乖巧、听话、懂事,学习由以前的后进生变成了现在的全班前几名,多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好儿童”等,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2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我校作为县“留守儿童”教育基地,开展了很多活动,如开展亲情活动;完善代理家长职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各方面的关爱等。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和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案例描述
小翔、小浩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历史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酷爱历史学科,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小翔、小浩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小翔、小浩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今年开始,或许是因为我上他们班的历史的缘故,小翔、小浩同学特喜欢历史,但是却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小翔、小浩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她整天都只学历史,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小翔、小浩,和英语老师赵佳佳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小翔、小浩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小翔、小浩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五、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小翔、小浩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小翔、小浩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七年级的小翔、小浩,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她当历史科代表,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小翔、小浩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七、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从小翔、小浩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3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小陆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小陆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这个小陆,星期天到同学家里写作业,共两三个同学,小陆偷拿了这家一盒烟,在这个孩子家吸了一根,剩余的装到自己的书包里。周一时,一个学生在班里说小陆抽烟了。很快就传到了我的耳朵。我随即叫来小陆,问其是否抽烟,谁料他大嗓门的喊,我没有,我没有。我是软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认。我只好叫来其他的几名同学,来个当面对质,最后小陆没办法,只好认错。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然后,我给小陆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小陆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也主动发言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
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小陆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4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
姓名:xx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
二、该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小阳家庭贫穷,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母早年离家出走,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自接手该班近一年来,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 1 )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 2 )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 3 )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并经常捣乱,故意搞破坏,还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张勇和他的家人。我发现小阳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 1 )、长辈的关心无门
爷爷奶奶对小阳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爱他,但是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作业不认真完成,喜欢抄作业。
( 2 )、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小阳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家长很少和儿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
( 3 )、内心深处的自卑
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张勇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并且他觉得没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坏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小阳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小阳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四、主要措施:
( 1 )、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张勇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并通过电话与张勇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爱要有针对性。同时我对小阳的家长提出建议:
a、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b、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暗示他放弃和责备。
c、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边,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
d、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 2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为了让小阳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a、利用表杨,树立信心
针对小阳在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b、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小阳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五、辅导效果 :
经过我与小阳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a、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
b、小阳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c、能经常看见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六、个人体会:
小阳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而小阳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让我联想到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言以蔽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对小阳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000字03-27
留守儿童的心声02-21
美美的成长档案案例12-31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03-23
应付职工薪酬案例09-02
面试类型及应对技巧:案例面试07-19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11-09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案例12-31
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篇)05-30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通用15篇)07-01